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中空洞浑无物”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此中空洞浑无物”全诗
此中空洞浑无物,何止容君数百人。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宝山昼睡》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宝山昼睡》是一首苏轼(字子瞻)创作的宋代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七尺顽躯走世尘,
十围便腹贮天真。
此中空洞浑无物,
何止容君数百人。
诗意和赏析:
《宝山昼睡》描绘了一个身体高大、粗壮的人,他行走在尘世间,但内心却充满了纯真和善良。诗中的“七尺顽躯”指的是作者自己的身材高大,而“走世尘”则表示他在尘世中行走。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展现了自己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接下来的两句“十围便腹贮天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宽广和纯真。这里的“十围”可以理解为宽敞,而“腹贮天真”则表示作者内心深处存有纯真的品质。虽然他身在世俗之中,但内心却没有被世俗所侵蚀,保持了自己的纯真本性。
然而,最后两句“此中空洞浑无物,何止容君数百人”,却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寂寞。他在世俗之中感到空虚,仿佛内心是一片空洞,没有任何实质的东西。这种空虚感使他感到孤独,就连自己的内心也无法容纳数百人的存在。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世俗的超越和内心的孤独。诗中的“宝山”可以理解为内心的宝藏,而“昼睡”则象征着作者对世事的冷漠和超然态度。诗词通过对自我与世俗的对话,表达了作者追求内心纯真和远离喧嚣的心境,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世俗束缚的不满和渴望自由的情感。
“此中空洞浑无物”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bǎo shān zhòu shuì
宝山昼睡
qī chǐ wán qū zǒu shì chén, shí wéi biàn fù zhù tiān zhēn.
七尺顽躯走世尘,十围便腹贮天真。
cǐ zhōng kōng dòng hún wú wù, hé zhǐ róng jūn shù bǎi rén.
此中空洞浑无物,何止容君数百人。
“此中空洞浑无物”平仄韵脚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五物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