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语文高考考前古代诗歌阅读题训练及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一)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九 日
文 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1)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颈联。
(2)沈德潜评价此诗曰:“语不必深,自然蕴藉。”结合首尾两联,谈谈你的理解。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岳阳楼
戴复古①
袖剑飞吟②。洞庭青草,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 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
注 ①戴复古:字式之,南宋诗人。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山河破碎风飘絮”,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的时代。②袖剑飞吟:据《唐才子传》记载,吕洞宾尝饮岳阳楼,醉后留诗曰“朝游南浦暮苍梧,袖里青蛇(指剑)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1)词的上片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词人形象?请简析。
(2)简析“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枕上作
陆 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①,残年但欲慕初平②。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 ①孟博: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②初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1)诗的前两联是如何写诗人枕不成眠的?
(2)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闲居遣怀十首
姚 合
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
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
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
料无车马客,何必扫柴关。
(1)诗中的“闲”体现在哪些地方?
(2)姚合的诗追求“静趣”,请简要赏析。
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东昌道中[注]
张渊懿
野草凄凄经雨碧,远山一抹晴云积。午睡觉来愁似织。孤帆直,游丝绕梦飞无力。 古渡人家烟水隔,乡心缭乱垂杨陌。鸿雁自南人自北。风萧瑟,荻花满地秋江白。
注 此词是作者乘船北上,在东昌道中写下的纪行之作。
(1)简要赏析“午睡觉来愁似织”中“织”字的妙处。
(2)作者在下片是如何表达乡愁的?请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乐天《春词》
[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注]。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注 玉搔头:玉簪,可用来搔头,故称。
(1)徐诗中的“蘸”字运用巧妙,请简要赏析。
(2)两首诗都写了“春天”,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帐夜①
吴兆骞
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③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 ①诗人因科场案而被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市)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1)诗歌颔联是如何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2)结合诗歌尾联,对“空”字加以赏析。
8.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
元好问
落红吹满沙头路。似总为、春将去。花落花开春几度。多情惟有,画梁双燕,知道春归处。 镜中冉冉韶华暮。欲写幽怀恨无句。九十花期能几许。一卮芳酒,一襟清泪,寂寞西窗雨。
(1)简析上片“落红吹满沙头路”的作用。
(2)从全词看,词人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行香子
许古①
秋入鸣皋,爽气飘萧。挂衣冠、初脱尘劳。窗间岩岫,看尽昏朝。夜山低,晴山近,晓山高。 细数闲来,几处村醪。醉模糊、信手挥毫。等闲陶写,问甚风骚。乐因循,能潦倒,也消摇②。
注 ①许古:金代中后期著名的谏官,性嗜酒,平生好为诗及书,曾任左拾遗、监察御史等职。后辞官归隐,这首词就是他归隐后所作。②消摇:同“逍遥”。
(1)词的上片寓情于景,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心情?
(2)本词中词人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下片词句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一)
1.(1)借景抒情。广袤的原野一望无际,天际的白云和远方的树林融为一色;天气寒冷,南飞的大雁正聚集在河滩上休憩。诗人借空旷萧索的环境与自由南飞的大雁,表达思乡而不得返乡的孤独愁苦之情。(如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亦可)
(2)①本诗的语言自然、朴素,如首联“三载”“不在家”等,用语浅显、直白。②思乡之情含蓄蕴藉。尾联以“京华”代指家乡,以“无限意”表达心中的万千感慨,不直言吐露思乡的悲切,但思乡之情已不言而明。
2.(1)词的上片借吕洞宾的典故以及洞庭湖深邃、广袤的景象,塑造了一个独立楼头、任风吹开衣襟的旷达、洒脱、豪情满怀的词人形象。
