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一个字的运用(中国古诗词中,一首诗词中一个字可以重复使用吗)

1.中国古诗词中,一首诗词中一个字可以重复使用吗

这要区分情况。

1、凡是修辞“反复”(即叠词)的需要,都可以重复使用。如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词句“冷冷清清”。凡是双音节叠词,也可以重复,如“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2、除此以外,词可以出现字的重复,但不能过滥。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这里有两个“人”。

3、近体诗除了第一条所述,一般不得重复。

4、用排比或顶真句的时候也会重复使用。例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蜀道之难,难於上青天"不过,律诗方面,就讲究些了。一般都不会重用,以免见得辞拙。

这是一种在七言句式中形成相似格式,达到节奏感和韵律感接近排比对仗的写法。很多诗歌和诗人都运用过。

怎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卢照邻《长安古意》

2.古诗里哪些字只要一个字就能表达很深的意思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文化宝库中,古诗词是熠熠生辉的明珠,而这一颗颗灿烂耀眼的明珠中,有许多因语言的精心锤炼而成为后人推崇备至的文学典范。

这些诗歌往往只一字一词的独特运用,就使境界顿生,新奇醒目,让人怦然心动,百般品味而经久难忘。今撷取部分精品,含英咀华,体味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感受古诗词精品的魅力。

1、杜甫《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诗句想象明晨雨后春色满城、百花盛开的美景。

一个“重”字写出了花因有雨水的滋润而沉甸甸的,表现出春雨过后红肥绿翠的蓬勃生机 。2、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从写景入手,用两个“笼”字勾画出秦淮河上烟月迷蒙的景象。“笼”有“笼罩”之意,它巧妙的将烟、水、日、沙四者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既给人柔和幽静之感,又隐含微微浮动流走的情态,寄寓着诗人忧愁的情感。

3、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个“直”字更显荒漠的浩瀚无际,“圆”字更显长河的磅礴远大。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写过香菱对此诗句的评论:“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才形容的尽,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似的。”

4、南唐著名词人冯延巳《谒金门》第三首头一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历来被传诵为佳句,“皱”字用得十分精妙,形象生动。

皇帝李王景 曾和他开玩笑说:“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可见冯延巳的“皱”字用得很好,连皇帝也赏识、佩服。5、宋词人张先《天仙子》写为春光流逝而发愁,为年华老去而发愁,很真切。

其中“云破月来花弄影”生动的描绘出月光明亮、花枝摇曳的美景,是不朽的名句。“破”和“弄”两字用得特别精彩,作者也因此被称为“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6、晏殊《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凋”强于用“拂”、“吹”、“刮”、“撩”等。西风的强劲更显秋天的凄凉,从而更能烘托出主人翁内心的孤寂。

7、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的选用,一直被人们当作修辞学上的范例。

洪迈《容斋续笔》载:吴中士人家藏有此诗原稿,“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

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这个‘绿’字,把看不见的春风转化成醒目的视觉形象,传达出江南春早的信息,显示出春风的行踪,也唤起人们对春到江南的感觉。

8、苏小妹曾要其兄苏东坡为其诗句“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中每句各加一字,东坡先是加‘摇’、‘映’二字:“轻风细柳摇,淡月梅花映。”又说用“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有静有动,有声有色。两次都不合小妹之意,接着她说出各加一个“扶”和“失”字,改成“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东坡听了不禁叫好!一“扶” 一“失”,把轻风、细柳、淡月、梅花都写活了,生动自然,确实高于东坡两句之上。9、宋朝宋祁的《玉楼春》“绿阳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表现了春光的美好。“闹”字生动地写出了春天的浓烈气氛和旺盛的盛的生命力,被清代著名评论家王国维誉为“境界全出”的佳句。

