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分余润到昌蒲”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也分余润到昌蒲”全诗
珍重天公不遗物,也分余润到昌蒲。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作者简介(虞似良)
虞似良,南宋诗人。字仲房,号横溪真逸,又好宝莲山人。虞似良,横溪(今大吕乡横溪村)人,祖籍余杭。宋建炎初父官于台,遂居属黄岩横溪淳熙年间为兵部侍郎,后任成都府路运判官。工诗,擅篆隶书。(今属温岭城南其诗词清婉,得唐人旨趣。善篆隶,尤工隶书,家藏汉碑刻数千本,心摹手追,尽得旨趣,晚自成一家。有《篆隶韵书》行于世,所书碑碣极多。宋释居简曾评:“虞兵部仲房书《杜工部李潮八分小篆》、《王宰山水图》两篇,隶法。”
《横溪堂春晓二首》虞似良 翻译、赏析和诗意
横溪堂春晓二首
云起波动渡与烟,山连水合隐方壮。
稻田高处常满雨,蝉声深处不知秋。
江潭碧水波澜间,百鸟争鸣乐悠然。
若使天公不遗物,肯将余润到昌蒲。
中文译文:
云起波动,渡与烟,山连水合,隐方壮。
稻田高处常满雨,蝉声深处不知秋。
江潭碧水波澜间,百鸟争鸣乐悠然。
若使天公不遗物,肯将余润到昌蒲。
诗意与赏析:
这首《横溪堂春晓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虞似良创作的诗词。诗人以自然景色来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天地的敬仰。
首先,诗人用云起波动、山连水合的描写,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景观,给人一种山川交错、云雾缭绕的美好画面。接着,诗人将目光投向稻田,他说稻田高处常满雨,暗示了丰收的喜悦。而蝉声深处不知秋,则写出了温暖的春季。这些景象都呈现出一幅丰盛繁荣的乡村景象,给人以宁静、祥和的感受。
其次,诗人将目光转移到了江潭,他描述了碧水波澜间的景象,百鸟争鸣的乐观景象,以此表达自然界的宁静和和谐。最后两句“若使天公不遗物,肯将余润到昌蒲”,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希望上天不遗余力地保护大自然的美好,使丰盛的润泽也能传递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描写,通过山川、水潭、百鸟、蝉声等元素,展示了自然界的丰盈和生机,给人一种和谐、安宁的感受。诗人以自然景色为媒介,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呼吁人们保护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也分余润到昌蒲”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héng xī táng chūn xiǎo èr shǒu
横溪堂春晓二首
tián chéng cháng mǎn yǔ cháng yú, lǜ biàn xī nán wǒ dú wú.
田塍常满雨常余,绿遍溪南我独无。
zhēn zhòng tiān gōng bù yí wù, yě fēn yú rùn dào chāng pú.
珍重天公不遗物,也分余润到昌蒲。
“也分余润到昌蒲”平仄韵脚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