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嫌云衲湿”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未嫌云衲湿”全诗
带月涉溪水,过山闻寺钟。
未嫌云衲湿,已喜野人逢。
且莫似杯渡,沧波无去踪。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作者简介(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送达观禅师归隐静寺古律二首》梅尧臣 翻译、赏析和诗意
《送达观禅师归隐静寺古律二首》是梅尧臣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栗林霜下熟,归摘御穷冬。
带月涉溪水,过山闻寺钟。
未嫌云衲湿,已喜野人逢。
且莫似杯渡,沧波无去踪。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达观的禅师归隐回静寺的情景。诗中通过描写栗林下的成熟霜果、在寒冬中采摘果实,以及带着月光涉足溪水、经过山间听到寺庙的钟声,表达了禅师返归自然的意愿和对禅修生活的向往。诗的最后两句寄托了诗人对禅修者的期望,希望他们不要像过河的杯子一样留下痕迹,而能像野人一样在波涛中不留痕迹地前行。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禅师归隐的场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和禅修生活的隐喻,表达了对禅修者的祝愿和期待。诗人运用了寒冬果实和夜间溪水的意象,突出了禅修者回归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追求。通过描述禅师归隐的过程,诗人表达了对禅修者的赞美和敬意,认为他们能够适应苦寒、追求精神的超脱和自由。
诗的最后两句"且莫似杯渡,沧波无去踪"是整首诗的精华所在。诗人通过杯渡的隐喻,表达了对禅修者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在修行中不留下丝毫痕迹,像野人一样自由自在地行走在波涛之上。这里的"杯渡"可以理解为修行者渡过河流时留下的痕迹,而"野人"则象征着超脱尘世的禅修者,他们能够超越世俗的束缚,在修行中达到心灵的自由。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禅修者追求宁静与自由的精神追求,表达了对禅修者的赞美和祝福,同时也蕴含了对禅修生活的思考和启示。
“未嫌云衲湿”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òng dá guān chán shī guī yǐn jìng sì gǔ lǜ èr shǒu
送达观禅师归隐静寺古律二首
lì lín shuāng xià shú, guī zhāi yù qióng dōng.
栗林霜下熟,归摘御穷冬。
dài yuè shè xī shuǐ, guò shān wén sì zhōng.
带月涉溪水,过山闻寺钟。
wèi xián yún nà shī, yǐ xǐ yě rén féng.
未嫌云衲湿,已喜野人逢。
qiě mò shì bēi dù, cāng bō wú qù zōng.
且莫似杯渡,沧波无去踪。
“未嫌云衲湿”平仄韵脚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韵脚:(仄韵) 入声十四缉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