作者也因为这个句子 被称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10、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四字准确地描绘出春末绿叶渐多,花卉渐少的景况,曲折地表达了惜花、惜春的感情,“肥”“瘦”用语形象清新而独到,化平常为神奇。她的另一首词《醉花阴》中也用到“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瘦”字是词眼,是全词精神集中表现的地方,因为有刻骨铭心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人比黄花瘦”五字,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感情,而“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含义,自在其中。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要想使自己的作品独特新颖,对于用词造句反复应琢磨,反复推敲,反复思考,语不惊人誓不休,这就是锤炼语言要下的功夫。

扩展资料 炼字方法1.炼数量词 数量词大约和讲究概念与逻辑的数学、物理有某种密切的关系,因此,从文学特别是诗歌的角度来看,它似乎是枯澡乏味的。其实不然,优秀诗人的笔就仿佛是童话中一根可以使沙漠涌出绿洲的魔杖,那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却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2.炼形容词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

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表颜色的形容词于句首与句末的运用。3.炼动词 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

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因为名词在。

3.找一首诗说说其中一个字的妙处

清代女诗人何佩玉的“一”字诗:“一花一柳一鱼矶,一抹斜阳一鸟飞;一山一水中一寺,一林黄叶一僧归。”

一字用得十分巧妙,读来并不感到重复。纪晓岚亦吟过一首一字诗:“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连用十个一字,文句清爽,琅琅上口,描绘出一幅恬静的渔舟晚景,却无累赘之感。元代有人写过一支散曲《“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写人生的凄苦:“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

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

寻一伙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都一般相知,吹一回,唱一回。” 还有首 张若虚的 春江花月夜 里面有好多个春字 有没百分之十 没统计。

4.诗词中一个字的动词

什么是动词? 其实就状态、我们可以感觉的状态,我们用来表明行为状态的词叫动词。我们看名称代词有实际的东西,比如 ,“花静虫声薄”,这里的“薄”是形容词。

我们诗里面的动词和通常我们的动词是不一样的。在我们古代动词可以用名词 产生,或者形容词产生。比如,“无情剑东海”,这里的“剑”就是啊,是词性转化啊。还有形容词转动词,“春风绿杨柳”,这里的“绿”就是形容词转名称,“绿”是形转动。

我们常常用动词的这个不定性,可以通过动词的变化达到一个句式变化气息变化的目的。我们看这个力大的“破”字,我们先弄的第一字,“破镜谁人补”,这里“破”是一个动词也是一个形容词,可以说是形,但是也可以说是动词啊。我们可以理解成为打破。我们看动词出现第一字,如果动词出现第一字的时候,那么后面就应该出现动词,或者省略动词。比如“浮云日千里”,那么就省略了“行”字。比如,“落花前殿覆 ”, 这里的“覆 ”字就是动词,就是“覆盖”的意思。 我们再看“破”字在第二字里面的效果,“花破春风晚”,我们看这个“晚”字,也简单好像什么在动啊,这里也是省略了的。这里我们可以想一下,花破了,春要过去了,这里的“过去”就是动词。比如“月破鹭鸶飞”,这里的“飞”字就非常明显了。所以动词出现前一二字的时候,里面第一二字是动词。那么后面必然有动的情况。

如果动词出现在中间就不一样啊。 比如,“春风破红药”,这里的动词就是像跷跷板的支点一样,“春风吹破红色的芍药”。然后我们看“破”字出现在第四字,“今宵花破梦”,这里就是把中心转移哦,把主语转到花字了。我们注意一下,然后我们看“破”字出现在最后。比如“一曲尘梁破”,我们的诗常常有单字词和复合词,我们要充分利用单和双动词是产生气和力的最关键的的变化,这样我们一个诗的句子就不会死板,我们的句式就会丰富多彩。

动词是产生气和力的最关键的,比如我们用手掐自己,我们可以感觉疼痛,这个“掐”就是力了。这个力是用于动词产生的,然后比如我们“火烤白薯”,“烤”就是我们的气。动词要用的恰当,那么你一个诗的气息也非常顺畅哦,怎么用呢?第一要力度根据需要变化,必然,“破”字就力度大了。我们用的时候就要非常小心,这里的破字就有些杀气,如果你要表现和谐淡雅的意境那么这样就是不合适的。我们所以用动词的时候要谨小慎微。

