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跖人肝常自饱”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盗跖人肝常自饱”全诗
谁能著意知许事,且为元长食蛤蜊。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作者简介(黄庭坚)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戏赠世弼用前韵》黄庭坚 翻译、赏析和诗意
这首诗词《戏赠世弼用前韵》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创作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盗跖人肝常自饱,
首阳薇蕨向来饥。
谁能著意知许事,
且为元长食蛤蜊。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对盗跖和首阳薇蕨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不公和悬殊现象的关注和思考。盗跖是一个古代传说中的盗贼,以残暴和贪婪著称,他肆意掠夺他人的财富,却从不感到饥饿。而首阳薇蕨则是一种生长在高山峭壁上的植物,它们长期以来都饱受困苦和饥饿的折磨。通过这两个形象的对比,诗人暗示了社会中贪婪和不公的存在,同时表达了对贫困和弱者的同情和关怀。
赏析:
这首诗词以戏谑的口吻,嬉笑怒骂地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愤慨。诗中的"盗跖"和"首阳薇蕨"被用来代表社会中的不同阶层和境遇,通过对比突显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盗跖作为一个贪得无厌、不择手段的恶徒,却能够自由自在地享受丰衣足食,而首阳薇蕨则代表了贫苦和饥饿的弱者。诗人呼吁人们能够关注真正重要的事情,去了解并改变这种不公的现象。
通过以盗跖和首阳薇蕨为象征,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他既愤慨于社会的不公,又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和关怀。整首诗词以幽默戏谑的方式进行表达,使得观者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批评。这种用诙谐的语言来表达社会问题的方法,使得诗词在艺术形式上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
“盗跖人肝常自饱”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xì zèng shì bì yòng qián yùn
戏赠世弼用前韵
dào zhí rén gān cháng zì bǎo, shǒu yáng wēi jué xiàng lái jī.
盗跖人肝常自饱,首阳薇蕨向来饥。
shuí néng zhe yì zhī xǔ shì, qiě wèi yuán cháng shí gé lí.
谁能著意知许事,且为元长食蛤蜊。
“盗跖人肝常自饱”平仄韵脚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八巧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