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礼字诗词(关于礼字的诗句)

1.关于礼字的诗句

所谓“礼不下庶人”,并非庶人无礼,只是说庶人限于财力、物力和时间,不能备礼,更重要的是贵族和大夫的礼不适用于庶人.例如庶人无庙祭而祭于寝.孔子(见孔丘)说,殷因于夏礼,而有所损益,周因于殷礼,而有所损益.由此可知夏、殷时代已有礼.孔子又说,他能讲述夏礼和殷礼,但由于文献不足,他虽能言之,却不能“征之”.孔子时代已是如此,后世就更无法知其究竟了.

孔子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记》云:“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治政安君也”,可见礼是封建统治阶级维持其统治的重要工具.“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欤!”儒家认为推行礼治即是为政.师服云:“礼以体政”;孔子说:“为国以礼”;晏婴说:“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左传》引君子曰:“礼经国家,定社稷”;女叔齐云:“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荀子云:“国之命在礼”.从这些话里可以充分看出礼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国之治乱系于礼之兴废.所以荀子说:“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王公由之所以得天下也,不由所以陨社稷也”;《礼记》云:治国以礼则“官得其体,政事得其施”,治国无礼则“官失其体,政事失其施”,结论是:“礼之所兴,众之所治也;礼之所废,众之所乱也”.显而易见,放弃礼和礼治,儒家心目中的理想封建社会便无法建立和维持了.

周公制礼,典章制度较前代更为完备,发展到了“郁郁乎文哉”(《论语·八佾》)的程度,使孔子赞叹不已,宣称“吾从周”.周人本以“尊礼”著称,到了春秋时代,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陪臣执国命,封建等级制度破坏,统治阶级内部对于礼任意僭用,礼崩乐坏,所以司马迁说,“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史记·孔子世家》).但由于周代礼制深入人心,仍为士大夫所向往,力图予以恢复.春秋时代,孔子以前的人,如师服、内史过等,与孔子同时的人,如叔向、晏婴、游吉等,论礼的很多.但论礼最多,并自成体系的首推孔子.他一生以诗书礼乐教弟子,《论语》中有34处记载孔子论礼.他从理论上说明礼的重要性,立身治国都非有礼不可.礼与仁义是儒家学说的核心.

礼的本质 儒家鼓吹的理想封建社会秩序是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礼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差别性.所以古人指出礼的特征为“别异”(《荀子·乐论》)或“辨异”(《礼记·乐记》).春秋、战国和汉代论礼的人,一致强调礼的作用在于维持建立在等级制度和亲属关系上的社会差异,这点最能说明礼的涵义和本质.

2.有关礼字的诗词

礼坏乐崩 古代制礼,把它当作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把制乐人微言轻教化的规范。

形容社会纲纪紊乱,骚动不宁的时代。 礼尚往来 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

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礼贤下士 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

礼义廉耻 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指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礼崩乐坏 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礼轻情意重 礼物虽然很轻,但情意却很深厚。

