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育子女 关于教育孩子的诗句有哪些

1.关于“教育孩子”的诗句有哪些

1、唐·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唐·颜真卿《劝学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唐·无名氏《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4、唐·郭茂倩《长歌行 》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南宋·朱熹《劝学》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2.关于“教育孩子”的诗句有哪些

1,送莫甥兼诸昆弟从韩司马入西军(节选)【唐】孟浩然 饰装辞故里,谋策赴边庭。

壮志吞鸿鹄,遥心伴。 所从文且武,不战自应宁。

2,五更读书示子(节选)【宋】陆游 吾儿虽憨素业存,颇能伴翁饱菜根。 万钟一品不足论,时来出手苏元元。

3,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节选)【清】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4,责子(节选)【东晋】陶渊明 虽有五男儿,总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5,符读书城南(节选)【唐】韩愈 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

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6,题弟侄书堂【唐】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堕寸功。

1,<释义>孟浩然的外甥即将投笔从戎,看着外甥等人马上就要出发,诗人写下了这首诗以寄托自己的期望,教导他们胸怀大志,在战场上团结战友、英勇杀敌、不怕牺牲、为国效力,并2,<释义>陆游在这首诗作中,教育自己的儿子们,读书不是为了高官厚禄,而是为了解除百姓疾苦、为国为民效力。 3,<释义>这首教子诗,是林则徐因禁烟而被革职,将要离家去新疆伊犁充军时所作。

4,<释义>诗人用通俗的语言、幽默的笔调对五个儿子进行批评,严肃而又慈爱地指出他们的缺点,希望他们勤奋学习,不要懒惰贪玩。 5,<释义>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在长安城南别墅读书的儿子韩符的。

既指出读书之重要,又指出勤读之可贵。 6,<释义>诗人要求弟侄在青少年时要抓紧时间读书,为终身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切不可面对宝贵的光阴,有一分一秒的蹉跎和懈怠。

诗的最后两句,为后人广泛引用,成为千古名句。 其他诗句:1,示儿(节选)【清】庄德芬范相未遇时,帐中盈烟迹。

贵盛相门儿,贫贱无家客。 青云与泥涂,勤苦同一辙。

志学抱坚心,岂为境所易。 <释义>在这首诗中,诗人告诫儿子,历史上的贤相如范仲淹等,都是与他们少年时借光读书、帐中勤学分不开的。

对于每个人而言,无论贵贱尊卑,勤苦学习都是一样需要的。一个立志上进的人,应该抱定决心、勤攻苦读,不为客观环境所阻。

2,闲坐看书贻诸少年(节选)【唐】白居易 劝君少干名,名为锢身锁。 劝君少求利,利为焚身火。

<释义>白居易在诗中劝导年轻人“少干名”“少求利”,并把“名”“利”比作“锢身锁”“焚身火”,教育他们廉洁做人,不要成为追名逐利之徒,这不仅在当时有其进步意义,即使在今天对我们而言也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3,送次公子之官安仁监税【宋】杨万里 汝仕今差晚,家庭莫恨离。

学须官事了,廉忌世人知。 争进非身福,临民只母慈。

关征岂得已,垄断欲何为? <释义>杨万里的次子将去安仁这个地方做“监税”官,为此他特意写了这首诗,诗人用精练、概括的语言,教育儿子为官要做到几点:不要留念和牵挂家庭、要专心一意为国家办事,要注意学习、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要清廉奉公、不追求虚名、不谋取私利,要安守本分、不争权夺利,要爱惜民众、不能暴虐,不巧立名目征税、搜刮百姓。 4,望耆儿二首【明】汤显祖 ,雨过杏花寒食节,秣陵春色也依然。

闲游不是儿家业,大好归来学种田。 <释义>在这首诗中,诗人郑重地告诫远在异乡为仕途而奔走的孩子,不能游手好闲虚度时光,要及早返回故乡,参加生产劳动。

3.“教育孩子”的诗有哪些

“教育孩子”的诗有:

1.

是以学道者,要先安其身。

坐欲安如山,行若畏动尘。

目不妄动视,口不妄谈论。

俨然望而畏,曝慢不得亲。

淡然虚而一,志虑则不分。

眼见口即诵,耳识且自闻。——宋·郑侠《教子孙读书*节选》

【释义】诗人在这首诗中,系统地讲述了一系列的读书方法:一要做到“身定”,要能耐心地坐下来;二要“神凝”,要聚精会神,不可心猿意马;三要“眼见”,一字一句老老实实看,不东张西望;四要“口诵”,边看边读加深印象;五要“耳闻”,就是要细心地听自己诵读,纠正阅读错误;六要“默省”,即要注重思考、熟记。

2.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堕寸功。——唐·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释义】诗人要求弟侄在青少年时要抓紧时间读书,为终身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切不可面对宝贵的光阴,有一分一秒的蹉跎和懈怠。诗的最后两句,为后人广泛引用,成为千古名句。

3.

