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将一临塞”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儒将一临塞”全诗
卷旗瞻汉地,收马入胡天。
练卒朝营鼓,鸣筝夜峡泉。
遥知玉关路,烽火不须传。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作者简介(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寄渭州经略王龙图》梅尧臣 翻译、赏析和诗意
《寄渭州经略王龙图》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儒将一临塞,
虏尘无犯边。
卷旗瞻汉地,
收马入胡天。
练卒朝营鼓,
鸣筝夜峡泉。
遥知玉关路,
烽火不须传。
诗意:
这首诗词以渭州经略王龙图为寄托,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儒将的敬佩和赞美之情。诗中描绘了儒将临塞巡边的情景,虏尘未见,边境安宁。他卷起战旗,眺望着汉地,收起战马驰骋于胡地之上。白天,他的士兵在军营中鸣鼓奋勇,夜晚,他自己弹奏着筝,听着峡谷中的泉水声。虽然他身处边塞,但他通过遥远的消息已经知道玉关的道路,不需要通过烽火传递消息。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儒将的描写,展现了他的胆识和才华。儒将临塞护边,卷旗瞻望汉地,展现了他对国家疆土的关注和忠诚。收马入胡天,表现出他的果敢和勇猛。诗词中的练卒朝营鼓、鸣筝夜峡泉,反映了儒将在战乱边塞中保持军纪,且有文人雅士的风采。最后两句“遥知玉关路,烽火不须传”,表达了儒将对边塞状况的了解和掌控,体现了他的智慧和胆略。
整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示了儒将在边塞的形象,凸显了他的聪明才智、军事才能和文人风采。同时,诗中所描绘的边塞景象也反映了宋代边疆的安定和国家的强盛。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儒将的敬佩和钦佩之情,同时也展示了宋代文人士人儒将的风采和胸怀。
“儒将一临塞”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jì wèi zhōu jīng lüè wáng lóng tú
寄渭州经略王龙图
rú jiàng yī lín sāi, lǔ chén wú fàn biān.
儒将一临塞,虏尘无犯边。
juǎn qí zhān hàn dì, shōu mǎ rù hú tiān.
卷旗瞻汉地,收马入胡天。
liàn zú cháo yíng gǔ, míng zhēng yè xiá quán.
练卒朝营鼓,鸣筝夜峡泉。
yáo zhī yù guān lù, fēng huǒ bù xū chuán.
遥知玉关路,烽火不须传。
“儒将一临塞”平仄韵脚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韵脚:(仄韵) 去声十一队 (仄韵) 入声十三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