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宁沧海寄余生”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管宁沧海寄余生”全诗
可怜世上风波恶,最有仁贤不敢行。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作者简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世上》王安石 翻译、赏析和诗意
《世上》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范蠡收拾了五湖的痕迹,
管宁将寥廓的大海寄托余生。
可怜世间纷争恶劣,
最有仁贤之人不敢行动。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波和政治腐败的忧虑和失望。范蠡和管宁都是中国历史上富有智慧和仁德的人物,但他们都选择了隐居避世,不愿意参与世间纷争和邪恶之事。诗中的"范蠡五湖收远迹"和"管宁沧海寄余生"表达了他们对清静自守生活的追求和选择。然而,作者也感到遗憾,因为在世间的纷争中,最有仁贤之心的人们却不敢行动,无法改变社会的风气和局势。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担忧和对人性的思考。范蠡和管宁作为历史上著名的贤人,他们的选择代表了一种对纷争和腐败的回避。作者通过对他们的描述,表达了对社会风波和邪恶之事的厌倦和不满。诗中的"世上风波恶"暗示了社会的动荡和黑暗面,而"最有仁贤不敢行"则表明了即使有善良和智慧之人存在,但他们也无法改变这种局面。
这首诗词在表达作者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美好人性的向往之间形成了一种对比。作者通过范蠡和管宁的形象,表达了一种逃避和无奈的情绪,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无望。整首诗词简洁有力,语言平实流畅,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借喻,展示了作者对社会伦理和人性的思考,具有一定的警示和启示作用。
“管宁沧海寄余生”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hì shàng
世上
fàn lǐ wǔ hú shōu yuǎn jī, guǎn níng cāng hǎi jì yú shēng.
范蠡五湖收远迹,管宁沧海寄余生。
kě lián shì shàng fēng bō è, zuì yǒu rén xián bù gǎn xíng.
可怜世上风波恶,最有仁贤不敢行。
“管宁沧海寄余生”平仄韵脚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