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内古诗词赏析汇编(下)
《过零丁洋》(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飘摇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中心:《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大意与赏析:
首联写了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颈联中的"惶恐""零丁"一是指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抒胸臆,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抒发了作者爱国热情。请 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明确: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写出简要的事例经过。
小结: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是一首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是文天祥的代表作。诗的尾联“正气凛然,掷地有声,成为几百年来鼓舞和激励后人反抗压迫、反抗掠夺斗争的名言”。它一直在感召着后代的仁人志土为祖国、为民族、为正义事业而奋斗献身。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心:《水调歌头》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大意;
上片: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词人以拿酒问月开端: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体现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的困惑心态。)于是想乘风飞往月官去,可是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借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相比,表达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下片: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先是讲自己彻夜难眠:月影移动,转过红色的楼阁穿过雕花的门窗。这样写的目的是——承上启下,自然转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了。怀念谁弟弟子由。 接着由己推人,人间有悲欢离合如同月亮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没有完美无缺的。对离人的同情抚慰,更是赋予哲理,表现诗人旷达的心胸和情怀。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
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体现作者深挚崇高的思想境界,美好的祝福。
山 坡 羊•潼 关 怀 古
(元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大意:华山四周群山聚集,黄河之水波涛汹涌,潼关内外地势险要,前有黄河,后有华山,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 遥望长安,惆怅彷徨,在这样有利之地建都立朝又有什么用呢? 伤心啊!秦代汉朝曾经做过行宫的地方,如今万间宫殿都化作了尘与土。 朝廷兴盛不息,百姓受苦。 朝廷衰亡破败,百姓更受苦。
中心:《山坡羊潼关怀古》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抒写潼关内外地势险要, “峰峦如骤”,一个“骤”字写出了山形气势;“波涛如怒”,一个“怒”字写出了大河的水势和声势。作者的笔下景物壮观,气势雄奇。写潼关地理形势的险要是为下文抒发感慨作的必要而充分的铺垫,写景是为写情。
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抒写怀古之情。“望西都”,三字承转自如,一个“望”字,将视线从潼关内外的高山大河转向了古都长安, “意踌蹰”,刻画了作者复杂的内心感受。可惜啊!那曾经是秦宫汉院如今灰飞烟灭,万间宫殿都化做了尘与土。那一把火烧掉的,那战马践踏的岂止是秦瓦汉砖?那是多少百姓的血汗和泪水!怎能叫人不伤心啊!
作者伤心的是朝代在不断更替,而百姓的痛苦却没有改变。作者在此通过暗喻的手法,含蓄地表达了对劳动人民无比同情,对统治阶层无比失望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作者以满腔义愤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民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深切地表达了对百姓之苦的理解和同情,对昏君的鞭笞和怨愤。,语言刚正率直,说理入木三分,表现了深刻的思想性,这对于一个封建社会的文人来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小结:这首小令,语言形象生动,感情宕荡起伏,将描写、抒情、议论融汇贯通,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曲调抑扬顿挫,风格高昂壮阔,转换自然顺畅,是难得的怀古写实的篇章。
《饮酒》其五(东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挂,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中心:他描写农村风光的恬美和静穆,劳动的乐趣和生活的美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憎恶。
诗的前四句,主要写作者归隐田园的心情,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开头两句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品格。只要保持一份平静的心境,内心远离尘世,方能“悟”到此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挂,飞鸟相与还:诗人涉足田园,把酒信步,或翘首遐观鸟儿飞还、山气夕佳;或俯身采篱下菊花一朵、馨香怡人,菊香四溢;夕阳斜照;飞鸟吟唱;远山悠悠。作者借助具体的物象,菊是高洁的,诗人的节操也是高洁的,“见”字用得极好,它精确地表达出诗人采菊之时,本非有意看山,可是抬头之际,山的形象忽然进入他眼中的情景。即写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和超然物外的心境。表现了作者的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作者知鸟儿倦飞而还,意喻自己迷途知返,此时心儿亦如云飞悠悠,与飞鸟作伴,仿佛飞向南山,与之融为一体,酒不醉人,景醉人,人亦自醉也。欲想说出此中真意,怎能不忘言?而“心远地自偏”也就不难理解了。最后二句是又一对富有哲理性的名句,从字面来看是说此情此境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该怎样用言语来表达了。其实诗人的意思是说:既然领会了此中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别,何必要用言语去表达呢?