近村远村鸡续鸣,大星已高天未明。

床头瓦檠灯煜爚,老夫冻坐书纵横。

暮年於书更多味,眼底明明见莘渭。

但令病骨尚枝梧,半盏残膏未为费。

吾儿虽戆素业存,颇能伴翁饱菜根。

万锺一品不足论,时来出手苏元元。——宋·陆游《五更读书示子》

【释义】作者在这首诗作中,教育自己的儿子们,读书不是为了高官厚禄,而是为了解除百姓疾苦、为国为民效力。

4.

虽有五男儿,总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东晋·陶渊明《责子*节选》

【释义】诗人用通俗的语言、幽默的笔调对五个儿子进行批评,严肃而又慈爱地指出他们的缺点,希望他们勤奋学习,不要懒惰贪玩。

5.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

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节选》

【释义】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在长安城南别墅读书的儿子韩符的。既指出读书之重要,又指出勤读之可贵。

6.

汝仕今差晚,家庭莫恨离。

学须官事了,廉忌世人知。

争进非身福,临民只母慈。

关征岂得已,垄断欲何为?——宋·杨万里《送次公子之官安仁监税》

【释义】杨万里的次子将去安仁这个地方做“监税”官,为此他特意写了这首诗,诗人用精练、概括的语言,教育儿子为官要做到几点:不要留念和牵挂家庭、要专心一意为国家办事,要注意学习、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要清廉奉公、不追求虚名、不谋取私利,要安守本分、不争权夺利,要爱惜民众、不能暴虐,不巧立名目征税、搜刮百姓。

4.教育孩子的诗句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志不强者智不达。”(墨翟)

“谚云:世界无难事,只畏有心人。有心之人,即立志之坚者也,志坚则不畏事之不成。”(任弼时)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高尔基)

“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成功在等着,来庆祝你的努力结果……”(巴斯德)

“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

“光景不待人,须叟发成丝。”(李白)

“最浪费不起的是时间。”(丁肇中)

“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因为它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它宝贵。”(李大钊)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真正美丽的人是不多施脂粉,不乱穿衣服的。”(老舍)

“朴素是美的必要条件。”(列夫·托尔斯泰)

“真正的美,是美在它本身能显出奕奕的神采,爱好时髦是一种不良的风尚,因为她的容貌是不因她爱好时髦而改变的……”(卢梭)

“人的美并不等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他的心。要是人没有内心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奥斯特洛夫斯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人世间最美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严正的朋友。”(爱因斯坦)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即使一个人天分再高,如果他不艰苦操劳,他不仅不会做出伟大的事业,就是平凡的成绩也不可能做到。”(柴可夫斯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5.那些古文适合用来教育孩子

杀猪示信 原文: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译文: 曾子的妻子上街去,他的儿子跟在后面哭着要去。曾子的妻子没有办法,对儿子说:“你回去吧,我从街上回来了杀猪给你吃。”

曾子的妻子刚从街上回来,曾子便准备把猪抓来杀了,他的妻子劝阻他说:“我只是哄小孩才说要杀猪的,不过是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不可以哄他玩的。

小孩子并不懂事,什么知识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学来,需要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如果哄骗他,这就是教导小孩去哄骗他人。

母亲哄骗小孩,小孩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办法。”说完,曾子便杀了猪给孩子吃。

———————————————— 立木建信 原文: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辙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译文: 法的条令已经完备,还没有公布,商鞅担心人民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把它迁移到北门的人给他十金。

民众认为奇怪,没有一个敢去搬的,商鞅又说:“能搬的人给他五十金。”。

有一个人搬迁了那根木头,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 商鞅用这个来表明自己不欺骗民众,终于公布了法令。

———————————————— 济阳之贾: 原文: 济阳之贾人,渡河南亡其舟,栖于浮直之上,号焉。有淦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人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

淦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淦者日:“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日:“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日:“盍救诸?”渔者日:“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立而观之,遂没。

译文: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来。

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

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

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只得怏怏而去。 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

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他们站在旁边袖手旁观,商人淹死了。 ———————————— 季札挂剑 原文: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

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

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

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译文: 季札第一次出使,去造访北方的徐国的君主。徐君十分喜欢季札(身上所佩)的剑,但是却不说出来。

季札心里也知道(徐君喜欢自己的剑),但是他还要出使到别的国,所以没有送给他。(后来他出使完后)再回到徐国,徐君已经死了,于是解下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

