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虚实结合的作用(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是什么意思)

1.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是什么意思

要弄懂这个概念,就要先知道何为实,何为虚。眼前为实,想象为虚,现在为实,过去、未来为虚。所以虚实结合应是这二者同时出现。如2011年安徽高考诗歌题

琅 琊 溪 ① 宋 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 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 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玡山。

② 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参考答案】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试题解析】本题是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查。“虚实结合”关键是要区分哪是虚,哪是实;随流水流出的花是“实”,由此而产生的猜想都是“虚”。《桃花源记》里“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借到这里,就是最好的想象中的美景。要求是“解析”,其表达作用是必须要回答的。

2.文章中虚实结合的写法,作用是什么

虚实结合在古诗词中有何重要作用?

关于虚实的重要作用,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鉴于诗词篇幅十分短小,容量有限,诗人谋求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如唐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肃宗宝应元年(762)冬十月,唐王朝官军破贼于洛阳。次年春,杜甫正寓居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忽听官兵捷报,诗人欣喜若狂,写下这首生平唯一的一首欢快的诗。

它前两联写实。诗人初闻蜀中大地“收蓟北”,意味着盘踞八年的“安史之乱”老巢被摧毁,杜甫禁不住“涕泪满衣裳”!这是悲极而喜而又喜极而悲!他回头看看与自己一同饱受战乱苦难的妻子儿女,她们哪里还有愁云?遂卷起诗书,与家人同喜同乐!“收蓟北、涕泪满衣裳、却看、漫卷诗书”都是突然之间“喜欲狂”的生活真实!

后两联写虚。我们“放歌”、“纵酒”欢庆胜利,共庆失土的收复;我们焕发青春,返老还童,与年少的儿女作伴还乡,告别流离失所的生活。诗人虽然此时身在异域,思绪早已鼓翼而飞,沿着涪江入嘉陵江,穿巴峡入长江,再出巫峡至襄阳,转向洛阳还故乡。诗人回家畅想曲的节奏轻快、和谐,地点转换让人目不暇接!此时杜甫的感情,如洪峰迭起,向前奔涌,一泻千里啊!

假如没有这两句虚笔,一路实写到底,就难以表现诗人乍闻胜利消息时的喜极心情和急欲赶路返乡的愿望!此诗之所以被誉为“杜甫生平快诗”,关键之一在于虚实妙合!虚写尤不可缺,恰如王世贞《艺苑卮言》所云:“前疏者后必密,半阔者半必细,一实者一必虚。”

3.举例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在诗词中的表达效果

中国古代诗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虚”和“实”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之一。

“实”指客观地反映绘画对象,“虚”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和“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运用比较多。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 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类型: 1.虚幻世界和梦境。

例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梦中胜利的虚幻之景与醒来时的白发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体味出诗人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虚幻之景。

2.想象和回忆。例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通。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属虚写,表明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后两句属实写,具体描写了满西湖荷叶荷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和谐的搭配着。

《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又如陆龟蒙的《吴宫怀古》“香径长洲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一诗中,诗人将昔日吴王荒淫腐朽的事实和眼前吴宫的残破凄惨景象浓缩在一句诗里,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批判的态度。 3.设想之境。

例如柳永的《雨霖玲》一词,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 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此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阕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阕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等。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例如谢枋得的《庆全庵桃花》一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全诗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巧妙地结合起来,表达了作者僻进山中的孤寂之情。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例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一年的清明节,诗人去都城郊外南庄踏青,因为口渴,就向一位农家姑娘讨水喝,姑娘给了他一杯水,并倚在桃树旁凝视着他,这情景难以忘怀,第二年,他又来到这里,虽然景物依旧,但姑娘却不知哪里去了,于是在紧闭的门上写了这首诗,表达了对并不在眼前的姑娘的思念之情。

4.虚实结合的作用是什么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与拟人不同。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关于虚实的重要作用,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鉴于诗词篇幅十分短小,容量有限,诗人谋求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如唐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肃宗宝应元年(762)冬十月,唐王朝官军破贼于洛阳。次年春,杜甫正寓居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忽听官兵捷报,诗人欣喜若狂,写下这首生平唯一的一首欢快的诗。

古人对用字的虚实,有两种不同看法:一是认为虚字易用,实义少,灵活婉转而有弹性,容易把诗做活;另一种认为虚字实义少,用不好时诗句软弱无力,诗意空洞。而实字可使诗句刚劲挺拔、奇气纵横。古代的诗词名家,善于驾驭虚实结合。如李清照的《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晚年,处于国破家亡,流离异乡时作此词。上阕多用实字侧重外形实写:女词人被无情的风雨锁在家中,十分苦闷;天放晴后,落花已化为尘土,令人惋惜。因金兵南侵,丈夫赵明诚在离乱中辞世,自己只身流落浙江金华,目睹春景及丈夫遗物、遗著《金石录》,觉得物是人非,悲从中来,万事皆休,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且懒于梳头,甚至有时正想开口,可是眼泪已夺眶而出。

上阕只在第四句用了虚字“欲语”,出语看似平易,用意无比精妙: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悲痛状态和满腹忧愁表现出来,扣人心弦!

