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古诗词的作文片段(引用诗句的作文段落)
1.引用诗句的作文段落
心灵净化处
东莞小桔灯作文学校 初一 刘源
校园的中心,传来一阵淡淡的书香,虚无飘渺,却又沁人心脾。
放学了。不觉间,脚步细碎,我又来到了这里。图书馆迎风傲立,这蕴藏着无价之宝的圣地,为人们支撑起这心灵的净土。
我走了进去,那股冉冉的檀香,透过书的扉页,透过书柜的夹层,透过我的皮肤,传到我的每一根血脉和神经。那棕红色油漆的装修,使图书馆整体与这儿的书香相呼应,使人很想沏杯热茶,坐下来,展开丰富的遐想。
想,那遥远的东方,有一个中国……
迷雾散去,远处楼阁之上,站着一个书生,眺望着远方的江水,轻吟着自己的诗歌。好一个苏东坡,好一首念奴娇,好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只有那远方的流水,依旧湍急,亘古不息。
流水,流水,李清照乘着小舟,迷醉的她误入藕处时惊起一滩鸥鹭。“扑棱棱”地飞呀飞,飞到一个美丽的、风雨过后的早晨,卷帘人说“海棠依旧”,她摇头笑着道:“应是绿肥红瘦”。美丽的海棠,飘啊飘,飘到北宋末期,此时的李清照,只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伤怀与凄美。
走进图书馆深处,翻开一本书,我接受精神的洗礼。
鸦片战争的军火焚烧在中原的大地上,日本侵略者开始对神圣的中土进行大肆的侵占和屠杀,九一八,九一八,无助的人没了家。命运如何,结局如何,罪恶是否洗去,只有那一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才知道。
反抗!站起来就不是东亚病夫!为了家园和祖国,不惜一切!
这样,我彻底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净化。而校园的中心,那心灵净化处,檀香,生生世世,经久不衰。
2.有引用古诗词的段落和一些能在作文用上的古诗词
古诗歌——乐府·(敕勒川)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现代诗歌 草原 文 / 王卫科 你起伏成一种姿势 嫩绿的表情细腻的肌肤 迎接着生命的呼唤和腾格里 上天的眷顾和收殓 这博大宽阔一望无垠的地理 让自由的血液融入躯体 洁净的身心奔放的灵魂 我在压抑虚空的都市里 感受和向往着你的自尊 你是我心中最美丽的风景 我多么希望有一天 你的四肢能够向四面八方 努力地铺展 让生命的希望能够吞噬那些 沙尘暴造成的恶劣影响 辽阔的疆域矫健的马匹 清澈的泉水野花的美丽 摇曳的芦苇飞翔的天鹅 肥大的羊群朴实的牧民 浓郁的马奶可口的肉食 原始的状态在这里延续 纯洁的心田在这里繁衍 你是上帝对善良的赏赐 罪孽的人类无知地荼毒着你 你是迷茫人眼中的天堂 残酷的现实无情地毁灭着你 你的泉源已经浑浊肮脏 你的容颜变的憔悴枯黄 是谁把你的美丽愚昧地埋葬 你如今在我的眼中一片迷茫 哀伤的眼神只能守望 旧日的想象 麻木的人类丧尽了天良 欲壑难填的人类呀 你真的希望有朝一日 被滚滚的黄沙悄悄地掩埋 你的遭遇让我感伤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古代民歌,歌咏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敕勒川,阴山下”,说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
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
“天苍苍,野茫茫”,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 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
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进修,境界便顿然改观。
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
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表苍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
因此,人们把这最后一句称为点晴之笔,对于“吹”、“低”、“见”三个动词的主动者――“风”字,备加欣赏。 敕勒族人用穹庐――圆顶毡帐来比喻草原的天空,对“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讴歌赞美,这样的审美情趣与他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
穹庐是游牧异议的活动居室,牛羊和牧草是他们的衣食来源,对于这些与他们的生活和命运相关的事物 ,他们有着极深极厚的感情。所以我们说,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我们并且认为,这首民歌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原因也在这里。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崖 黄毯悄然换绿坪,古原无语释秋声。 马蹄踏得夕阳碎,卧唱敖包待月明 黄毯悄然换绿坪,古原无语释秋声。
马蹄踏得夕阳碎,卧唱敖包待月明。 (二) 极目青天日渐高,玉龙盘曲自妖娆。
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 (三) 斜阳无睹看斜阳,山包林荫俱染黄。
莫道老牛归去饱,牧人炉下正生香。 七律·乌鸦·和塞北草 羽色深深何众嫌?真言诤语反诬谗! 相依福祸随君往,无妄灾殃任客冤。
鸦噪树低无绝唱,乌啼月落有余篇。 俗清风雅本难定,大智如愚乃巨贤。
附塞北草原诗: 出语真实惹众嫌,一身乌色更招谗。 预知福祸殷勤报,反被智愚颠倒冤。
衔肉唱歌留笑柄,投石喝水作佳传。 抑扬褒贬由他去,依旧枝头畅所言。