(2)作者通过“人间”与“君山一点”,“变尽”与“自古如今”,形成了反差与强烈对比,并由此联想到国家命运,表现了作者伤时忧国的情怀。
3.(1)主要运用侧面描写(或“从听觉的角度”),通过写诗人听到漏报三更、鼠出犬行等声音,从侧面描写出枕不成眠的情景,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悲凉。
(2)通过叙写壮年想报国而无门,晚年欲长寿而不得,转而要纵情山水,表达了诗人的超脱之意和激愤之情。
4.(1)听鹤唳,望秋山,赏绿萍,看青苔。
(2)环境幽静:听鹤唳和望秋山,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满池的绿萍,斑斑点点的青苔,静态的景物,更是环境幽静的体现。心境清静:没有徭役的烦扰,清闲;“料无车马客”,没有人事官场往来,心里清净。环境幽静是心境清静的折射,对“静趣”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
5.(1)“织”字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写得可见可感,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愁绪的繁密、杂乱与绵长。
(2)①通过“乡心缭乱”直抒胸臆,写思乡心绪之烦乱。②通过南归的鸿雁反衬离家之悲愁。③以景结情,通过秋风萧瑟、荻花遍开的苍凉景象,抒发了无穷无尽的凄凉乡思。(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6.(1)“蘸”是动词,拟人手法,写两岸的桃花蘸水而盛开;写出桃花鲜艳饱满的形态,烘托出生机盎然的美好春天的景象。
(2)刘诗写闺中女子的动作情态,抒写其在春日中的闲闷忧愁之情;徐诗则通过描写游人所见之景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7.(1)①动静结合,“雁飞”是动景,“白雪”是静景,动静结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大雪铺地、雁群南飞的景象,含蓄地传达出痛苦无奈之情。②视听结合,“雁飞”“白草”“雪”“黄榆”是目中所见,“笳”声是耳中所闻,调动视觉听觉,渲染了悲凉的氛围,给人身临其境之感。③色彩点染(或“色彩渲染”),“白”“黄”的色彩点染,写出了边地景色的苍凉凄清。(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2)“空”是“徒然、白白地”的意思,写出因为边城苦寒,五月还未见花开,因而妻子给自己寄来的春衣,白白空放在那里穿不着。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白花一番心意的疼惜和相思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身处苦寒边地的孤独与无奈。
8.(1)落花满地,点明暮春的时令特点,营造出哀怨、伤感的氛围,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2)全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去的伤感、年华已逝的感慨、幽怀无以言表的苦痛和孤独寂寞之情。落红满地,春天在不知不觉间转瞬即逝,而词人自己也如落花一般年华不在。此等伤感,词人无语诉幽怀,只能独自面对西窗之雨,一杯酒,一襟泪,寂寞抒怀。
9.(1)描绘了一幅秋高气爽、景色怡人的山中秋日图,抒发了词人刚刚从官场中解脱出来,重新投入大自然怀抱中的愉悦心情。
(2)词人的形象特点:放荡不羁、淡泊名利、率真自然、闲适洒脱。下片前四句写出了词人饮酒后的醉态,他放荡不羁,毫无拘束,纵横骋才。五、六句写词人言情言志,只为抒发情怀,并不为什么风骚之旨,表现了词人的洒脱。“乐因循”表现词人心性的率真自然,“能潦倒”表明心迹淡泊名利,“也消摇”表达出对闲适生活自得其乐、乐此不疲的生活态度。(性格特点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分析合理即可)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九 日
文 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1)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颈联。
(2)沈德潜评价此诗曰:“语不必深,自然蕴藉。”结合首尾两联,谈谈你的理解。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岳阳楼
戴复古①
袖剑飞吟②。洞庭青草,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 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
注 ①戴复古:字式之,南宋诗人。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山河破碎风飘絮”,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的时代。②袖剑飞吟:据《唐才子传》记载,吕洞宾尝饮岳阳楼,醉后留诗曰“朝游南浦暮苍梧,袖里青蛇(指剑)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1)词的上片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词人形象?请简析。
(2)简析“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枕上作
陆 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①,残年但欲慕初平②。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 ①孟博: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②初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1)诗的前两联是如何写诗人枕不成眠的?
(2)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闲居遣怀十首
姚 合
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
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
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
料无车马客,何必扫柴关。
(1)诗中的“闲”体现在哪些地方?
