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民之良”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夺民之良”出自明代陈第的《感古十四首》, 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duó mín zhī liáng,诗句平仄:平平平平。

“夺民之良”全诗

《感古十四首》
楚昭达理,曷罹丧殃。
股肱谗慝,令尹子常。
贼虐邓宛,夺民之良
蔡以裘佩,唐以纮骦。
三年淹恤,宠赂莫章。
柏举战败,于郑遁藏。
曷磔其体,曷斧其吭。
斯人逃罪,国无纪纲。
所贵哲后,区别奸良。
瓦也是庸,何怪奔亡。
¤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感古十四首》陈第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感古十四首》

楚昭达理,曷罹丧殃。
股肱谗慝,令尹子常。
贼虐邓宛,夺民之良。
蔡以裘佩,唐以纮骦。
三年淹恤,宠赂莫章。
柏举战败,于郑遁藏。
曷磔其体,曷斧其吭。
斯人逃罪,国无纪纲。
所贵哲后,区别奸良。
瓦也是庸,何怪奔亡。

中文译文:
楚国昭明的君主,为何遭受如此不幸。
亲近的臣子却充满谗言和邪恶,如令尹子常。
贼人虐待了邓宛,夺取了善良的百姓。
蔡国用裘衣作为官服,唐国用纮骦作为旗帜。
三年间懈怠不恤,宠幸贿赂无止境。
柏树举起战败的旗帜,在郑国中躲避。
为何用绳索勒死他的身体,为何用斧头割断他的喉咙。
这样的人逃避惩罚,国家没有法纪。
只有珍视智慧的后代,能够区分奸邪和忠良。
就像瓦片没有用处,怪谁使国家陷入危亡。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明代陈第创作的《感古十四首》中的一首,通过对古代历史的感慨抒发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之情。

诗中描述了楚国的昭明君遭受不幸的命运,他身边的亲近臣子却背叛他,给他带来灾难。同时,还揭示了贼人虐待邓宛、夺取百姓的悲惨遭遇。蔡国用奢侈的裘衣作为官服,唐国用珍贵的纮骦作为旗帜,暗示了当时社会上的奢靡和浪费。

诗中所描绘的种种不幸和社会的黑暗,让人感叹国家失去了法纪和纪纲,社会缺乏公正和秩序。然而,作者依然抱有希望,认为只有珍视智慧的后代能够辨别善恶,区分奸邪和忠良。最后的比喻“瓦也是庸,何怪奔亡”,表达了对国家衰败的无奈和无法改变的观念。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望。通过对古代历史的感慨,抒发了作者对社会不公和道德败坏的愤慨之情,呼吁后人珍视智慧,区分善恶,以期改变社会的困境,塑造更加公正和有序的社会。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夺民之良”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gǎn gǔ shí sì shǒu
感古十四首

chǔ zhāo dá lǐ, hé lí sàng yāng.
楚昭达理,曷罹丧殃。
gǔ gōng chán tè, lìng yǐn zi cháng.
股肱谗慝,令尹子常。
zéi nüè dèng wǎn, duó mín zhī liáng.
贼虐邓宛,夺民之良。
cài yǐ qiú pèi, táng yǐ hóng shuāng.
蔡以裘佩,唐以纮骦。
sān nián yān xù, chǒng lù mò zhāng.
三年淹恤,宠赂莫章。
bǎi jǔ zhàn bài, yú zhèng dùn cáng.
柏举战败,于郑遁藏。
hé zhé qí tǐ, hé fǔ qí kēng.
曷磔其体,曷斧其吭。
sī rén táo zuì, guó wú jì gāng.
斯人逃罪,国无纪纲。
suǒ guì zhé hòu, qū bié jiān liáng.
所贵哲后,区别奸良。
wǎ yě shì yōng, hé guài bēn wáng.
瓦也是庸,何怪奔亡。
¤

“夺民之良”平仄韵脚

拼音:duó mín zhī liáng
平仄:平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七阳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夺民之良”的相关诗句

“夺民之良”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夺民之良”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夺民之良”出自陈第的 (感古十四首),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