行路难(其一)(唐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背景;本来就有慷慨悲歌的韵味,加之诗人对自己政治追求的含蓄表达和形象描述,使诗意更加扑朔迷离。李白少有大志,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两年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推敲诗意,这首诗当是李白入长安求仕无路时的作品,所以既作激愤之语,亦存有“长风破浪”之志。
中心:“行路难”是乐府古题,这首诗充满了隐喻。借乐府古题抒发情志,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该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赏析:诗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开头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写“金清酒”,“玉盘珍羞”,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似乎是一首“祝酒歌”。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样强烈的反差,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当精神苦闷的时候,美味佳酿也难以下咽。以乐景写哀,强化了哀的程度。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是一种忧来无端的惆怅,是一种无所适从的迷惘。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世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现实之路虽然坎坷险阻,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多么希望像姜太公一样,八十岁遇周文王,一展宏才;像伊尹那样,梦见自己乘舟到“日边”,有为于当世。但理想和现实是有距离的,理想不能征服现实,现实也不肯认同理想。这样的痛苦交织于诗人心中。“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他终于发出了感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的结尾,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Juan)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中心思想:全诗先叙事,后议论抒情,既写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这是一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重点赏析:“俄顷风定云墨色。”这是雨要来了的征兆。风虽然定了,可是墨色的云聚集起来了。“秋天漠漠向昏黑。”“漠漠”,这里是形容黄昏时细雨初来,天色灰暗,墨色的云很快就酝酿成雨。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又声声洪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迸发出来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中心意思:全诗以“雪”为线索,生动描绘了唐代西北边塞冰天雪地的奇丽风光,抒发了作者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依依惜别之深情。
名句赏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夜大风雪造出来的冰雪世界,好像是春风吹了一夜,使千树万树开满了梨花。运用比喻的修辞,以梨花比雪花,以千万株梨树枝头的繁花来比边塞的茫茫雪原,加上“忽”的配用,写出了雪下得大而急,也表出了充满浓郁春意的奇丽壮美境界。诗人笔下呈现出来的这个春意盎然的梨花满树的春天景象,是他的想象和主观感受,可是却把雪的洁白、鲜润的特点揭示出来了,也为这个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表现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写作特色:
①这首歌行体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咏雪兼送别,而以“雪”贯串全篇。以雪起,写送别前、送别时所在地的雪;以雪终,写送别后目送友人望到的雪景;以雪为叙事线索,写了送别友人的过程;又以雪为寄托离情之物,无边无际,纷纷扬扬,美丽纯洁。
②这首诗通篇写景,通篇有情。借景抒情,景中有情。
如:饯别友人分手之际,“愁云惨淡万里凝”恰是诗人此刻心境的写照。“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更是意味深长,不但流露了诗人当时“送君去”的依依惜别之意,而且揭示出作者“不见君”后心灵深处若有所失的虚空和惆怅,甚至还可能夹带着因友人归去而触发起来的思乡之情。
③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
这首诗不但出色地刻画了我国西北边疆奇特瑰丽的风光,还成功地表现了将士们的精神风貌。写送别却豪壮、乐观,全无令人神伤之情,把依依的送别写得豪迈奔放,体现了诗人浪漫乐观的本色。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内容简介: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句的意思是落花不是无情的,就是化作春泥也要守护着新花。运用比喻,表明了作者的心志,表明作者虽然辞了官,仍然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名句赏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落红说不上是“有情物”还是“无情物”,只是诗人把自己的身世与落花完全结合起来,把感情移向落花,才使落花也具有人的感情,从而变成有情物了。去酿造新的彩色的世界——“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终于把飞花般纷乱的思想捉住,从愁思中摆脱出来。“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飞花的独白,也是诗人与腐败的官场决裂,向黑暗的势力抗争的庄严而神圣的宣誓。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为了似锦繁花,不惜献身化为春泥。
中心意思《己亥杂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写作特色: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袭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望江南(唐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大意兼赏析:
1、“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是写她清晨起来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独”字说明她是在等候远行爱人的归来;寥寥数字便简明地写出了这女子孤单寂寞的时候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
2、“过尽千帆皆不是”
她看见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都不是思念的人的归舟。充分体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