他的随从说:“徐君已经死了,这是要送给谁呢?”季札说:“不是这样的,我当初心里已经要把这剑送给他了,怎么能因为徐君死了而违背自己的诺言呢!”。

6.那些古文适合用来教育孩子

杀猪示信

原文: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译文:

曾子的妻子上街去,他的儿子跟在后面哭着要去。曾子的妻子没有办法,对儿子说:“你回去吧,我从街上回来了杀猪给你吃。” 曾子的妻子刚从街上回来,曾子便准备把猪抓来杀了,他的妻子劝阻他说:“我只是哄小孩才说要杀猪的,不过是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不可以哄他玩的。小孩子并不懂事,什么知识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学来,需要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如果哄骗他,这就是教导小孩去哄骗他人。母亲哄骗小孩,小孩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办法。”说完,曾子便杀了猪给孩子吃。

————————————————

立木建信

原文: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辙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译文:

法的条令已经完备,还没有公布,商鞅担心人民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把它迁移到北门的人给他十金。

民众认为奇怪,没有一个敢去搬的,商鞅又说:“能搬的人给他五十金。”。

有一个人搬迁了那根木头,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

商鞅用这个来表明自己不欺骗民众,终于公布了法令。

————————————————

济阳之贾:

原文:

济阳之贾人,渡河南亡其舟,栖于浮直之上,号焉。有淦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人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淦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淦者日:“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日:“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日:“盍救诸?”渔者日:“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立而观之,遂没。

译文: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来。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只得怏怏而去。

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他们站在旁边袖手旁观,商人淹死了。

————————————

季札挂剑

原文: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译文:

季札第一次出使,去造访北方的徐国的君主。徐君十分喜欢季札(身上所佩)的剑,但是却不说出来。季札心里也知道(徐君喜欢自己的剑),但是他还要出使到别的国,所以没有送给他。(后来他出使完后)再回到徐国,徐君已经死了,于是解下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他的随从说:“徐君已经死了,这是要送给谁呢?”季札说:“不是这样的,我当初心里已经要把这剑送给他了,怎么能因为徐君死了而违背自己的诺言呢!”

7.“教育孩子”的诗有哪些

“教育孩子”的诗有:1.是以学道者,要先安其身。

坐欲安如山,行若畏动尘。目不妄动视,口不妄谈论。

俨然望而畏,曝慢不得亲。淡然虚而一,志虑则不分。

眼见口即诵,耳识且自闻。——宋·郑侠《教子孙读书*节选》【释义】诗人在这首诗中,系统地讲述了一系列的读书方法:一要做到“身定”,要能耐心地坐下来;二要“神凝”,要聚精会神,不可心猿意马;三要“眼见”,一字一句老老实实看,不东张西望;四要“口诵”,边看边读加深印象;五要“耳闻”,就是要细心地听自己诵读,纠正阅读错误;六要“默省”,即要注重思考、熟记。

2.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堕寸功。

——唐·杜荀鹤《题弟侄书堂》【释义】诗人要求弟侄在青少年时要抓紧时间读书,为终身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切不可面对宝贵的光阴,有一分一秒的蹉跎和懈怠。诗的最后两句,为后人广泛引用,成为千古名句。

3.近村远村鸡续鸣,大星已高天未明。床头瓦檠灯煜爚,老夫冻坐书纵横。

暮年於书更多味,眼底明明见莘渭。但令病骨尚枝梧,半盏残膏未为费。

吾儿虽戆素业存,颇能伴翁饱菜根。万锺一品不足论,时来出手苏元元。

——宋·陆游《五更读书示子》【释义】作者在这首诗作中,教育自己的儿子们,读书不是为了高官厚禄,而是为了解除百姓疾苦、为国为民效力。4.虽有五男儿,总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东晋·陶渊明《责子*节选》【释义】诗人用通俗的语言、幽默的笔调对五个儿子进行批评,严肃而又慈爱地指出他们的缺点,希望他们勤奋学习,不要懒惰贪玩。5.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

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节选》【释义】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在长安城南别墅读书的儿子韩符的。既指出读书之重要,又指出勤读之可贵。

6.汝仕今差晚,家庭莫恨离。学须官事了,廉忌世人知。

争进非身福,临民只母慈。关征岂得已,垄断欲何为?——宋·杨万里《送次公子之官安仁监税》【释义】杨万里的次子将去安仁这个地方做“监税”官,为此他特意写了这首诗,诗人用精练、概括的语言,教育儿子为官要做到几点:不要留念和牵挂家庭、要专心一意为国家办事,要注意学习、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要清廉奉公、不追求虚名、不谋取私利,要安守本分、不争权夺利,要爱惜民众、不能暴虐,不巧立名目征税、搜刮百姓。

有关教育子女的古诗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