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雨身凉还热”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骤雨身凉还热”全诗
画烛从教风灭。
一曲瑶琴才听彻。
金蕉三两叶。
骤雨身凉还热。
似欠舞琼歌雪。
近日醉乡音问绝。
有时清泪咽。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谒金门
作者简介(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谒金门》辛弃疾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谒金门·山吐月》
山吐月,画烛从教风灭。
一曲瑶琴才听彻。
金蕉三两叶,骤雨身凉还热。
似欠舞琼歌雪,近日醉乡音问绝。
有时清泪咽。
中文译文:
山峦喷吐明月,蜡烛由于风吹而熄灭。
一曲高雅的琴声方才传得透彻。
金黄色的香蕉只有两三片叶子,疾雨突然降下,身体感到凉爽却仍然热。
仿佛还欠缺着舞动着琼花歌唱雪的情景,最近日子迷失在醉乡中,音乐声和询问已经断绝。
有时候清澈的泪珠也无法忍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谒金门·山吐月》是宋代辛弃疾的作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境遇的思考。
诗的开篇以山峦喷吐明月的景象作为开场,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美丽的山景和明亮的月光。然而,接下来的一句“画烛从教风灭”却带来了转折,蜡烛因为风吹而熄灭,暗示着美好的景象和感受是短暂的,易逝的。
随后,诗人用一曲瑶琴的声音传得透彻来表达内心的感受。这句描写了音乐的美妙,以及诗人对音乐的倾听和感知能力。琴声的传递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渴望。
接下来的几句,金蕉三两叶,骤雨身凉还热,描述了自然界的变化和诗人内心的矛盾感。金黄色的香蕉只有两三片叶子,突然下起骤雨,身体感到凉爽却仍然热,形成了对矛盾感受的描述。这种矛盾感受可能是对现实生活中复杂情绪和境遇的反映。
接下来的两句“似欠舞琼歌雪,近日醉乡音问绝”,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幸福时光的追忆。诗人仿佛感到自己还欠缺着舞动琼花、歌唱雪的情景,近日醉心于快乐之中,音乐声和询问的声音已经断绝。这里的“舞琼歌雪”可以理解为对美好时光或理想境界的向往,而现实中的琐事和困扰使得诗人远离了这种向往。
最后一句“有时清泪咽”,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感动。诗人在这个瞬间,有时候无法忍住清澈的泪珠,可能是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美好的渴望所引起的情感反应。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诗中的山吐月、画烛风灭等意象,以及琴声、舞蹈和雪等元素的运用,给予了诗词一种富有意境和想象力的感觉。同时,诗人对现实境遇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和对幸福的向往。
这首诗词在辛弃疾的作品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展现了他对人生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现实困境的反思。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在形式上优美流畅,意境深远,传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骤雨身凉还热”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yè jīn mén
谒金门
shān tǔ yuè.
山吐月。
huà zhú cóng jiào fēng miè.
画烛从教风灭。
yī qǔ yáo qín cái tīng chè.
一曲瑶琴才听彻。
jīn jiāo sān liǎng yè.
金蕉三两叶。
zhòu yǔ shēn liáng hái rè.
骤雨身凉还热。
shì qiàn wǔ qióng gē xuě.
似欠舞琼歌雪。
jìn rì zuì xiāng yīn wèn jué.
近日醉乡音问绝。
yǒu shí qīng lèi yàn.
有时清泪咽。
“骤雨身凉还热”平仄韵脚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九屑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