礼轻人意重 礼物虽然很轻,但人的情意却很深厚。 礼让为国 治理。

以礼所提倡的谦让精神治理国家。 礼奢宁俭 礼义过多而烦杂,不如俭约些。

礼顺人情 指礼是顺乎人之常情,人与人共处必须遵守的规范。 礼为情貌 意谓一个人的礼仪容止为内心的显现。

情,情意;貌,容仪。貌和情互为表里。

礼无不答 礼:礼数。一方以礼相待,另一方不能不以礼相报。

亦指不受他人之礼,必以报答。 礼先一饭 指在礼节上自己年岁稍长。

一饭,犹言一顿饭,喻指极短的时间。也指在礼节上先有恩惠与人。

同“礼先壹饭”。 礼先壹饭 指在礼节上自己年岁稍长。

壹饭,犹言一顿饭,喻指极短的时间。也指在礼节上先有恩惠与人。

礼仪之邦 礼仪:礼节和仪式;邦:国家。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

3.关于礼字的诗句

所谓“礼不下庶人”,并非庶人无礼,只是说庶人限于财力、物力和时间,不能备礼,更重要的是贵族和大夫的礼不适用于庶人.例如庶人无庙祭而祭于寝.孔子(见孔丘)说,殷因于夏礼,而有所损益,周因于殷礼,而有所损益.由此可知夏、殷时代已有礼.孔子又说,他能讲述夏礼和殷礼,但由于文献不足,他虽能言之,却不能“征之”.孔子时代已是如此,后世就更无法知其究竟了. 孔子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记》云:“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治政安君也”,可见礼是封建统治阶级维持其统治的重要工具.“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欤!”儒家认为推行礼治即是为政.师服云:“礼以体政”;孔子说:“为国以礼”;晏婴说:“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左传》引君子曰:“礼经国家,定社稷”;女叔齐云:“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荀子云:“国之命在礼”.从这些话里可以充分看出礼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国之治乱系于礼之兴废.所以荀子说:“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王公由之所以得天下也,不由所以陨社稷也”;《礼记》云:治国以礼则“官得其体,政事得其施”,治国无礼则“官失其体,政事失其施”,结论是:“礼之所兴,众之所治也;礼之所废,众之所乱也”.显而易见,放弃礼和礼治,儒家心目中的理想封建社会便无法建立和维持了. 周公制礼,典章制度较前代更为完备,发展到了“郁郁乎文哉”(《论语·八佾》)的程度,使孔子赞叹不已,宣称“吾从周”.周人本以“尊礼”著称,到了春秋时代,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陪臣执国命,封建等级制度破坏,统治阶级内部对于礼任意僭用,礼崩乐坏,所以司马迁说,“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史记·孔子世家》).但由于周代礼制深入人心,仍为士大夫所向往,力图予以恢复.春秋时代,孔子以前的人,如师服、内史过等,与孔子同时的人,如叔向、晏婴、游吉等,论礼的很多.但论礼最多,并自成体系的首推孔子.他一生以诗书礼乐教弟子,《论语》中有34处记载孔子论礼.他从理论上说明礼的重要性,立身治国都非有礼不可.礼与仁义是儒家学说的核心. 礼的本质 儒家鼓吹的理想封建社会秩序是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礼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差别性.所以古人指出礼的特征为“别异”(《荀子·乐论》)或“辨异”(《礼记·乐记》).春秋、战国和汉代论礼的人,一致强调礼的作用在于维持建立在等级制度和亲属关系上的社会差异,这点最能说明礼的涵义和本质.。

4.求里面含有礼字的古诗词

兼并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 体裁:【五古】三代子百姓,公私无异财。

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赋予皆自我,兼并乃奸回。

奸回法有诛,势亦无自来。后世始倒持,黔首遂难裁。

秦王不知此,更筑怀清台。礼义日已偷,圣经久堙埃。

法尚有存者,欲言时所咍。俗吏不知方,掊克乃为材。

俗儒不知变,兼并可无摧。利孔至百出,小人私阖开。

有司与之争,民愈可怜哉。酬鸿胪裴主簿雨后北楼见赠 [一作高适诗]年代:【唐】 作者:【王昌龄】 类别:【答谢】暮霞照新晴,归云犹相逐。

有怀晨昏暇,想见登眺目。问礼侍彤襜,题诗访茅屋。

高楼多古今,陈事满陵谷。地久微子封,台馀孝王筑。

裴回顾霄汉,豁达俯川陆。远水对孤城,长天向乔木。

公门何清静,列戟森已肃。不叹携手稀,常思著鞭速。

终当拂羽翰,轻举随鸿鹄。送王处士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五古】王门岂无酒,侯门岂无肉。

主人贵且骄, 待客礼步足。望尘而拜者,朝夕走碌碌。

王生独拂衣,遐举如云鹄。宁归白云外,饮水卧空谷。

不能随众人,敛手低眉目。扣门与我别,沽酒留君宿。

好去采薇人,终南山正绿。山中酬江州崔使君见寄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五律】眷眄情无恨, 优容礼有余。

三年为郡吏,一半许山居。酒熟心相待,诗来手自书。

庾楼春好醉,明日且回车。答裴处士年代:【唐】 作者:【韦应物】 体裁:【五律】遗民爱精舍,乘犊入青山。

来署高阳里,不遇白衣还。礼贤方化俗,闻风自款关。

况子逸群士,栖息蓬蒿间。

5.诗经带礼字的诗句

1、为酒为醴,烝畀祖妣。

以洽百礼,降福孔皆。——佚名《周颂·丰年》 2、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杜甫《忆昔二首》 3、抑此皇父,岂曰不时?胡为我作,不即我谋?彻我墙屋,田卒污莱。

曰予不戕,礼则然矣。——佚名《十月之交》 4、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6、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苏洵《六国论》 7、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8、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杜甫《百忧集行》 9、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

——杜甫《望岳三首·其三》 10、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有关礼字诗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