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羞归供奉班”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白发羞归供奉班”全诗
自闻出守风流似,稍觉承平气象还。
但遣诗人歌杖杜,不妨侍女唱阳关。
内朝接武知何日,白发羞归供奉班。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次韵王雄州还朝留别》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次韵王雄州还朝留别》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老李威名八十年,
壁间精悍见遗颜。
自闻出守风流似,
稍觉承平气象还。
但遣诗人歌杖杜,
不妨侍女唱阳关。
内朝接武知何日,
白发羞归供奉班。
诗意:
这首诗是苏轼给王雄州留别的作品。诗中提到了老李,他的威名已经传扬了八十年,他的英勇和精悍的形象留存在壁上。苏轼自己也听闻了老李出征的风采,感受到了承平的氛围。虽然苏轼没有亲自去征战,但他通过诗人的笔杆子和侍女的歌喉,也表达了对阳关(边塞)的赞美之情。他不禁想知道什么时候能够亲身参与朝廷的军事事务,但他已经年老,白发已经羞于回到朝廷供奉的岗位上。
赏析:
这首诗词以别赋之体,写出了苏轼对老李的赞颂和自己对承平时期的向往之情。诗中通过老李的事迹和形象,展现了他的英勇和精悍,壁间的画像使人不禁想象他的英雄风采。苏轼听闻老李出守的传闻,感受到了承平的气象,这种气象和平静的时光让他稍感安慰。他虽然没有亲身参与军事,但通过诗人和侍女的歌唱,他表达了自己对战争边塞的向往和对军人的敬意。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重返朝廷的渴望,但他已经年老,白发使他感到羞耻。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军人的敬仰和对自己生活境遇的反思。
“白发羞归供奉班”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cì yùn wáng xióng zhōu hái cháo liú bié
次韵王雄州还朝留别
lǎo lǐ wēi míng bā shí nián, bì jiān jīng hàn jiàn yí yán.
老李威名八十年,壁间精悍见遗颜。
zì wén chū shǒu fēng liú shì, shāo jué chéng píng qì xiàng hái.
自闻出守风流似,稍觉承平气象还。
dàn qiǎn shī rén gē zhàng dù, bù fáng shì nǚ chàng yáng guān.
但遣诗人歌杖杜,不妨侍女唱阳关。
nèi cháo jiē wǔ zhī hé rì, bái fà xiū guī gòng fèng bān.
内朝接武知何日,白发羞归供奉班。
“白发羞归供奉班”平仄韵脚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五删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