赋得古草原送别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送别》【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2、《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3、《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敕勒歌》【南北】无名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5、《初春小雨》【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6、《立春偶成》【宋】张轼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7、《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8、《北山》【宋】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池,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9、《出塞作》【唐】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躲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雪。
3.引用诗句或名人名言的作文段落
所谓名句就是广为人知的句子,如古诗词、名人名言。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呢? 一、引用名句,搭建文章框架。 江苏高考范文在《人生三部曲》中,借用了“滕王高阁临江渚”、“也无风雨也无晴”、“满目青山夕照明”三个诗句,分别隐喻人生的三个阶段,也分别引出了王勃、斯宾诺莎、殷雪梅三个典型人物与他们的感人事迹,形成了文章的整体框架。
这样的归类分叙显现了作者宽阔的视野,说理自然而有厚实凝重之感,立意脱俗又显气度不凡,文章更富有形象性。 二、为引出观点,引出故事,作出结论而引用。
例如2002年中考中浙江一位考生写的《读懂母亲》一文,开头直接引用丰子恺文中的妙句:“母亲啊,您是苍天耸立的大树,我是树下一朵弱不禁风的小花,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您,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绿阴?”作者引用名句,其目的是为全文定下抒情的基调,同时开门见山,给文章镶嵌了一个美丽的“凤头”。巧用名句,考生的才气和睿智可见一斑,也给读者美好的第一印象,有先声夺人的效果。
三、引用名句,蕴涵诗意之美。 《圆润锋芒》(福建高考范文)的第二段,“‘一事能狂便少年’,少年的锋芒是调色盘中最耀眼的亮色。
少年的杜甫面对壮丽的山河朗声宣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目光清澈而炽热,而在他前后,有李白的‘兴酣落笔摇五岳,涛成无傲凌沧州’,有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有李商隐的‘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这些年轻的心脏,有力地搏动,从而翻卷出大唐的万千气象,使大唐绽放成一朵傲视群芳的牡丹,使后人远远仰望、远远怀想。”
古典诗句的引用,大大提升了文章的文化品质与审美趣味,蕴涵着一股浓浓的诗意美,让读者回味无穷。作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位考生引用了《说苑》里的一句话:“与善人居,如入芷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这段话确实使文章增添了生机,增强了论据的力度,使阅卷老师觉得考生积累丰富,写作功底扎实。 四、引用名句即时抒情。
在记叙文中,引文的作用之一就是抒情。看上海考生写的《我们是初升的太阳》中的一段是如何引用诗词、佳句来抒情的:有人向往于“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恬静淡然;有人憧憬于“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的遁世逸趣,可是我们不要,我们更欣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那份潇洒与自信,我们要的是轰轰烈烈、永不后悔的青春。
从中读者不难领略同学们的积极乐观的情怀。 五、引用名句突现主旨。
结尾是习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一般要求简明有力或余味无穷。
用名句结尾,感召力强,往往能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力。如《照海倚天》的结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流年似水,时光如电,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考生引用李白的诗和曾国藩自己的诗句作结,进一步深化了作者的观点,也留给读者无尽的反思。 所以说引用名句能使本来干巴巴的话变得生动形象,更容易打动人。
有时候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是使文章“有文采”的重要途径之一,因为名句的恰当运用,的确为语言增添了生趣,增强了表情达意的功效。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名句无疑是使我们语言之渠清凉如许的活水。
恰当地引用诗词名句,确能铸就妙语美文,有心的同学,也把你的积累化作你的才情,流泻于笔端吧。
4.引用古诗词的排比段落
1.
“采菊 东篱 下”是一种清静的潇洒,
“胜似闲庭信步”是一种喜悦的潇洒,
“明月 松间 照”是一种怡然的潇洒。
“举酒 邀 明月”是一种孤寂的潇洒。
2.