下阕侧重内心发掘:女词人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正春光明媚、游人如织,也来了出游之兴,准备划船前往。但又担心舴艋“轻舟”太小,载不动自己那许许多多的忧愁。

前三句一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词意转折,配合实字表达,收到尺水兴波,感人至深的效果。实词“轻舟”为下文的“愁重”作铺垫和烘托,使“愁”变得沉重,亦是女词人感情的无比深沉!也使抽象的“愁”变得具体可感,“奇气纵横”!无怪乎有人评论:后主李煜将“愁”变成水,秦观将“愁”变成随水而流去的物,李清照又进一步把“愁”搬上了船,而写《西厢记》的董解元却把“愁”从船上卸下,又驼到马背上去了。似此,也不怪李清照在《声声慢》词末,绝望地悲鸣,无助的呻吟,撕心裂肺,催人泪下地再写“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5.虚实结合的作用是什么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与拟人不同。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关于虚实的重要作用,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鉴于诗词篇幅十分短小,容量有限,诗人谋求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

如唐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肃宗宝应元年(762)冬十月,唐王朝官军破贼于洛阳。次年春,杜甫正寓居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忽听官兵捷报,诗人欣喜若狂,写下这首生平唯一的一首欢快的诗。

古人对用字的虚实,有两种不同看法:一是认为虚字易用,实义少,灵活婉转而有弹性,容易把诗做活;另一种认为虚字实义少,用不好时诗句软弱无力,诗意空洞。而实字可使诗句刚劲挺拔、奇气纵横。

古代的诗词名家,善于驾驭虚实结合。如李清照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晚年,处于国破家亡,流离异乡时作此词。

上阕多用实字侧重外形实写:女词人被无情的风雨锁在家中,十分苦闷;天放晴后,落花已化为尘土,令人惋惜。因金兵南侵,丈夫赵明诚在离乱中辞世,自己只身流落浙江金华,目睹春景及丈夫遗物、遗著《金石录》,觉得物是人非,悲从中来,万事皆休,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且懒于梳头,甚至有时正想开口,可是眼泪已夺眶而出。

上阕只在第四句用了虚字“欲语”,出语看似平易,用意无比精妙: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悲痛状态和满腹忧愁表现出来,扣人心弦!下阕侧重内心发掘:女词人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正春光明媚、游人如织,也来了出游之兴,准备划船前往。但又担心舴艋“轻舟”太小,载不动自己那许许多多的忧愁。

前三句一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词意转折,配合实字表达,收到尺水兴波,感人至深的效果。实词“轻舟”为下文的“愁重”作铺垫和烘托,使“愁”变得沉重,亦是女词人感情的无比深沉!也使抽象的“愁”变得具体可感,“奇气纵横”!无怪乎有人评论:后主李煜将“愁”变成水,秦观将“愁”变成随水而流去的物,李清照又进一步把“愁”搬上了船,而写《西厢记》的董解元却把“愁”从船上卸下,又驼到马背上去了。

似此,也不怪李清照在《声声慢》词末,绝望地悲鸣,无助的呻吟,撕心裂肺,催人泪下地再写“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6.虚实结合的作用

虚实结合在古诗词中有何重要作用。关于虚实的重要作用,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鉴于诗词篇幅十分短小,容量有限,诗人谋求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

7.什么叫虚实结合啊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虚实结合这种笔法有以下四种 :

1、用字的虚实

古人对用字的虚实,有两种不同看法:一是认为虚字易用,实义少,灵活婉转而有弹性,容易把诗做活;另一种认为虚字实义少,用不好时诗句软弱无力,诗意空洞。而实字可使诗句刚劲挺拔、奇气纵横。

2、置景的虚实

诗词有实景与虚景,有虚实相间之景。写实景要注意“实中透虚”,能触发联想,写实才不枯燥、不呆板。写虚景要能落到实处,有凭藉依托,有云蒸霞蔚的气象境界。

3、置议论的虚实

写诗强调形象思维,但也不排斥抽象思维,即诗中的议论。这议论不是泛泛而谈,它要求有哲理性,有形象性,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运用虚笔。

4、情境的虚实

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回想过去的情境为虚,以目前具体情景为实;一种是虚拟或想象的情景为虚,以真实具体情景为实。情境实写容易而虚写难。这里着重介绍虚拟的情境。

诗词鉴赏虚实结合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