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柴门在山峰”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茅屋柴门在山峰”全诗
想有幽人遗世事,独临青峭倚长松。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作者简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观王氏雪图》王安石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观王氏雪图》
作者:王安石(宋代)
崔嵬相映雪重重,
茅屋柴门在山峰。
想有幽人遗世事,
独临青峭倚长松。
中文译文:
雪重重地映照着高山崔嵬,
茅屋和柴门静静立于山峰之间。
我想象着那位隐居的幽人所遗留的世俗之事,
独自站在青峭的山峰上,依靠着那棵高耸的松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王氏观赏雪景的图画。王安石通过描述雪重重地映照着高山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雄伟。茅屋和柴门的存在,暗示了一个隐居者或幽人的存在,他们独自居住在山峰之间的茅屋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诗中的"想有幽人遗世事"表达了作者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想象。隐居者远离尘嚣,过着宁静的生活,他们摒弃了纷扰的世俗之事,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种遗世独立的心态在宋代文人中颇为流行,也是王安石本人所倡导的"归隐"思想的体现。
最后两句"独临青峭倚长松"则表达了作者自己的心境。他独自站在高耸的青峭山峰上,依靠着那棵长势挺拔的松树,与大自然相融合,感受着山青水秀的美景,体悟着生命的意义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整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展示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的和谐统一。通过描绘山雪和隐士生活,表达了对纷繁世俗的拒绝和对宁静自由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这首诗词具有典型的宋代文人特色,既有对山水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文情感的表达,展现了王安石独特的审美观和思想境界。
“茅屋柴门在山峰”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guān wáng shì xuě tú
观王氏雪图
cuī wéi xiāng yìng xuě chóng chóng, máo wū zhài mén zài shān fēng.
崔嵬相映雪重重,茅屋柴门在山峰。
xiǎng yǒu yōu rén yí shì shì, dú lín qīng qiào yǐ cháng sōng.
想有幽人遗世事,独临青峭倚长松。
“茅屋柴门在山峰”平仄韵脚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二冬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