“仰天大笑出门去”是一种自信的潇洒。
“我自横刀冲天笑”是一种无畏的潇洒。
“留得残荷听雨声”是一种宽容的潇洒。
“一日看尽长安花”是一种得意的潇洒。
“醉卧沙场君莫笑”是一种豪迈的潇洒。
3.
我爱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九曲黄河,
我爱那“两岸猿声啼不住”的长江三峡,
我爱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朴塞北,
我爱那“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秀丽江南。
4.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
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
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幸福是“奇闻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愉悦。
幸福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奉献;
幸福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恬淡。
5.求引用古诗的段落
文采思维及表达技巧训练 一、分类联想巧设喻 1、自然类。
我们要表达“生活处处是美,美是多姿多彩的”这个话题,便可这样设喻: 美是游荡在寒冬中的几点残雪 美是漫步在蓝天上的几缕浮云 美是跳跃在湖面上的一抹斜阳 美是回荡在密林中的几声鸟鸣 在训练时我们可以先确定好一个角度,然后用一个合适的引导句,逐步增加难度,提高要求,必然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诗词类。
灿若星辰的古诗词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宝库。以“生命”和“乐观”为例: (1)引用古诗词。
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 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
生命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 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2)化用古诗词。 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里的一行白鹭 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
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 乐观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3、人文类。 如果能在比喻中注入文化含量与人文精神,那自然也就更有文采了。
例如: (1)名人+名事。 命运就是项羽英雄末路自刎乌江时的那一声仰天长叹。
命运就是屈原留在汨罗河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问。 命运就是贝多芬在双耳失聪时指尖下所击出的那一曲曲悲壮的交响。
命运就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双目失明后写下的那一页页辉煌的华章。 (2)名人+名言+名德。
骨气就是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忠贞不渝。 骨气就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岸不羁。
骨气就是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的刚强不屈。 骨气就是叶挺“人的身躯怎能从狗的洞子爬出”的凛然不惧。
二、花叶相宜巧映衬 俗话说:“红花还要绿叶衬。”借这个比方,文章中的一些中心句好似红花,一枝独艳稍嫌单调,如果能从其他角度铺排几句(绿叶)陪衬起来,就有韵味和风采了。
1、拨叶寻花——铺垫式。 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 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 叶—铺垫句 硕果把秋天的门推开 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 真诚把友谊的门推开 花—中心句 2、擎花携叶——牵引式。
生命因追求而美丽 花—中心句 生命中如果没有追求 叶—牵引句 就好像大地上没有群峰 就好像山川内没有了飞瀑 就好像河流里没有了浪花 三、纵横交错巧排比 1、层层深入法(纵式)。 宽容的朋友一定情同手足 宽容的家庭一定幸福美满 宽容的民族一定强盛不衰 宽容的世界一定和平美丽 这样通过层层递进,造成语义上的不断深化,不仅有层次感,而且也很有力度,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
2、同类并列法(横式)。 青春是一缕轻轻吟唱的和风 青春是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 青春是片片馥郁醉人的花瓣 青春是颗颗晶莹透亮的露珠 3、异类交叉法(交错式)。
两袖清风是廉者的幸福 加官进爵是政客的幸福 生意兴隆是商人的幸福 春种秋收是农人的幸福 该例与同类并列的写法不同,每一个排比句所选取的角度都不一样,是一种异类交叉的手法,显得灵活多变,姿态万千,意蕴丰赡。
6.引用古诗词的好段
文段一:雨是有灵性的,她似乎顺应人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雨同样是温柔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雨还是妖艳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每当寒暑易节,总感慨世间险恶,于是便更向往那“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雨夜思绪》)
文段二:她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忧虑;她有“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繁华;她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清幽;她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淡泊……“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是她的决心,是她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是她感伤时如梦的呓语……(《书之声》)
7.引用诗句或名人名言的作文段落
所谓名句就是广为人知的句子,如古诗词、名人名言。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呢? 一、引用名句,搭建文章框架。 江苏高考范文在《人生三部曲》中,借用了“滕王高阁临江渚”、“也无风雨也无晴”、“满目青山夕照明”三个诗句,分别隐喻人生的三个阶段,也分别引出了王勃、斯宾诺莎、殷雪梅三个典型人物与他们的感人事迹,形成了文章的整体框架。
这样的归类分叙显现了作者宽阔的视野,说理自然而有厚实凝重之感,立意脱俗又显气度不凡,文章更富有形象性。 二、为引出观点,引出故事,作出结论而引用。
例如2002年中考中浙江一位考生写的《读懂母亲》一文,开头直接引用丰子恺文中的妙句:“母亲啊,您是苍天耸立的大树,我是树下一朵弱不禁风的小花,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您,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绿阴?”作者引用名句,其目的是为全文定下抒情的基调,同时开门见山,给文章镶嵌了一个美丽的“凤头”。巧用名句,考生的才气和睿智可见一斑,也给读者美好的第一印象,有先声夺人的效果。
