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与柳永词的区别(柳永与苏轼的词作的不同特点)
1.柳永与苏轼的词作的不同特点
柳永与苏轼的词作的不同特点:
一、内容上:
柳永的词多写当时市民的生活情景,反映妇女生活愿望和男女恋情,记述风光胜景,涉及时事、政治、人民疾苦者很少。
苏轼的词冲破了“艳科”的藩篱,扩大了词境,提高了词品。举凡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题材,他都用词来表达。苏轼也写爱情词,风格清丽,感情真挚。
二、语言和写法:
柳永的词属于婉约派。他长于铺叙,善用白描,无论写景、叙事、抒情,都写得淋漓尽致,情辞婉转。柳词的语言不用典故,不讲典雅,不避俚俗。全是市井浅语,却能状难写之景,达难叙之情。
苏轼的词属于豪放派,开创豪放新风,发展了词律,打破了声律的束缚。语言清新朴素,简洁畅达,以清雄韶秀见长。他多方面吸收前人诗句入词,还摭拾经子史传、杂家小说语言、当时口语,打破了只有香软绮丽字眼方能入词的传统风气。
2.柳永和苏轼的异同
柳永与苏轼分别为北宋时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领袖人物。
柳永,字耆卿,又名三变,字景庄,因排行第七故又称柳七,官屯田员外郎,是以又称柳屯田。生卒无细考,约生于公元984年,比苏轼年长五十三岁左右。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曾贬黄州,故又称苏黄州。生于公元1037年,苏轼约十六岁时柳永去世。
很多人都以为柳永不如苏轼甚至还编出了“少游自会稽入都见东坡”这段扬苏抑柳的词话。且不说这段苏东坡与秦学士之间的词话纯属无稽之谈,只问:人称北宋词坛第一人的柳永难道真的不如大胡子的苏轼吗?再者,东坡自己看柳永的态度又是如何?
依我看来柳永在文章,政绩等方面的确是不如苏轼,但仅在词坛来说苏轼却是万万及不上这位前朝仅有白香山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词坛巨人的。苏轼词开豪放一脉确实有其过人之处,然而假若没有柳永又何来的苏轼?
众所周知,在柳永之前词坛只有小令而无长调慢词,而且在当时词也不过是贵族士大夫的歌筵舞席之消遣,是柳永让它走入了平民化,走入了下层文人和市井之间,因此词才能购在整个中国广为流行。换句话说,若没有柳永的贡献后世也根本形成不了可以与唐诗相媲美的宋词文化,顶多也不过再出现几个如花间、云谣、敦煌之类的小高峰。后世的东坡、美成、幼安之辈不过是在柳永已经打好了的基础上将之加工,使之豪放化、格律化、通俗化。这些的确都很了不起,但是万事只有开头才是最难的,谁也无法否认这开头的第一步是柳永走的,这最难的第一步是柳永迈出的,别人若站在柳永的位置又能否迈出这一步?真的很难说。
柳永不但迈出了这第一步,而且苏轼的豪放、美成的格律、幼安的通俗也在他的词作中早有体现。如:“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豪放)《八声甘州》全篇(格律)“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通俗)若是严格说来东坡、美成、幼安只怕连创新都算不上了,仅能称为加工罢了。
苏轼出道之时柳永早已是名满天下,“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当世之人多有排斥、贬低柳永,说到底这只是一种嫉妒心理罢了。况且无论他们怎么样排斥也好,贬低也好,他们中间又有谁填的词没有受到柳风的影响呢?新出道之人就更是如此了,苏轼——便是其中之一。
苏轼的前期作品自不必说,直到他完成了《江城子·密州出猎》之后他才敢说一句“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此后便是以“自是一家”自律,致力要背柳风而行。不过此处要说明的是:东坡并非如时人所说看不起柳风,而是为了“自是一家”这个目标而努力着。
可惜的是柳永对整个文坛的影响实在太大,苏轼学词时对柳词也是记得实在太深。尽管他想要完全超出柳风而去“自是一家”,然而柳风在他心中却是早已根深蒂固,在他中年以后的作品中总是会不经意的夹杂数不胜数的柳词化句。
如:
“蜗角功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苏《满庭芳》)
“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柳《凤归云》)
“腻玉圆搓素颈,藕丝嫩,新织仙裳。双歌罢,虚檐转月,余韵尚悠飏。”(苏《满庭芳》)
“层波细剪明眸,腻玉圆搓素颈,爱把歌喉当筵逞。遏天也,乱云愁凝。”(柳《昼夜乐》)
“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苏《蝶恋花》)
“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柳《忆帝京》)
“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苏《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蝶恋花》)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念奴娇》)
“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扁舟。”(柳《双声子》)
苏轼晚年的作品倒是渐渐离了柳风,然而在他死前几年为怀念朝云而作的《西江月》中居然又写出了“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的句子,一看即是标准的柳风。一生致力“自是一家”的苏轼跳了几十年居然又跳回了柳七郎的怀抱。
3.苏轼与柳永比较
