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君邺城去”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知君邺城去”出自宋代梅尧臣的《送曹测崇班驻泊相州》,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ī jūn yè chéng qù,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知君邺城去”全诗

《送曹测崇班驻泊相州》
知君邺城去,历览古时迹。
峨峨铜雀台,其下遗瓦砾。
不化鸳鸯飞,多近蟾蜍滴。
哀哉魏武帝,雄智图九锡。
俄闻望西陵,作妓向朝夕。
曾何百年间,事往如霹雳。
空余几仞土,阴峭古藓碧。
下有牧羊下,上有牂与{左羊右历}。
寒风吹枯草,草短声刺刺。
珠翠为埃尘,冠剑埋百尺。
颜回饮一瓢,仲尼不暖席。
拥徒食人肝,生莫如盗跖。
令名今犹存,焉在刻金石。
我辈当太平,白首如战敌。
又知为善乐,尚媿苟仕籍。
行行勤抚兵,竖威酬德泽。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作者简介(梅尧臣)

梅尧臣头像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送曹测崇班驻泊相州》梅尧臣 翻译、赏析和诗意

知道你邺城去,遍览古代时迹。
巍峨铜雀台,这下给瓦砾。
不化鸳鸯飞,多靠近蟾蜍滴。
可悲魏武帝,雄智图九锡。
不久听说望西陵,作妓女向早晚。
怎么百年之间,往事如霹雳。
空我几丈土,阴峭古藓碧。
下有牧羊下,上有样和{左羊右侧沿}。
寒风吹枯草,草短声刺刺。
珠翠为尘埃,冠剑埋百尺。
颜回一瓢饮,孔子不暖席。
拥有吃人肝,生活没有像盗跖。
美名现在仍然存在,他在刻金石。
我们应当太平,老如战斗敌人。
又知道是好音乐,还不如如果仕籍。
行行勤抚军,竖威酬谢恩德。
* 此部分翻译来自Baidu,仅供参考

“知君邺城去”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òng cáo cè chóng bān zhù pō xiāng zhōu
送曹测崇班驻泊相州

zhī jūn yè chéng qù, lì lǎn gǔ shí jī.
知君邺城去,历览古时迹。
é é tóng què tái, qí xià yí wǎ lì.
峨峨铜雀台,其下遗瓦砾。
bù huà yuān yāng fēi, duō jìn chán chú dī.
不化鸳鸯飞,多近蟾蜍滴。
āi zāi wèi wǔ dì, xióng zhì tú jiǔ xī.
哀哉魏武帝,雄智图九锡。
é wén wàng xī líng, zuò jì xiàng zhāo xī.
俄闻望西陵,作妓向朝夕。
céng hé bǎi nián jiān, shì wǎng rú pī lì.
曾何百年间,事往如霹雳。
kòng yú jǐ rèn tǔ, yīn qiào gǔ xiǎn bì.
空余几仞土,阴峭古藓碧。
xià yǒu mù yáng xià, shàng yǒu zāng yǔ zuǒ yáng yòu lì.
下有牧羊下,上有牂与{左羊右历}。
hán fēng chuī kū cǎo, cǎo duǎn shēng cì cì.
寒风吹枯草,草短声刺刺。
zhū cuì wèi āi chén, guān jiàn mái bǎi chǐ.
珠翠为埃尘,冠剑埋百尺。
yán huí yǐn yī piáo, zhòng ní bù nuǎn xí.
颜回饮一瓢,仲尼不暖席。
yōng tú shí rén gān, shēng mò rú dào zhí.
拥徒食人肝,生莫如盗跖。
lìng míng jīn yóu cún, yān zài kè jīn shí.
令名今犹存,焉在刻金石。
wǒ bèi dāng tài píng, bái shǒu rú zhàn dí.
我辈当太平,白首如战敌。
yòu zhī wéi shàn lè, shàng kuì gǒu shì jí.
又知为善乐,尚媿苟仕籍。
xíng xíng qín fǔ bīng, shù wēi chóu dé zé.
行行勤抚兵,竖威酬德泽。

“知君邺城去”平仄韵脚

拼音:zhī jūn yè chéng qù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六语  (仄韵) 去声六御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知君邺城去”的相关诗句

“知君邺城去”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知君邺城去”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知君邺城去”出自梅尧臣的 (送曹测崇班驻泊相州),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