3、“斜晖脉脉水悠悠”
是写夕阳即将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是在表达这一女子的思想情绪。
4、“肠断白频洲”
说明她把视线从“千帆”“斜晖”和江水那里收拢回来,集中在“白频洲”,那是她当初同爱人分手的地方,当然更是使她因相思而愁肠寸断的地方。
归纳
这首小词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这首小词风格清新、明快,不到30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频洲;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肠断”。景物层出,情感起伏。全词没有粉饰、刻板之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渔家傲 秋思 (宋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大意与赏析:整首词不失为一篇抵御外辱,报国立功的爱国诗篇。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而景中有情;下片着重抒情,而情中有景。
“寨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点明地域、时令及作者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受。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这是托物寄兴。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听觉上塞上四周响起了特有的边声:西风呼啸,驼马嘶明,兵士吟唱,草木萧萧,衬上悲凉的军中号角声,使得边塞的秋天更显萧杀。 “闭”字写出戒备森严,透出紧张气氛,可见战事紧张,战士们在傍晚就提高警惕,守卫孤城,防止来犯。从视觉上把整个塞上偏僻的情景生动形象地描画出来,使人如临其境,同时感受边塞将士的慷慨悲壮的情怀。 “长烟落日”, 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但是“孤城闭”三字顿然情势突变,显示出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的景象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在这样的夜晚,钩起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愁,白发苍苍的将军,远离家乡的士卒泪水盈眶,久久难以入眠,都流下了忧国思家的泪水。戍边将士借酒浇愁,但一杯浊酒怎能抵御乡关万里之思?“一杯”与“家万里”形成对比,久困孤城,他们早已归心似箭。诗人又运用典故,表明自己戍边报国的一腔热情。但是在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时代,要想保家卫国,抗击侵略,谈何容易?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使他充满苦闷与悲愤。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直道将军战士之感伤,并点出他们彻夜无眠、鬓发染霜、泪下如霰的正是这种感伤之情。表现边地的荒寒和将士的劳苦,流露出师老无功、乡关万里的怅恨心声,其情调与唐人建功异域、追奔逐北的边塞诗迥不同。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愁,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悲壮情怀,慷慨而又惆怅的情绪。
此词慷慨悲凉,同样表现了他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而更值得重视的则是,范仲淹以其守边的实际经历首创边塞词,一扫花间派柔靡无骨的词风,为苏辛豪放词导夫先路。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宋 苏轼.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内容与形象分析。
(1)由典故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 形象?明确: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2)词的内容
上阕:“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 射虎,看孙郎。”好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猎图,勾画出一个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猎而 “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 自比孙郎,其狂四也。
下阕:“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 望,射天狼。”好一个豪放不羁的个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鬓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4.以本词为例,概括豪放词风格。
全词由叙述而抒怀用一个“ 狂”字贯穿始终,显得胸襟磊落,壮怀激越,词锋凌厉,气势逼人,具有一种阳刚之美。这首词也以它的粗犷豪放的风格,奠定了苏词豪放的基调,沿着这种风格继续发展,才有了《念奴娇 赤壁怀古》那样的千古绝唱。
武陵春(宋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词句赏析:
1、“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交代的是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残留些花的芬芳,说明这时已到了暮春时节。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2、“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在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这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了一层。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3、“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去寻找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
4、“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她又用“也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
破阵子(南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中心:词中形象地描写了抗金部队的壮观军容,豪迈的意气,道出了爱国英雄的一片爱国之心。这首词把梦境和现实相结合,来抒发抗金救国的远大理想及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的远大理想,抒发了现实中的壮志难酬的悲愤。
赏析诗句:
1、赏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写了醉里还 挑灯看剑,念念不忘的是杀敌报国,在迷离的恍惚的醉态中,英雄酣然入梦,一梦醒来,各军营里连续响起了雄壮的军号声。他的神志立即回到了军营里,“吹角连营”意味着动员令已经下达,军心振奋,这是诗人的愿望,也是人民的愿望!投入备战。
