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文言文八年级翻译
走进文言文八年级翻译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段的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从近几年中考命题趋势来看,文言文命题以课内文段为主,逐步向课外文段延伸。本学期的重点篇目有:《与朱元思书》《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复习策略】
1.理解、识记常用实词,了解常用虚词的用法。
2.平时多注意自己的朗读,揣摩所读内容,培养语感。这样不仅有助于划分朗读的节奏,而且在翻译句子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3.平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文言文的段意、主旨、文章突出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分别整理汇总以促进理解、加强记忆。
4.回答开放性试题时,要紧扣材料和题目的要求,表述完整。
【典型考点】
一、常识题
(1)《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是明初文学家 。
(2)《小石潭记》选自《 》,作者柳宗元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3)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我国 (朝代)文学家。
【解析】对文学常识的考查,是文言文阅读的常见考点。平时要注重积累,包括作者的名字、作品、所处年代、身份及文章出处等。(1)宋濂(2)柳河东集(3)北宋
二、解词题
◎古今异义词
(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2)录毕,走送之:
【解析】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古今词义的变化大致有如下几种:①词义扩大。如“江”“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指长江、黄河,现在扩大为泛指的通名了。②词语缩小。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在古语中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仅指男子的配偶。③词义的转移。(1)(2)都是这种情况,去,离开;现代汉语中是到某地的意思。走,在文中是跑的意思。④褒贬色彩的变化等等。
◎一词多义
(1)①天下独绝: ②猿则百叫无绝:
(2)①色愈恭,礼愈至: ②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3)①水尤清冽: ②以其境过清:
【解析】一词多义以动词、形容词居多,以单音词居多。多义词在使用时,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一般只表示其中的一个意义。(1)绝:①作形容词,可译为“绝妙”;②作动词,可译为“断、停”。(2)至:①作形容词,周到;②作动词,到、到达。(3)清:①②都作形容词,前者意思是清澈,后者意思是清净、冷清。
◎词类活用
(1)策之不以其道:
(2)亦不详其字:
(3)其岸势犬牙参互:
(4)食之不能尽其材:
【解析】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名词作动词。如(1)中的'“策”就是这种情况,用鞭子打。②形容词作动词。如(2)中的“详”活用作动词,可译为“详细地知道”。③名词作状语。如(3)中的“犬牙”名词用作了状语,像狗牙一样。④使动用法。如(4)中的“尽”在这里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可译为“使……用尽、竭尽”。
◎通假字
(1)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同舍生皆被绮绣:
(3)属予作文以记之:
【解析】通假字是古文用字的一种现象,“通假”就是“通用、假借”,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对通假字的考查也是词语考查的重点,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列出通假字表来记忆。(1)“反”通“返”,返回。(2)“被”通“披”,穿的意思。(3)“属”通“嘱”,嘱托、嘱咐。
三、默写题。
1.直接型默写
(1) ,猿则百叫无绝。
(2)醉翁之意不在酒, 。
【解析】解答这类题,要注意辨析同音字、形似字等,并且需要对平时容易写错的字做好积累。(1)蝉则千转不穷(2)在乎山水之间也
2.提示型默写
(1)《岳阳楼记》中表现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 。
(2)《醉翁亭记》写山中早晚景色的句子是: , 。
【解析】提示型默写就是根据题干给出的要求作答。它不仅考查了考生对背诵内容的熟悉程度,还考查了对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答案:(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积累型默写
(1)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的,古诗文中有很多描写色彩的句子,请你写出完整的一句。
, 。
(2)请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找出一句含“水”字的完整语句。
, 。
【解析】积累型默写就是以一个话题展开,引出要默写的内容,重在考查考生的积累能力。平时我们要注重古诗文名句的积累,并逐一归类梳理,这样就能应对自如了。答案示例:(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四、译句题。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解析】文言语句的翻译是文言文阅读必考题之一,一般来说,它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直接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二是对译句的正误进行辨析。三是说出文言文中某些复杂语句的大意。答这类题目,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因题而异”的原则,以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等句式的特点为前提。具体方法有:一“增”,就是把句子中省略的部分补出来;二“删”,就是把句子中无实际意义的文言词删去不译;三“留”,对人名、地名、时间、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四“调”,就是对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进行语序或结构调整。翻译力求做到“信、达、雅”,即正确、通顺,有文采。(1)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而惊涛骇浪像奔驰的骏马。(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五、划分停顿题
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
(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其岸势犬牙差互。
【解析】纵观近几年的全国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语句准确停顿、划分节奏已经成为常见的考查知识点之一。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加以重视,掌握有效的方法。准确把握文言文朗读的停顿、节奏,首先要理解句意,确定句子的“意义单位”,然后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来划分。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情况:主语和谓语之间要停顿;谓语和宾语之间要停顿;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需要注意的是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语之间不能破读,否则错把状语当成了主语。如:其一犬坐于前,正确的读法为:其一/犬坐/于前);介宾短语之前要停顿。另外,句首语助词、关联词后面要停顿。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2)其岸势/犬牙差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