三、引用名句,蕴涵诗意之美。 《圆润锋芒》(福建高考范文)的第二段,“‘一事能狂便少年’,少年的锋芒是调色盘中最耀眼的亮色。
少年的杜甫面对壮丽的山河朗声宣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目光清澈而炽热,而在他前后,有李白的‘兴酣落笔摇五岳,涛成无傲凌沧州’,有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有李商隐的‘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这些年轻的心脏,有力地搏动,从而翻卷出大唐的万千气象,使大唐绽放成一朵傲视群芳的牡丹,使后人远远仰望、远远怀想。”
古典诗句的引用,大大提升了文章的文化品质与审美趣味,蕴涵着一股浓浓的诗意美,让读者回味无穷。作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位考生引用了《说苑》里的一句话:“与善人居,如入芷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这段话确实使文章增添了生机,增强了论据的力度,使阅卷老师觉得考生积累丰富,写作功底扎实。 四、引用名句即时抒情。
在记叙文中,引文的作用之一就是抒情。看上海考生写的《我们是初升的太阳》中的一段是如何引用诗词、佳句来抒情的:有人向往于“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恬静淡然;有人憧憬于“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的遁世逸趣,可是我们不要,我们更欣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那份潇洒与自信,我们要的是轰轰烈烈、永不后悔的青春。
从中读者不难领略同学们的积极乐观的情怀。 五、引用名句突现主旨。
结尾是习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一般要求简明有力或余味无穷。
用名句结尾,感召力强,往往能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力。如《照海倚天》的结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流年似水,时光如电,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考生引用李白的诗和曾国藩自己的诗句作结,进一步深化了作者的观点,也留给读者无尽的反思。 所以说引用名句能使本来干巴巴的话变得生动形象,更容易打动人。
有时候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是使文章“有文采”的重要途径之一,因为名句的恰当运用,的确为语言增添了生趣,增强了表情达意的功效。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名句无疑是使我们语言之渠清凉如许的活水。
恰当地引用诗词名句,确能铸就妙语美文,有心的同学,也把你的积累化作你的才情,流泻于笔端吧。
8.专门引用古诗句的作文
雨是有灵性的,她似乎顺应人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雨同样是温柔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雨还是妖艳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每当寒暑易节,总感慨世间险恶,于是便更向往那“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她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忧虑;她有“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繁华;她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清幽;她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淡泊……“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是她的决心,是她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是她感伤时如梦的呓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青翠的竹在向你昭示着它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贯穿生命的不屈与坚韧:“不爱沙滩擢贝子,扬帆击楫戏中流”,是浪顶峰尖的弄潮儿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蓬勃于血脉中的勇敢和无惧:“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骄傲的行者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托起生命、托起希望的坚定的信心。意气,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
我有理想,我愿尽我所能为人类社会注入前进的一丝力量。我愿做到“仁者爱人”、“仁者无不爱”、“泛爱众”的博爱。我愿如“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平;我愿如“凭轩涕泗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杜子美;我愿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我愿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所以我拒绝空白,拒绝“穷则独善其身”。我有毅力,有孟子“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坚毅,有“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强,有“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持,有沙漠中胡杨的坚韧。我,要用我的理想和毅力,去拒绝空白,去追求我热烈的人生。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遭谗去职放逐流浪,也不随污流扬而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生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自食,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是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就昭示着豪迈的超然般的幸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就阐述着闲适超然般的幸福?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不就演绎着狂傲超然般的幸福? 啊,一双童鞋,超然一点,幸福多多。
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间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在陶渊明的眼中,重要的是菊花,是对人生、对自然的真爱,这真爱是他对超越平常的人生的与众不同的诠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我们分明地看到了超凡脱俗的陶渊明,端一盅菊花茶,悠然地品味着他的菊花“出入”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