3、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意气激昂,形象阔大,这应该是具体描绘动员令下达的情况,部下的官兵们分食烤熟的牛肉,军队奏起雄壮的战歌。进一步渲染了军中的战斗生活气息,官兵斗志昂扬。
4、“沙场秋点兵”。 人们仿佛看到了这支队伍的赫赫军威,秋天在沙场上检阅军队,阵容威武雄壮秋高马肥,秋又是肃杀之气,都和“沙场”、“点兵”结合得很密切,把杀气腾腾的气氛渲染得符合实际。“点兵”意味着就要对敌人下总攻击令而进入战斗的阵地了,只用五个字,就笔酣墨饱地对上文所描写的情况作出了出色的小结。
5、“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这两句是说马飞快如的卢(的卢,良马名),弓弦惊如霹雳。英雄们骑着快马,拉着有力量的弓,飞驰战场,英勇杀敌,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激烈和顺利。但结语却只有五个字“可怜白发生”。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生动地描绘了惊险激烈的场面,进一步刻画了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抗战英雄形象。
6、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他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两句意味着作者看到大功告成,踌躇满志,从而发出愉快的欢呼声,连调子也是轻松而又大气磅礴的。这是作者的壮志,也是作者的最高理想。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的热情和雄心壮志。
7、 “可怜白发生”,把自己的悲愤展现在人们眼前,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抑郁。壮志和理想是美好的,可是祖国没有统一,自己没有功名,却已经年纪大了,生了白发,没有机会了。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大意与赏析:诗中这位男子在河边听到鸟鸣,顺着鸟声走去,看到沙洲上有成双成对的鸠鸟,因而引起一种美好的联想──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时候,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她左右采摘荇菜的美好姿态给了他一个难忘的印象,爱慕之情油然而生,并使他醒时梦时都思念着她。“求之不得”以下四句,总括地写出这种强烈激动的感情。但因为追求这个姑娘没有达到目的,所以“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第二章的八句,写这个男子日夜不安的苦闷和焦灼的心情。
最后一章,进一步表达了这个男子对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和美好愿望。“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也就是他想像结婚时的热闹情景。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大意与赏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这时主人公来到河边,翘首伫立,凝视着河的对岸──那是“伊人”居住的仙乡琼楼,给人以隔雾观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主人公反复去寻求“伊人”,而“伊人”也只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恍惚迷离,可望不可及。主人公没有因此罢休,决心冲破天堑,追求伊人。一忽儿逆水而上,一忽儿顺水而下,但都无法到达“蓬莱仙境”。咫尺天涯,令人无限惆怅!
比较鉴赏:《关雎》一诗着重于“叙事”,我们从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就写到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做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主人公跟“伊人”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只要能够远望,便心满意足。“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飘摇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中心:《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大意与赏析:
首联写了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颈联中的"惶恐""零丁"一是指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抒胸臆,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抒发了作者爱国热情。请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是一首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是文天祥的代表作。诗的尾联“正气凛然,掷地有声,成为几百年来鼓舞和激励后人反抗压迫、反抗掠夺斗争的名言”。它一直在感召着后代的仁人志土为祖国、为民族、为正义事业而奋斗献身。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心:《水调歌头》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大意;
上片: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词人以拿酒问月开端: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体现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的困惑心态。)于是想乘风飞往月官去,可是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借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相比,表达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体现作者深挚崇高的思想境界,美好的祝福。
山 坡 羊•潼 关 怀 古
(元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大意:华山四周群山聚集,黄河之水波涛汹涌,潼关内外地势险要,前有黄河,后有华山,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 遥望长安,惆怅彷徨,在这样有利之地建都立朝又有什么用呢? 伤心啊!秦代汉朝曾经做过行宫的地方,如今万间宫殿都化作了尘与土。 朝廷兴盛不息,百姓受苦。 朝廷衰亡破败,百姓更受苦。
中心:《山坡羊潼关怀古》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抒写潼关内外地势险要, “峰峦如骤”,一个“骤”字写出了山形气势;“波涛如怒”,一个“怒”字写出了大河的水势和声势。作者的笔下景物壮观,气势雄奇。写潼关地理形势的险要是为下文抒发感慨作的必要而充分的铺垫,写景是为写情。
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抒写怀古之情。“望西都”,三字承转自如,一个“望”字,将视线从潼关内外的高山大河转向了古都长安, “意踌蹰”,刻画了作者复杂的内心感受。可惜啊!那曾经是秦宫汉院如今灰飞烟灭,万间宫殿都化做了尘与土。那一把火烧掉的,那战马践踏的岂止是秦瓦汉砖?那是多少百姓的血汗和泪水!怎能叫人不伤心啊!