动词,是一个诗变化的中心。我们要写的时候一定要先想一下,我们宁可用平常的一般的动词,也不要用过了的词。

5.哪些诗因为一个字用的好这个诗就好的吗

其实这样的诗歌很多,下面引用的解析你可以领略一二,如果你有一颗关注诗歌的心,你可以处处发现好诗好字的。

从古到今,写诗都讲究“炼字”。读者只要细心品味,一定会发现诗人们对“飞”字是很钟情的。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等等。“飞”这个普通的字眼,一旦进入诗中就好似一枚橄榄,耐嚼耐品。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煜(937-978),南唐后主。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身囚待罪于汴京。宋太祖赵匡胤因其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李煜忍屈负辱过了三年囚徒生活,后被宋太宗赐酒毒死。李煜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和词人。李煜词以被俘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词作多描写宫廷生活与男欢女爱,香艳精致,才情蕴藉;后其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相见欢》便是后期词作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喻的多少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啊!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的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仰视天空,缺月如钩。“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多少悲欢离合,今夜又怎能不勾起人的离愁别恨呢?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怎能不“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又何止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然而“锁”住的又何止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得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怎一个愁字了得。

诗词中常借梧桐抒发内心的愁闷。温庭筠“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更漏子》);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以上具是写景佳作。写雨中梧桐,能表现诗人内心的愁苦。写缺月梧桐,则又是一番境界。苏轼语“缺月挂梧桐,漏断人初静”(《卜算子》)。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份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为下片抒情做好铺垫。

那么,此情此景,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会有怎样一种心境呢?下片中,词人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前人以“丝”谐音“思”,用来比喻思念,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李煜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那么,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涌动的怎样的离愁别绪呢?是追忆“红日已高三丈后,金炉次第添金兽,红锦地衣随步皱”(《浣溪沙》)的荣华富贵,是思恋“风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破阵子》)的故国家园,还是悔失“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河山”(《破阵子》)的帝王江山?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李煜已是亡国奴、阶下囚,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故国家园亦是不堪回首,帝王江山毁于一旦。阅历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而今是尝尽愁滋味,而这滋味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末句“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紧承上句写出了李煜对愁的体验与感受。以滋味喻愁,而味在酸甜之外,它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一种独特而真切的感受。“别是”二字极佳,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恐怕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岂又是常人所能体会到的呢?若是常人,道可以嚎啕倾诉,而李煜不能。他是亡国之君,即使有满腹愁苦,也只能“无言独上西楼”,眼望残月如钩、梧桐清秋,将心头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

李煜的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的抒发真挚的感情。此外运用声韵变化,作到声情合一。下片押两个仄声韵(断、乱),插在平韵中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似断似续;同时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6.跪求诗歌中的一个字

回龙砥柱

绕城一曲水潺湲,力砥中流赖此山

雁塔居然华表柱,楼挺宛是剑门关

川澄碧镜空潭影,彩落虹桥 漫市

回首黉宫花柳盛,谁人到此不开颜

川澄碧镜空潭影,彩落虹桥 漫市。全诗用到互文,颈联写景,前一句写川(水),把空潭影喻为碧镜,后一句写彩,将“X漫市”喻为虹桥,根据尾联诗意可知“彩”应该跟“花”、“柳”相关;若用“花漫市”则与尾联重复,不妥,所以可用“春”或“香”,“春漫市”和“花漫市”哪个好呢?律诗的颈联讲求字与义的对仗,“川澄碧镜空潭影”写到视觉,那么下联理所当然“彩落虹桥香漫市”写到嗅觉,从感官入手,激发读者,使人联想,所以推荐“香”字。

诗词一个字的运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