苏轼与柳永都是宋代文坛上两大词人。在词的发展史上,他们都做了重大的贡献。在苏轼出现以前,词的内容受传统念束缚,局限于温柔的艳情范围之内。而苏轼他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向来诗人所惯用的题材,他都可以用词来表达,这就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状态,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这便是苏轼对宋词的最大贡献。在风格上,苏轼开创了豪放一派。《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苏轼豪放派的代表作。此外,苏轼也写了一些具有清朗疏宕、平淡高逸境界的词,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还有不少风格婉约的词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表现了苏轼以豪放为主、风格多样的特点。而柳永在两宋文坛上的贡献也是相当卓越的。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一个词人。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他着力将笔调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通过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为他木讷诉说心中的苦闷忧郁。他的词,明显表现出市民大众化的特点,因此他的词也广为市民群众所喜爱。
苏轼与柳永在词史上的共同之处,就是他们都对词的发展做了新的探索,从不同的方面丰富了词的表现题材。苏轼以其奔放的才情,将词笔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柳永则在平民和妇女题材上实现了突破。他的词不仅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被遗弃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同时表现了下层妓女的不幸和他们从良的愿望,为我们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在词风上,他们都有婉约之作。
但是从总体上看,他们的词风上又表面出明显的不同。苏诗的词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而柳永却促进了慢词的发展与丰富了词调。在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而柳永却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柳永在词的语言表达形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柳永的词坦率自然,没有矫揉之作,他的词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表现得生动活泼,让市民觉得亲切的同时又易于理解接受。在这点上,苏轼的词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
4.柳永、苏轼词题材内容的异同和特点
完全不一样啊
苏轼的词是以文填词、词风豪放, 加上他个人的经历总感觉在豪放洒脱有一种忧伤之情。和五代以来的婉约词风完全不同的
而柳永的词是传统的婉约词风。 不过柳永不但会写词还会谱曲自己独创的许多词牌名。
还有二人人生经历大有不同苏轼失意之时一直遭贬依然不改乐观态度。 被贬黄州时耕种山东边的土地是还号称“东坡居士”在几间茅屋墙上绘制雪景之后自称“雪堂”。而柳永失意之时寄身于秦楼楚馆之中直到由柳三变改名柳永之后仕途才顺利起来。
所以二人不可简单相比各有千秋
5.比较柳永和苏轼在词史上的地位
柳永在词史上的影响是巨大而又深远的。
柳永词由于三点原因而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普遍的喜爱:其一,语言俚俗浅近,易于被接受。《碧鸡漫志》卷二称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
《后山诗话》称柳词“作新乐府,骫骨皮 从俗,天下咏之。遂传禁中,仁宗颇好其词,每对酒,必使侍妓歌之再三。”
徐度在《却扫篇》中说:“故流俗人尤喜道之。”宋翔凤《乐府余论》说:“耆卿失意无俚,流连坊曲,遂尽收俚俗语言,编入词中,以便伎人传习,一时动听,散播四方。”
柳永词首先被民间下层以及边疆汉文化修养层次较低的少数民族所喜闻乐见是不容置疑的,《避暑录话》卷下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就说明了其受欢迎的普遍程度。胡寅在《酒边词序》中也说:柳词“好之者以为无以复加。”
即使是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文人士大夫和社会上层,虽然口头上和理智上表示反对,现实中也掩饰不住对柳词的喜爱。仁宗在人前人后的两套作为,以及晏殊、苏轼等事实上是熟读了柳词却加以贬斥的事实,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其二,大量创制新调,符合了人们的审美需求。李清照《词论》说:柳永“变旧声作新声,大得声称于世。”
在艺术欣赏方面,人们的审美心理永远是“喜新厌旧”的。最动听迷人、流行一时的乐曲也要逐渐被新兴的音乐所替代,柳永“新声”的出现,正好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艺术享受。
其三,“艳冶”的话题,迎合了人们的性心理。《艺苑雌黄》说:“柳之《乐章》,人多称之。
然大概非羁旅穷愁之词,则闺门淫媟之语。”张端义《贵耳集》说:“盖词本管弦冶荡之音,而永所作旖旎近情,故使人易入。
虽颇以俗为病,然好之者终不绝也。”男女性爱是出自人的自然本性的,因此也成为文学的永恒主题,这类题材的作品便受到了无论哪个阶层、哪个时代的读者的普遍欢迎。
尤其是宋代都市经济繁荣之后,出现了一个古代的“市民阶层”,他们由中下层官员及家属与仆人、衙门吏卒、商人、手工业者、艺人、城市贫民等等组成,他们在工作闲暇、茶余饭后需要精神调剂,需要娱乐享受,而这个阶层平日最大最多的娱乐方式就是赤裸裸地谈论“性”话题。柳永词因此深得他们的喜爱,趋之若鹜。
德国著名音乐家舒曼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要尊重前人的遗产,也要一片真诚地对待新事物。”柳永正是这样做的。
他全面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传统并直接继承唐、五代词的创作经验,其中,他接受“花间”词人,特别是接受韦庄和李煜的影响更为明显。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说:“小词以含蓄为佳,亦有作决绝语而妙者,如韦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之类是也。
