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傍盱眙县”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下傍盱眙县”全诗
疏钟过淮口,一径入云根。
竹老生虚籁,池清见古源。
高僧拂经榻,茶话到黄昏。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作者简介(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盱眙山寺》林逋 翻译、赏析和诗意
《盱眙山寺》是宋代诗人林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盱眙山寺的景色和僧人的生活情景,展现了山寺的宁静和禅意。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下傍盱眙县,山崖露寺门。
疏钟过淮口,一径入云根。
竹老生虚籁,池清见古源。
高僧拂经榻,茶话到黄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盱眙山寺为背景,通过描绘山寺的景色和僧人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禅意的追求。
首先,诗人描述了山寺的位置,位于盱眙县下方,山崖上露出寺门。这种山寺的布局给人一种隐秘而神秘的感觉。
接着,诗人提到了远处传来的疏钟声,钟声从淮河口传来,穿过山寺,给人一种悠远的感觉。诗人用“一径入云根”来形容进入山寺的小径,意味着山寺高耸入云,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然后,诗人描绘了竹林的景象,描述竹子发出的虚弱的声音,这种声音给人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诗人还提到了清澈的池塘,池水清澈见底,可以看到古老的源泉。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在表达山寺的环境清幽和自然之美。
最后,诗人描写了高僧拂拭经书的情景,以及茶话到黄昏的场景。这表明山寺中的僧人过着宁静而简朴的生活,他们专注于修行和禅悟,通过读经和品茶来度过时光。这种生活方式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也体现了诗人对宁静和内心平静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盱眙山寺的景色和僧人的生活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禅意的追求,展现了山寺的宁静和禅意,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下傍盱眙县”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xū yí shān sì
盱眙山寺
xià bàng xū yí xiàn, shān yá lù sì mén.
下傍盱眙县,山崖露寺门。
shū zhōng guò huái kǒu, yī jìng rù yún gēn.
疏钟过淮口,一径入云根。
zhú lǎo shēng xū lài, chí qīng jiàn gǔ yuán.
竹老生虚籁,池清见古源。
gāo sēng fú jīng tà, chá huà dào huáng hūn.
高僧拂经榻,茶话到黄昏。
“下傍盱眙县”平仄韵脚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七霰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