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甔石曾何有”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甔石曾何有”全诗
角机身未保,好直道先孤。
甔石曾何有,田园浪更无。
可能推两耜,沮溺共为徒。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作者简介(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归田诗》司马光 翻译、赏析和诗意
《归田诗》是宋代司马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绂冕诚虚器,簪裳悉畏涂。
角机身未保,好直道先孤。
甔石曾何有,田园浪更无。
可能推两耜,沮溺共为徒。
中文译文:
华丽的冠冕实际上是虚假的器物,华丽的服饰都被涂污了。
高官的身份并不能保护自己,追求正直的道路往往是孤独的。
曾经拥有的财富已经消失,乡村田园也变得荒芜。
也许可以推动犁耕,但沮丧和困惑只会共同增加。
诗意:
《归田诗》表达了司马光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评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华丽冠冕、华丽服饰的讽刺,暗示了社会虚伪和道德沦丧的现象。作者认为高官身份并不能保护自己,追求正直的道路往往是孤独的,这反映了他对官场腐败和个人追求真理的思考。诗的后半部分则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认为田园生活纯朴自然,与世无争,是一种追求内心宁静的理想状态。
赏析:
《归田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通过对华丽冠冕、华丽服饰的讽刺,揭示了社会虚伪和道德沦丧的现象。诗中的"绂冕"和"簪裳"象征着权力和地位,而"涂"则暗示了这些华丽的东西被污染了。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描述田园的荒芜和贫困,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失望。最后两句"可能推两耜,沮溺共为徒"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改变现状的渴望,但也感叹于困境的无法逃脱。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展现了他对真理和田园生活的追求。
“甔石曾何有”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guī tián shī
归田诗
fú miǎn chéng xū qì, zān shang xī wèi tú.
绂冕诚虚器,簪裳悉畏涂。
jiǎo jī shēn wèi bǎo, hǎo zhí dào xiān gū.
角机身未保,好直道先孤。
dān shí céng hé yǒu, tián yuán làng gèng wú.
甔石曾何有,田园浪更无。
kě néng tuī liǎng sì, jǔ nì gòng wèi tú.
可能推两耜,沮溺共为徒。
“甔石曾何有”平仄韵脚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