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事欲歌无与和”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劳事欲歌无与和”全诗
水底旧波吹岁换,柳梢新叶卷春回。
尘沙浂漠凋双鬓,箫鼓匆匆把一杯。
劳事欲歌无与和,衰颜思见故人开。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作者简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呈柳子玉同年》王安石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呈柳子玉同年》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三年不上邺王台,
鸿雁归时又北来。
水底旧波吹岁换,
柳梢新叶卷春回。
尘沙浂漠凋双鬓,
箫鼓匆匆把一杯。
劳事欲歌无与和,
衰颜思见故人开。
中文译文:
三年不曾登上邺王台,
大雁南飞归来北迴。
水底的波纹吹拂着岁月的更迭,
柳树梢头新叶卷起了春天的回归。
尘沙飞扬的戈壁荒漠使双鬓凋零,
箫鼓声匆匆地敲打着一杯酒。
疲惫的事务想要歌唱却无人和和,
衰老的面容思念着故人的归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对岁月流转和故人离别的思索与感慨。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诗人长时间不曾登上邺王台,同时大雁南飞北归的景象再度出现。这里以邺王台和大雁作为象征,暗喻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事的变迁,诗人感叹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水底的波纹和柳树新叶,分别象征着岁月更迭和春天的到来。水底的波纹吹拂着岁月的更替,暗示着时间的流转和变化,而柳树新叶的卷曲则象征着春天的回归和生机的复苏。这里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光阴流转和生命力的感慨。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诗人面对疲惫和衰老的境遇。尘沙飞扬的戈壁荒漠使诗人的双鬓凋零,箫鼓声匆匆地敲打着一杯酒。这里通过描写诗人的外貌和环境,表达了他的疲惫和衰老。而"箫鼓匆匆把一杯"的描述,则暗示着他对逝去时光的抱歉和无奈。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和期盼。劳碌的事务使他难以歌唱,没有人与他一同和和。衰老的面容思念着故人的归来,暗示着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这里诗人通过对个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和对心灵寄托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对岁月流转和故人离别的思索与感慨,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劳事欲歌无与和”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chéng liǔ zi yù tóng nián
呈柳子玉同年
sān nián bù shàng yè wáng tái, hóng yàn guī shí yòu běi lái.
三年不上邺王台,鸿雁归时又北来。
shuǐ dǐ jiù bō chuī suì huàn, liǔ shāo xīn yè juǎn chūn huí.
水底旧波吹岁换,柳梢新叶卷春回。
chén shā yì mò diāo shuāng bìn, xiāo gǔ cōng cōng bǎ yī bēi.
尘沙浂漠凋双鬓,箫鼓匆匆把一杯。
láo shì yù gē wú yǔ hé, shuāi yán sī jiàn gù rén kāi.
劳事欲歌无与和,衰颜思见故人开。
“劳事欲歌无与和”平仄韵脚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五歌 (仄韵) 去声二十一个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