作者伤心的是朝代在不断更替,而百姓的痛苦却没有改变。作者在此通过暗喻的手法,含蓄地表达了对劳动人民无比同情,对统治阶层无比失望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作者以满腔义愤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民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深切地表达了对百姓之苦的理解和同情,对昏君的鞭笞和怨愤。,语言刚正率直,说理入木三分,表现了深刻的思想性,这对于一个封建社会的文人来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小结:这首小令,语言形象生动,感情宕荡起伏,将描写、抒情、议论融汇贯通,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曲调抑扬顿挫,风格高昂壮阔,转换自然顺畅,是难得的怀古写实的篇章。
《饮酒》其五(东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挂,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中心:他描写农村风光的恬美和静穆,劳动的乐趣和生活的美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憎恶。
诗的前四句,主要写作者归隐田园的心情,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开头两句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品格。只要保持一份平静的心境,内心远离尘世,方能“悟”到此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挂,飞鸟相与还:诗人涉足田园,把酒信步,或翘首遐观鸟儿飞还、山气夕佳;或俯身采篱下菊花一朵、馨香怡人,菊香四溢;夕阳斜照;飞鸟吟唱;远山悠悠。作者借助具体的物象,菊是高洁的,诗人的节操也是高洁的,“见”字用得极好,它精确地表达出诗人采菊之时,本非有意看山,可是抬头之际,山的形象忽然进入他眼中的情景。即写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和超然物外的心境。表现了作者的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作者知鸟儿倦飞而还,意喻自己迷途知返,此时心儿亦如云飞悠悠,与飞鸟作伴,仿佛飞向南山,与之融为一体,酒不醉人,景醉人,人亦自醉也。欲想说出此中真意,怎能不忘言?而“心远地自偏”也就不难理解了。最后二句是又一对富有哲理性的名句,从字面来看是说此情此境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该怎样用言语来表达了。其实诗人的意思是说:既然领会了此中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别,何必要用言语去表达呢?
行路难(其一)(唐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背景;本来就有慷慨悲歌的韵味,加之诗人对自己政治追求的含蓄表达和形象描述,使诗意更加扑朔迷离。李白少有大志,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两年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推敲诗意,这首诗当是李白入长安求仕无路时的作品,所以既作激愤之语,亦存有“长风破浪”之志。
中心:“行路难”是乐府古题,这首诗充满了隐喻。借乐府古题抒发情志,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该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赏析:诗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开头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写“金清酒”,“玉盘珍羞”,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似乎是一首“祝酒歌”。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样强烈的反差,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当精神苦闷的时候,美味佳酿也难以下咽。以乐景写哀,强化了哀的程度。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是一种忧来无端的惆怅,是一种无所适从的迷惘。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世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现实之路虽然坎坷险阻,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多么希望像姜太公一样,八十岁遇周文王,一展宏才;像伊尹那样,梦见自己乘舟到“日边”,有为于当世。但理想和现实是有距离的,理想不能征服现实,现实也不肯认同理想。这样的痛苦交织于诗人心中。“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他终于发出了感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的结尾,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Juan)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中心思想:全诗先叙事,后议论抒情,既写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这是一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重点赏析:“俄顷风定云墨色。”这是雨要来了的征兆。风虽然定了,可是墨色的云聚集起来了。“秋天漠漠向昏黑。”“漠漠”,这里是形容黄昏时细雨初来,天色灰暗,墨色的云很快就酝酿成雨。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又声声洪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迸发出来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中心意思:全诗以“雪”为线索,生动描绘了唐代西北边塞冰天雪地的奇丽风光,抒发了作者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依依惜别之深情。
名句赏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夜大风雪造出来的冰雪世界,好像是春风吹了一夜,使千树万树开满了梨花。运用比喻的修辞,以梨花比雪花,以千万株梨树枝头的繁花来比边塞的茫茫雪原,加上“忽”的配用,写出了雪下得大而急,也表出了充满浓郁春意的奇丽壮美境界。诗人笔下呈现出来的这个春意盎然的梨花满树的春天景象,是他的想象和主观感受,可是却把雪的洁白、鲜润的特点揭示出来了,也为这个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表现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写作特色:
①这首歌行体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咏雪兼送别,而以“雪”贯串全篇。以雪起,写送别前、送别时所在地的雪;以雪终,写送别后目送友人望到的雪景;以雪为叙事线索,写了送别友人的过程;又以雪为寄托离情之物,无边无际,纷纷扬扬,美丽纯洁。