牛峤‘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抑亦其次。柳耆卿‘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亦即韦意,而气加婉矣。”
这里所说,虽然是指柳永的小令,但其率直真切,以抒情见长的特点却是贯穿于柳词整个创作之中的。 然而,更值得注意的却是柳永能一片真诚地对待新事物。
柳永长期生活于歌伎舞女之间,他一面继承敦煌曲子词的传统,一面从民间的“新声”中汲取丰富营养,从而在形式、内容、手法以及语言上有了新的突破和新的创造,并由此而获得很高声誉。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也集中体现在这两个方面:慢词形式的大量创制和运用,从而使其成熟并得到推广,成为两宋词坛的主要创作形式;民间文学与语言的汲取,以及俚俗词派的创立。
在词史上,作品在当时能有如此巨大的影响,除柳永以外,恐怕很难找到第二个了。而且,柳永词不仅在国内广泛流传,当时就传播到西夏、高丽,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
柳永以毕生精力从事词的创作,在词的创作上,他是个全才。他既有创意之才,又有创调之才,在创意与创调两方面都充分表现出他的创新精神。
后代词人几乎没有不在这两方面接受他的影响的。很明显,如果没有柳永的出现,词的创作还很难摆脱小令的影响。
正是因为柳永大量填写慢词并取得很大成功,“东坡、少游辈继起,慢词遂盛”(宋翔凤《乐府余论》)。这说明,象苏轼这样的大词人和秦观这样的“婉约之宗”,也都是在柳永的影响下大量从事慢词写作的。
周邦彦受柳永的影响更为明显。《柯亭词论》说:“周词渊源,全自柳出,其写情用赋笔,纯是屯田法。”
不过,在接受柳永的影响方面,各有不同,有的在创意方面接受的多些,有的在创调方面接受的多些。而在创意、创调两个方面同时接受柳永影响的词人就很少了。
苏轼开创了豪放词的创作,把词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他在创调方面却没有象柳永那样做出大的贡献。又如周邦彦,他在词调、词律的规范化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在创意方面的进展却微乎其微。
可见,在中国词史上能够象柳永那样在创意与创调两个方面同时作出贡献的词人,在北宋以后的词坛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了。王灼承认柳永词“序事闲暇,有首有尾,亦间出佳语,又能择声律谐美者用之。”
陈振孙则推许柳词“音律谐婉,语意妥帖”(所引皆同上)。 元明以来,柳永作品广受欢迎,而有关他的故事流传也很广泛,话本小说、杂剧戏曲中都有人写过。
6.苏轼与柳永比较
苏轼与柳永都是宋代文坛上两大词人。
在词的发展史上,他们都做了重大的贡献。在苏轼出现以前,词的内容受传统念束缚,局限于温柔的艳情范围之内。
而苏轼他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向来诗人所惯用的题材,他都可以用词来表达,这就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状态,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
这便是苏轼对宋词的最大贡献。在风格上,苏轼开创了豪放一派。
《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苏轼豪放派的代表作。此外,苏轼也写了一些具有清朗疏宕、平淡高逸境界的词,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还有不少风格婉约的词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表现了苏轼以豪放为主、风格多样的特点。
而柳永在两宋文坛上的贡献也是相当卓越的。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一个词人。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他着力将笔调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通过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为他木讷诉说心中的苦闷忧郁。
他的词,明显表现出市民大众化的特点,因此他的词也广为市民群众所喜爱。苏轼与柳永在词史上的共同之处,就是他们都对词的发展做了新的探索,从不同的方面丰富了词的表现题材。
苏轼以其奔放的才情,将词笔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柳永则在平民和妇女题材上实现了突破。
他的词不仅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被遗弃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同时表现了下层妓女的不幸和他们从良的愿望,为我们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在词风上,他们都有婉约之作。
但是从总体上看,他们的词风上又表面出明显的不同。苏诗的词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
而柳永却促进了慢词的发展与丰富了词调。在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
而柳永却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柳永在词的语言表达形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
柳永的词坦率自然,没有矫揉之作,他的词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表现得生动活泼,让市民觉得亲切的同时又易于理解接受。在这点上,苏轼的词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