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无祸阅千秋”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果然无祸阅千秋”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次韵和台源诸篇九首之灵椿台》,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guǒ rán wú huò yuè qiān qiū,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果然无祸阅千秋”全诗

《次韵和台源诸篇九首之灵椿台》
固蔕深根且一邱,少时尝恐斧斤求。
何人比拟明堂柱,几岁经营江汉洲。
终以不才名四海,果然无祸阅千秋
空山万籁月明底,安得闲眼石枕头。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作者简介(黄庭坚)

黄庭坚头像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次韵和台源诸篇九首之灵椿台》黄庭坚 翻译、赏析和诗意

《次韵和台源诸篇九首之灵椿台》是宋代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固蔕深根且一邱,
少时尝恐斧斤求。
何人比拟明堂柱,
几岁经营江汉洲。
终以不才名四海,
果然无祸阅千秋。
空山万籁月明底,
安得闲眼石枕头。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灵椿台这座地方的景象,以及诗人对自身成就和人生的思考。灵椿台是指一座高山,诗人借以象征自己的人生经历。

诗中第一句“固蔕深根且一邱”表达了灵椿台的坚固和高耸,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坚定和自信。第二句“少时尝恐斧斤求”揭示了诗人年轻时曾经害怕被人评判或打击,但他逐渐明白只有经历磨难才能获得成长。

第三句“何人比拟明堂柱”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在文学上的成就的自豪和自信。他将自己比作明堂中的支撑柱,暗示自己在文坛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第四句“几岁经营江汉洲”指的是诗人多年来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努力和付出。

第五句“终以不才名四海”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才华和成就的谦逊态度,他认为自己的名声并没有传遍四海,意味着自己的成就有限。第六句“果然无祸阅千秋”表示诗人的成就将经受住时间的考验,留存于后世。

最后两句以自然景物作为衬托,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愿望。他希望能在宁静的山林中,远离尘嚣,享受平静的时光,以石头作枕头,放松心灵。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身成就和人生经历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灵椿台的坚固和高耸,以及自己在文坛上的地位,展现了自信和自豪的态度。然而,他并没有骄傲自满,而是以谦逊的态度面对自己的成就,并希望能够远离俗世的喧嚣,寻求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和隐喻,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观相融合,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感染力。诗人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对比,表达了对宁静和内心自由的向往,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黄庭坚以其才情和豪放的个性在宋代文坛上有很高的地位,这首诗词展示了他对自己成就的自信与谦逊,并以自然景物的描绘凸显黄庭坚的诗词风格和思想。这首诗词简洁明了,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示了黄庭坚的才华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宁静和内心自由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果然无祸阅千秋”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cì yùn hé tái yuán zhū piān jiǔ shǒu zhī líng chūn tái
次韵和台源诸篇九首之灵椿台

gù dì shēn gēn qiě yī qiū, shǎo shí cháng kǒng fǔ jīn qiú.
固蔕深根且一邱,少时尝恐斧斤求。
hé rén bǐ nǐ míng táng zhù, jǐ suì jīng yíng jiāng hàn zhōu.
何人比拟明堂柱,几岁经营江汉洲。
zhōng yǐ bù cái míng sì hǎi, guǒ rán wú huò yuè qiān qiū.
终以不才名四海,果然无祸阅千秋。
kōng shān wàn lài yuè míng dǐ, ān dé xián yǎn shí zhěn tou.
空山万籁月明底,安得闲眼石枕头。

“果然无祸阅千秋”平仄韵脚

拼音:guǒ rán wú huò yuè qiān qiū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果然无祸阅千秋”的相关诗句

“果然无祸阅千秋”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果然无祸阅千秋”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果然无祸阅千秋”出自黄庭坚的 (次韵和台源诸篇九首之灵椿台),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