②这首诗通篇写景,通篇有情。借景抒情,景中有情。
如:饯别友人分手之际,“愁云惨淡万里凝”恰是诗人此刻心境的写照。“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更是意味深长,不但流露了诗人当时“送君去”的依依惜别之意,而且揭示出作者“不见君”后心灵深处若有所失的虚空和惆怅,甚至还可能夹带着因友人归去而触发起来的思乡之情。
③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
这首诗不但出色地刻画了我国西北边疆奇特瑰丽的风光,还成功地表现了将士们的精神风貌。写送别却豪壮、乐观,全无令人神伤之情,把依依的送别写得豪迈奔放,体现了诗人浪漫乐观的本色。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内容简介: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句的意思是落花不是无情的,就是化作春泥也要守护着新花。运用比喻,表明了作者的心志,表明作者虽然辞了官,仍然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名句赏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落红说不上是“有情物”还是“无情物”,只是诗人把自己的身世与落花完全结合起来,把感情移向落花,才使落花也具有人的感情,从而变成有情物了。去酿造新的彩色的世界——“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终于把飞花般纷乱的思想捉住,从愁思中摆脱出来。“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飞花的独白,也是诗人与腐败的官场决裂,向黑暗的势力抗争的庄严而神圣的宣誓。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为了似锦繁花,不惜献身化为春泥。
中心意思《己亥杂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写作特色: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袭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望江南(唐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大意兼赏析:
1、“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是写她清晨起来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独”字说明她是在等候远行爱人的归来;寥寥数字便简明地写出了这女子孤单寂寞的时候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
2、“过尽千帆皆不是”
她看见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都不是思念的人的归舟。充分体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
3、“斜晖脉脉水悠悠”
是写夕阳即将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是在表达这一女子的思想情绪。
4、“肠断白频洲”
说明她把视线从“千帆”“斜晖”和江水那里收拢回来,集中在“白频洲”,那是她当初同爱人分手的地方,当然更是使她因相思而愁肠寸断的地方。
归纳
这首小词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这首小词风格清新、明快,不到30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频洲;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肠断”。景物层出,情感起伏。全词没有粉饰、刻板之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渔家傲 秋思 (宋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大意与赏析:整首词不失为一篇抵御外辱,报国立功的爱国诗篇。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而景中有情;下片着重抒情,而情中有景。
“寨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点明地域、时令及作者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受。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这是托物寄兴。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听觉上塞上四周响起了特有的边声:西风呼啸,驼马嘶明,兵士吟唱,草木萧萧,衬上悲凉的军中号角声,使得边塞的秋天更显萧杀。 “闭”字写出戒备森严,透出紧张气氛,可见战事紧张,战士们在傍晚就提高警惕,守卫孤城,防止来犯。从视觉上把整个塞上偏僻的情景生动形象地描画出来,使人如临其境,同时感受边塞将士的慷慨悲壮的情怀。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在这样的夜晚,钩起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愁,白发苍苍的将军,远离家乡的士卒泪水盈眶,久久难以入眠,都流下了忧国思家的泪水。戍边将士借酒浇愁,但一杯浊酒怎能抵御乡关万里之思?“一杯”与“家万里”形成对比,久困孤城,他们早已归心似箭。诗人又运用典故,表明自己戍边报国的一腔热情。但是在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时代,要想保家卫国,抗击侵略,谈何容易?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使他充满苦闷与悲愤。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直道将军战士之感伤,并点出他们彻夜无眠、鬓发染霜、泪下如霰的正是这种感伤之情。表现边地的荒寒和将士的劳苦,流露出师老无功、乡关万里的怅恨心声,其情调与唐人建功异域、追奔逐北的边塞诗迥不同。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愁,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悲壮情怀,慷慨而又惆怅的情绪。
此词慷慨悲凉,同样表现了他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而更值得重视的则是,范仲淹以其守边的实际经历首创边塞词,一扫花间派柔靡无骨的词风,为苏辛豪放词导夫先路。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宋 苏轼.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内容与形象分析。
(1)由典故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 形象?明确: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2)词的内容
