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虽避世”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道德虽避世”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四皓二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dào dé suī bì shì,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

“道德虽避世”全诗

《四皓二首》
秦敺九州逃,知力起经纶。
重利诱众策,颇知聚秦民。
颓然此四老,上友千载魂。
采芝商山中,一视汉与秦。
灵珠在泥沙,光景不可昏。
道德虽避世,余风回至尊。
嫡孽一朝正,留侯果如言。
出处但有礼,废兴岂所存。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作者简介(王安石)

王安石头像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四皓二首》王安石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四皓二首》
作者:王安石(宋代)

秦敺九州逃,
知力起经纶。
重利诱众策,
颇知聚秦民。
颓然此四老,
上友千载魂。
采芝商山中,
一视汉与秦。
灵珠在泥沙,
光景不可昏。
道德虽避世,
余风回至尊。
嫡孽一朝正,
留侯果如言。
出处但有礼,
废兴岂所存。

中文译文:

秦国震动九州逃亡,
王安石知道要发挥自己的才能来治理国家。
以重利来引诱人民效忠,
他颇为了解如何集聚秦国的人民。
他们是四位老者,
他们的精神与千载之前的英雄相连。
王安石在商山之中采集珍奇草药,
一视汉代和秦代这两个伟大的时代。
他们的智慧如同灵珠一般深藏于泥沙之中,
光辉景象不可被昏暗所掩盖。
即使追求道德的人们远离世俗的纷扰,
他们的声望仍然回归至尊。
真正的继承者在一朝之间得到了正统的地位,
留侯果然如同他所言。
即使出身卑微,只要有礼法的约束,
就能避免国家的衰败,兴盛将不会消失。

诗意和赏析:

《四皓二首》是王安石的一首诗词,通过描绘秦国的动荡和王安石的治理方式,表达了对道德和智慧的追求,以及对国家兴衰的思考。

诗中提到了王安石在商山采集珍奇草药的情景,这可以理解为他在治理国家时寻求智慧和良方的比喻。他把自己的治理方式与古代伟大的时代相比较,一视汉与秦,表达了他对历史的关注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诗中的"四老"指的是王安石本人和他的三位朋友,他们都是有着道德操守和智慧的人。他们的精神与千载之前的英雄相连,体现了对历史传承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灵珠"象征着智慧和道德的光辉,它隐藏在泥沙之中,意味着真正的智慧和道德需要在尘世中去发现和实践。

最后几句表达了王安石对国家兴衰的思考。他认为只要遵循礼法,即使出身卑微,也能避免国家的衰败,实现国家的兴盛。这体现了他对国家治理的观点和对道德伦理的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王安石和他的朋友们在治理国家中的智慧和道德追求,表达了对国家兴衰和道德伦理的思考,展现了王安石的治国理念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道德虽避世”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ì hào èr shǒu
四皓二首

qín qū jiǔ zhōu táo, zhī lì qǐ jīng lún.
秦敺九州逃,知力起经纶。
zhòng lì yòu zhòng cè, pō zhī jù qín mín.
重利诱众策,颇知聚秦民。
tuí rán cǐ sì lǎo, shàng yǒu qiān zǎi hún.
颓然此四老,上友千载魂。
cǎi zhī shāng shān zhōng, yī shì hàn yǔ qín.
采芝商山中,一视汉与秦。
líng zhū zài ní shā, guāng jǐng bù kě hūn.
灵珠在泥沙,光景不可昏。
dào dé suī bì shì, yú fēng huí zhì zūn.
道德虽避世,余风回至尊。
dí niè yī zhāo zhèng, liú hóu guǒ rú yán.
嫡孽一朝正,留侯果如言。
chū chù dàn yǒu lǐ, fèi xìng qǐ suǒ cún.
出处但有礼,废兴岂所存。

“道德虽避世”平仄韵脚

拼音:dào dé suī bì shì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八霁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道德虽避世”的相关诗句

“道德虽避世”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道德虽避世”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道德虽避世”出自王安石的 (四皓二首),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