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移得向通州”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四年移得向通州”全诗
试看江陵元相国,四年移得向通州。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作者简介(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量移自解》王禹偁 翻译、赏析和诗意
《量移自解》是宋代王禹偁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商山的景色和王禹偁对于官职变动的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商山五百五十日,
若比昔贤非滞留。
试看江陵元相国,
四年移得向通州。
这首诗词的诗意可以从多个角度解读。首先,商山是一个山名,五百五十日可能指的是作者在商山的居住时间。作者通过描述商山的长久存在,暗示了自己对于官职变动的不满和对于长期居住在一个地方的向往。
其次,诗中提到了江陵元相国,指的是官职的变动。江陵是一个地名,元相国是一个官职头衔。作者通过描述江陵元相国四年移得向通州,表达了对于官职变动的观察和思考。这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对于官场的冷嘲热讽,暗示了官场的腐败和不稳定性。
整首诗词通过对于商山和官职变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稳定和长久的向往,以及对于官场的不满和对于权力游戏的思考。这首诗词在形式上简洁明了,但在意境上却给人以深思。
“四年移得向通州”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liàng yí zì jiě
量移自解
shāng shān wǔ bǎi wǔ shí rì, ruò bǐ xī xián fēi zhì liú.
商山五百五十日,若比昔贤非滞留。
shì kàn jiāng líng yuán xiàng guó, sì nián yí dé xiàng tōng zhōu.
试看江陵元相国,四年移得向通州。
“四年移得向通州”平仄韵脚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