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独对芳菲”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岂独对芳菲”全诗
翛翛月下闻,褭褭林际出。
岂独对芳菲,终年色如一。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作者简介(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竹》戴叔伦 翻译、赏析和诗意
《竹》
卷箨正离披,
新枝复蒙密。
翛翛月下闻,
褭褭林际出。
岂独对芳菲,
终年色如一。
中文译文:
竹枝簇拥着卷叶展开,
新枝又绽放出茂密的绿叶。
轻巧的竹风在月光下起舞,
柔软的竹影在林间摇曳舞动。
竹并不只是与花朵争艳,
它一年四季都保持着一样的青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竹子在月光下的姿态,赞美了竹子的坚韧不拔和它终年保持的翠绿色彩。诗人以"卷箨正离披"来形容竹枝展开的样子,表达了竹子的硬朗和坚韧,同时又以"新枝复蒙密"来表现竹子新生枝叶的茂密,生机勃勃。
诗中的"翛翛月下闻,褭褭林际出"刻画了竹子的优雅和与自然和谐的景象。"翛翛"形容竹子在轻风中摇曳的样子,"褭褭"则形容竹影在林间曼妙地舞动。这种柔和的动静,使人联想到寂静的夜晚,月光下的竹林景象令人心旷神怡。
最后两句"岂独对芳菲,终年色如一"则表达了竹子与花朵的不同。花朵有短暂的花开花谢,而竹子则一年四季都保持着青翠的色彩,永远如一。这样的形容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借竹子表达了自己对恒久之美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笔调,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对竹子与自然的结合,传达了诗人对坚韧不拔、恒久之美的赞美和向往。它展示了唐代文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触动和对艺术创作的热情。
“岂独对芳菲”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hú
竹
juǎn tuò zhèng lí pī, xīn zhī fù méng mì.
卷箨正离披,新枝复蒙密。
xiāo xiāo yuè xià wén, niǎo niǎo lín jì chū.
翛翛月下闻,褭褭林际出。
qǐ dú duì fāng fēi, zhōng nián sè rú yī.
岂独对芳菲,终年色如一。
“岂独对芳菲”平仄韵脚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五微 (仄韵) 上声五尾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