上阕:“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 射虎,看孙郎。”好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猎图,勾画出一个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猎而 “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 自比孙郎,其狂四也。
下阕:“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 望,射天狼。”好一个豪放不羁的个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鬓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4.以本词为例,概括豪放词风格。
武陵春(宋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词句赏析:
1、“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交代的是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残留些花的芬芳,说明这时已到了暮春时节。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2、“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在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这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了一层。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3、“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去寻找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
4、“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她又用“也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
破阵子(南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中心:词中形象地描写了抗金部队的壮观军容,豪迈的意气,道出了爱国英雄的一片爱国之心。这首词把梦境和现实相结合,来抒发抗金救国的远大理想及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的远大理想,抒发了现实中的壮志难酬的悲愤。
赏析诗句:
1、赏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写了醉里还 挑灯看剑,念念不忘的是杀敌报国,在迷离的恍惚的醉态中,英雄酣然入梦,一梦醒来,各军营里连续响起了雄壮的军号声。他的神志立即回到了军营里,“吹角连营”意味着动员令已经下达,军心振奋,这是诗人的愿望,也是人民的愿望!投入备战。
3、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意气激昂,形象阔大,这应该是具体描绘动员令下达的情况,部下的官兵们分食烤熟的牛肉,军队奏起雄壮的战歌。进一步渲染了军中的战斗生活气息,官兵斗志昂扬。
4、“沙场秋点兵”。 人们仿佛看到了这支队伍的赫赫军威,秋天在沙场上检阅军队,阵容威武雄壮秋高马肥,秋又是肃杀之气,都和“沙场”、“点兵”结合得很密切,把杀气腾腾的气氛渲染得符合实际。“点兵”意味着就要对敌人下总攻击令而进入战斗的阵地了,只用五个字,就笔酣墨饱地对上文所描写的情况作出了出色的小结。
5、“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这两句是说马飞快如的卢(的卢,良马名),弓弦惊如霹雳。英雄们骑着快马,拉着有力量的弓,飞驰战场,英勇杀敌,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激烈和顺利。但结语却只有五个字“可怜白发生”。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生动地描绘了惊险激烈的场面,进一步刻画了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抗战英雄形象。
6、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他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两句意味着作者看到大功告成,踌躇满志,从而发出愉快的欢呼声,连调子也是轻松而又大气磅礴的。这是作者的壮志,也是作者的最高理想。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的热情和雄心壮志。
7、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大意与赏析:诗中这位男子在河边听到鸟鸣,顺着鸟声走去,看到沙洲上有成双成对的鸠鸟,因而引起一种美好的联想──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时候,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她左右采摘荇菜的美好姿态给了他一个难忘的印象,爱慕之情油然而生,并使他醒时梦时都思念着她。“求之不得”以下四句,总括地写出这种强烈激动的感情。但因为追求这个姑娘没有达到目的,所以“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第二章的八句,写这个男子日夜不安的苦闷和焦灼的心情。
最后一章,进一步表达了这个男子对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和美好愿望。“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也就是他想像结婚时的热闹情景。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大意与赏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这时主人公来到河边,翘首伫立,凝视着河的对岸──那是“伊人”居住的仙乡琼楼,给人以隔雾观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主人公反复去寻求“伊人”,而“伊人”也只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恍惚迷离,可望不可及。主人公没有因此罢休,决心冲破天堑,追求伊人。一忽儿逆水而上,一忽儿顺水而下,但都无法到达“蓬莱仙境”。咫尺天涯,令人无限惆怅!
比较鉴赏:《关雎》一诗着重于“叙事”,我们从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就写到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做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主人公跟“伊人”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只要能够远望,便心满意足。“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 《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飘摇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心:《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