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狱当时迹自穷”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诏狱当时迹自穷”全诗
毕竟论心异恭显,不妨迷国略相同。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作者简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读汉书》王安石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读汉书》
作者:王安石(宋代)
京房刘向各称忠,
诏狱当时迹自穷。
毕竟论心异恭显,
不妨迷国略相同。
中文译文:
京城的刘向各自宣称自己是忠诚的,
律令监狱中的痕迹自然会表露出贫穷。
归根结底,对人心的评判有差异,对恭敬的显现也有差异,
但总的来说,迷失国家的策略大致相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写的,他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读汉书》是他在审视历史文献《汉书》时的所感所想。
诗中提到的刘向是西汉时期的学者和官员,他在《汉书》中被描述为忠诚的人物。然而,诗中暗示刘向可能是自吹自擂,自称忠诚并不可靠。
诗的第二句描述了那个时代律令监狱中的痕迹,暗示了社会的困苦和动荡。
接着诗人说,对于人心的评判和对恭敬的显现往往存在差异,这意味着人们对忠诚和恭敬的理解有所不同。然而,尽管存在差异,但在迷失国家的策略上,人们的观点大致是相同的。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反思,表达了对忠诚和恭敬的思考,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的动荡和价值观的多样性。这种思考在王安石的作品中常见,体现了他对政治和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
“诏狱当时迹自穷”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dú hàn shū
读汉书
jīng fáng liú xiàng gè chēng zhōng, zhào yù dāng shí jī zì qióng.
京房刘向各称忠,诏狱当时迹自穷。
bì jìng lùn xīn yì gōng xiǎn, bù fáng mí guó lüè xiāng tóng.
毕竟论心异恭显,不妨迷国略相同。
“诏狱当时迹自穷”平仄韵脚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