“要汝杀贼去”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要汝杀贼去”全诗
南村不见冈,北村十顷强。
东家车满箱,西家未上场。
荳叶黄,野离离。
鼠窟之,兔入畦。
豕母从豚儿,豕啼豚咿咿。
衔角复衔萁。
荳叶黄,谷又熟。
翁媪衰,餔糜粥。
荳叶黄,叶黄不独荳。
白黍堪作酒,瓠大枣红皱。
荳叶黄,穰穰何膴膴。
腰镰独健妇,大男往何许。
官家教弓刀,要汝杀贼去。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作者简介(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荳叶黄》晁补之 翻译、赏析和诗意
《荳叶黄》是一首宋代晁补之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蒹葭苍,荳叶黄。
南村不见冈,北村十顷强。
东家车满箱,西家未上场。
荳叶黄,野离离。
鼠窟之,兔入畦。
豕母从豚儿,豕啼豚咿咿。
衔角复衔萁。
荳叶黄,谷又熟。
翁媪衰,餔糜粥。
荳叶黄,叶黄不独荳。
白黍堪作酒,瓠大枣红皱。
荳叶黄,穰穰何膴膴。
腰镰独健妇,大男往何许。
官家教弓刀,要汝杀贼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农村景象,以及人们在困境中努力生活的场景。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农田劳作和家庭生活,表达了普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困境的抗争。
诗的开头描述了苍翠的蒹葭和黄色的荳叶,勾勒出田园的景色。南边的村子看不到山冈,北边的村子却有十顷肥沃的田地。东家的车子满载着丰收的粮食,而西家的田地尚未耕种。这些描写展示了农村的繁忙和落后的差异。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田野中的动物活动,鼠进了窟,兔子进了畦。豕(猪)的母亲跟随着小豚儿,它们发出豕的哭声和豚的叫声。这些动物的描写增加了生活的细节和乡村的氛围。
继续往下,诗中提到了人们的生活。他们用角(农具)和萁(草绳)耕作田地,表现了艰苦的农耕劳动。荳叶仍然黄,而谷物已经成熟。老年夫妇的身体衰弱,只能吃稀粥度日。这些描写表达了人们在艰难环境下的生活状况。
诗的最后部分,通过描述不同农作物的特点和问题,展示了农村的丰饶和困难。白黍(一种谷物)可以酿成美酒,而瓠(一种蔬菜)和大枣则皱纹丰满。荳叶依旧黄色,丰满的景象令人心生向往。诗的最后两句提到了一个腰间拿着镰刀的健壮妇人,而大男子则去往何处。官家教导他使用弓刀,要求他去杀贼。这些描写暗示了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生活中的危险。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乡村景色、农田劳作和人们的生活,展现了晁补之对农民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他通过描绘自然和人文景物,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诗中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刻画了农村的困境和人们的奋斗,展示了晁补之对农民劳动和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同情。整首诗以朴素而真实的描写风格,呈现了一个真实而饱满的农村图景,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辛酸生活。
“要汝杀贼去”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dòu yè huáng
荳叶黄
jiān jiā cāng, dòu yè huáng.
蒹葭苍,荳叶黄。
nán cūn bú jiàn gāng, běi cūn shí qǐng qiáng.
南村不见冈,北村十顷强。
dōng jiā chē mǎn xiāng, xī jiā wèi shàng chǎng.
东家车满箱,西家未上场。
dòu yè huáng, yě lí lí.
荳叶黄,野离离。
shǔ kū zhī, tù rù qí.
鼠窟之,兔入畦。
shǐ mǔ cóng tún ér, shǐ tí tún yī yī.
豕母从豚儿,豕啼豚咿咿。
xián jiǎo fù xián qí.
衔角复衔萁。
dòu yè huáng, gǔ yòu shú.
荳叶黄,谷又熟。
wēng ǎo shuāi, bù mí zhōu.
翁媪衰,餔糜粥。
dòu yè huáng, yè huáng bù dú dòu.
荳叶黄,叶黄不独荳。
bái shǔ kān zuò jiǔ, hù dà zǎo hóng zhòu.
白黍堪作酒,瓠大枣红皱。
dòu yè huáng, rǎng rǎng hé hū hū.
荳叶黄,穰穰何膴膴。
yāo lián dú jiàn fù, dà nán wǎng hé xǔ.
腰镰独健妇,大男往何许。
guān jiā jiào gōng dāo, yào rǔ shā zéi qù.
官家教弓刀,要汝杀贼去。
“要汝杀贼去”平仄韵脚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六语 (仄韵) 去声六御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