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行曳杖青牛岭”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朝行曳杖青牛岭”全诗
朝行曳杖青牛岭,崖泉咽咽千山静。
君勿笑老僧,耳聋唤不闻,百年俱是可怜人。
明朝且复城中去,白云却在题诗处。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青牛岭高绝处有小寺人迹罕到》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青牛岭高绝处有小寺人迹罕到》是苏轼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位于高山绝处的小寺庙,很少有人到访。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青牛岭高绝处有小寺人迹罕到,
暮归走马沙河塘,炉烟袅袅十里香。
朝行曳杖青牛岭,崖泉咽咽千山静。
君勿笑老僧,耳聋唤不闻,百年俱是可怜人。
明朝且复城中去,白云却在题诗处。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位于高山绝处的小寺庙,因为地处偏远,很少有人到访。诗人通过描写不同时刻的景色和寺庙的寂静,表达了对人们繁忙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宁静的向往。诗人自嘲自己是一个耳聋的老僧,表示自己的年华已逝,是一个可怜的人。最后,诗人提到明天他将离开这个小寺庙,返回繁忙的城市,而留下的只有那片白云和他的诗作。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清静的自然景象和寺庙的孤寂,展现了苏轼对宁静和自由的向往之情。开篇的"青牛岭高绝处有小寺人迹罕到"一句,揭示了这个小寺庙的偏僻和荒凉,突显了其与尘世的隔绝。接着,描写了归途中的景色,用"暮归走马沙河塘,炉烟袅袅十里香"一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幽远的画面,炉烟袅袅,暗示着残照与寂静。接下来的"朝行曳杖青牛岭,崖泉咽咽千山静",进一步强调了寺庙的幽静,山静水秀,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
在最后两句中,苏轼以自嘲的口吻写道:“君勿笑老僧,耳聋唤不闻,百年俱是可怜人。明朝且复城中去,白云却在题诗处。”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年老和身世之感叹,诗人将自己比作一位耳聋的老僧,百年的光阴使他感到悲哀,然而,他的思绪仍然留在这片宁静的白云之中。最后一句"白云却在题诗处",既是对现实的告别,也是对艺术的坚持,表明诗人的心灵在这片宁静之中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静谧与寂静的刻画,表达了对尘世繁忙的追求之外,对宁静、自由的向往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对于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平凡生活中的美好与意义的关注。同时,通过对自我状况的自嘲,诗人展示了对光阴流逝和时光蹉跎的感慨,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自身价值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其深沉的意境和对人生哲思的表达,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体验的描绘,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寂静而远离尘嚣的境界,引发了对宁静与自由的思考,同时也唤起了对人生短暂的思索和对艺术的追求。
“朝行曳杖青牛岭”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qīng niú lǐng gāo jué chù yǒu xiǎo sì rén jī hǎn dào
青牛岭高绝处有小寺人迹罕到
mù guī zǒu mǎ shā hé táng, lú yān niǎo niǎo shí lǐ xiāng.
暮归走马沙河塘,炉烟袅袅十里香。
cháo xíng yè zhàng qīng niú lǐng, yá quán yàn yàn qiān shān jìng.
朝行曳杖青牛岭,崖泉咽咽千山静。
jūn wù xiào lǎo sēng, ěr lóng huàn bù wén, bǎi nián jù shì kě lián rén.
君勿笑老僧,耳聋唤不闻,百年俱是可怜人。
míng cháo qiě fù chéng zhōng qù, bái yún què zài tí shī chù.
明朝且复城中去,白云却在题诗处。
“朝行曳杖青牛岭”平仄韵脚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三梗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