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春节诗词歌谣(关于春节的歌谣,诗词)

1.关于春节的歌谣,诗词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说明]这首诗说,宋代人的春节一定要喝屠苏酒,因为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二要及时在门两旁贴上新桃符,以驱鬼辟邪。可见过年的意义在于对新的一年寄于美好的希望。

屠苏酒 [瞿佑] 紫俯仙人授宝方, 新正先许少年尝。 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

金液夜六千尺井,春风晓入九霞觞。 便将凤历从头数,日日持杯访醉乡。

[说明]元日讲喝屠苏酒。这首诗告诉我们,酒是仙人的药方调制的,事前用红色囊袋装好,浸泡在井下。

元日这天清晨倾于杯中,由年最少者先开口品尝,然后按年龄递增依次喝下去。 拜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说明]元日人人出外拜年,拜年者,并不求其与主人见面贺礼,只是姿态性地投张名帖,表示礼数已到罢了。

这一风俗始于宋代,到了明清越演越烈,由于世俗把过年投送名帖作为奉承讨好的手段,所以受到诗人的讥讽,这种过年送的名帖,大概就是我国最早的贺年片吧。 凤城新年辞 [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说明〕在古代,民间妇女一年到头忙累只有到了新年才有闲空玩耍。这首诗从侧面写出妇女过年的心情,为了年后能清闲一个月,年前却分外满碌。

她们巧制首饰试做新衣,争相打扮,体现女子爱美天性。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2.春节诗词歌谣

1、《除夜雪》2113作者:陆游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释义: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5261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

盛了半盏屠苏酒的杯子还没有来得及举起庆贺,我依旧在灯下用草字体赶写着迎春的桃符。2、《拜年》作者: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4102嫌虚。释义:友人拜年都是递上名片不求见面,因此我的屋中已堆满了名1653贵拜贴。

我也随潮流向他人投送拜贴,世人认为这样更简易,但不会认为这是空虚的礼节。3、《元日》作者: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版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释义: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权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3.关于春节的诗歌或歌谣有什么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4.春节有关的诗词,童谣,文章

春节诗词选集春联集锦去岁曾究千里目 鲲鹏展翅乾坤大 国正华年花烂熳今年更上一层楼 桃李争春天地宽 人逢盛世寿增添新春共饮团圆酒 日月有情迎港返 一枝红杏沾春雨海峡同浇统一花 山川无恙盼台归 两贴春联。

8.春节的歌谣

北京:“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推糜黍;二十六,去吊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山东:腊八粥,熬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锅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推煤鼠,(?不知道是啥米意思)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姐姐拉着弟弟扭一扭陕西: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大年三十儿捏饺儿,初一撅着屁股乱作揖儿!河南南阳:二十三,过小年,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稻鸡,二十八,贴花花(指贴对联、窗花、年画等),二十九,去灌酒,年三十儿,贴门旗儿。湖北年歌:二十三打土尘,二十四送灶神,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办鱼肉,二十七洗金漆(洗澡),二十八刜鸡鸭,二十九家家有,三十夜(方言读yā)鐤罐咵。

年初一,开门就作揖,初一拜家庭,初二拜亡人,初三初四拜丈人。”东北: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杀灶鸡,二十八贴花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包饺子。

9.春节的歌谣(不是诗歌,不要题目)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捏造鼻儿(饺子);大初一儿,撅着屁股乱作揖儿。”

"吃了腊八(腊月初八)饭,

就把年来办"

二十三祭灶天,

二十四写联对,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割年肉,

初一初二磕头儿,

初三初四耍球儿,

初五初六跳猴儿,

"过个大年,忙乱半年"。

"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灶神,俗称"灶王爷"。据《准南子》说,黄帝、炎帝"死作灶神",职司人间善恶。清末明初以来,北京市面传有所谓善书,其中有"灶王爷"说:"灶王留下一卷经,念与善男信女听。我神姓张名自国,玉皇封我掌厨中。来到人间查善恶,未从做事我先清。"

民间盛传:"灶王爷本姓张,一碗凉水三炷香。"

北京童谣传:"糖瓜祭灶,新年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

"腊八腊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嫂"。-- 徽州民谣 北京的歌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老太太要件新棉袄。” “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

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太原还有一首《避债谣》也很有意思:“二十三,保证还;二十四,我发誓;二十五,找老姑;二十六,找老舅;二十七,不要急;二十八,再想法;二十九,明天有;三十不见面,初一碰见拱拱手。”

在河南,焦作以前流传着这样的节前民谣:“二十三,祭灶关;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打酒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杀只鸭;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贴门旗儿(春联);大年初一,撅屁股作揖。”

在豫东则有民谣:“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洗一洗;二十八,贴年画,二十九,门上瞅;年三十,吃饺子”。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这在春节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正如一首儿歌所描绘的那样:

小子小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面粉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夜;大年初一扭上街。这首儿歌几乎将春节前后的活动,如腊八、糖果祭灶、守岁、拜年等一一概括,读起来琅琅上口,至今仍在“俗文化”的传播者口中传唱。

春节对小孩子是欢愉的,对于成年人亦是如此。昔日流传的《北平俗曲》,则表现了成年人在春节中的“节目”。俗曲云:“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庵观寺院,抖了抖衣裳,花盒子处处瞅,爆竹阵阵喧,惹的人大街小巷都游串,夜半归回转家园,弹唱又歌舞,掷骰子又摇摊,天呀儿哟!金神仙逛一趟白云观。”

这首俗曲来自《百本张钞本牌子曲》牌子曲是由单弦伴唱的,是曲艺人的一种。当然,这种牌子曲是艺人演唱,因此合辙压韵,需要一些演唱技巧。

春节民谣,是当年生活的写照,虽然它产生的时间十分久远,但今天回忆起来,仍然使人遐想,甚至难以忘怀。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节中某些风俗已不存在。但是,那些流传至今的春节民谣谚语却将一些历史民俗保留了下来。

10.谁有关于春节的诗歌,童谣或传说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 姑娘要花,小子要炮; 老头儿要顶新毡帽, 老太太要件新棉袄。 三星在南,家家拜年; 小辈儿的磕头,老辈儿的给钱。

要钱没有,扭脸儿就走。

有关春节诗词歌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