(2)姚合的诗追求“静趣”,请简要赏析。
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东昌道中[注]
张渊懿
野草凄凄经雨碧,远山一抹晴云积。午睡觉来愁似织。孤帆直,游丝绕梦飞无力。 古渡人家烟水隔,乡心缭乱垂杨陌。鸿雁自南人自北。风萧瑟,荻花满地秋江白。
注 此词是作者乘船北上,在东昌道中写下的纪行之作。
(1)简要赏析“午睡觉来愁似织”中“织”字的妙处。
(2)作者在下片是如何表达乡愁的?请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乐天《春词》
[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注]。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注 玉搔头:玉簪,可用来搔头,故称。
(1)徐诗中的“蘸”字运用巧妙,请简要赏析。
(2)两首诗都写了“春天”,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帐夜①
吴兆骞
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③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 ①诗人因科场案而被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市)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1)诗歌颔联是如何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2)结合诗歌尾联,对“空”字加以赏析。
8.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
元好问
落红吹满沙头路。似总为、春将去。花落花开春几度。多情惟有,画梁双燕,知道春归处。 镜中冉冉韶华暮。欲写幽怀恨无句。九十花期能几许。一卮芳酒,一襟清泪,寂寞西窗雨。
(1)简析上片“落红吹满沙头路”的作用。
(2)从全词看,词人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行香子
许古①
秋入鸣皋,爽气飘萧。挂衣冠、初脱尘劳。窗间岩岫,看尽昏朝。夜山低,晴山近,晓山高。 细数闲来,几处村醪。醉模糊、信手挥毫。等闲陶写,问甚风骚。乐因循,能潦倒,也消摇②。
注 ①许古:金代中后期著名的谏官,性嗜酒,平生好为诗及书,曾任左拾遗、监察御史等职。后辞官归隐,这首词就是他归隐后所作。②消摇:同“逍遥”。
(1)词的上片寓情于景,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心情?
(2)本词中词人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下片词句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一)
1.(1)借景抒情。广袤的原野一望无际,天际的白云和远方的树林融为一色;天气寒冷,南飞的大雁正聚集在河滩上休憩。诗人借空旷萧索的环境与自由南飞的大雁,表达思乡而不得返乡的孤独愁苦之情。(如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亦可)
(2)①本诗的语言自然、朴素,如首联“三载”“不在家”等,用语浅显、直白。②思乡之情含蓄蕴藉。尾联以“京华”代指家乡,以“无限意”表达心中的万千感慨,不直言吐露思乡的悲切,但思乡之情已不言而明。
2.(1)词的上片借吕洞宾的典故以及洞庭湖深邃、广袤的景象,塑造了一个独立楼头、任风吹开衣襟的旷达、洒脱、豪情满怀的词人形象。
(2)作者通过“人间”与“君山一点”,“变尽”与“自古如今”,形成了反差与强烈对比,并由此联想到国家命运,表现了作者伤时忧国的情怀。
3.(1)主要运用侧面描写(或“从听觉的角度”),通过写诗人听到漏报三更、鼠出犬行等声音,从侧面描写出枕不成眠的情景,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悲凉。
(2)通过叙写壮年想报国而无门,晚年欲长寿而不得,转而要纵情山水,表达了诗人的超脱之意和激愤之情。
4.(1)听鹤唳,望秋山,赏绿萍,看青苔。
(2)环境幽静:听鹤唳和望秋山,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满池的绿萍,斑斑点点的青苔,静态的景物,更是环境幽静的体现。心境清静:没有徭役的烦扰,清闲;“料无车马客”,没有人事官场往来,心里清净。环境幽静是心境清静的折射,对“静趣”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
5.(1)“织”字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写得可见可感,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愁绪的繁密、杂乱与绵长。
(2)①通过“乡心缭乱”直抒胸臆,写思乡心绪之烦乱。②通过南归的鸿雁反衬离家之悲愁。③以景结情,通过秋风萧瑟、荻花遍开的苍凉景象,抒发了无穷无尽的凄凉乡思。(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6.(1)“蘸”是动词,拟人手法,写两岸的桃花蘸水而盛开;写出桃花鲜艳饱满的形态,烘托出生机盎然的美好春天的景象。
(2)刘诗写闺中女子的动作情态,抒写其在春日中的闲闷忧愁之情;徐诗则通过描写游人所见之景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7.(1)①动静结合,“雁飞”是动景,“白雪”是静景,动静结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大雪铺地、雁群南飞的景象,含蓄地传达出痛苦无奈之情。②视听结合,“雁飞”“白草”“雪”“黄榆”是目中所见,“笳”声是耳中所闻,调动视觉听觉,渲染了悲凉的氛围,给人身临其境之感。③色彩点染(或“色彩渲染”),“白”“黄”的色彩点染,写出了边地景色的苍凉凄清。(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2)“空”是“徒然、白白地”的意思,写出因为边城苦寒,五月还未见花开,因而妻子给自己寄来的春衣,白白空放在那里穿不着。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白花一番心意的疼惜和相思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身处苦寒边地的孤独与无奈。
8.(1)落花满地,点明暮春的时令特点,营造出哀怨、伤感的氛围,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2)全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去的伤感、年华已逝的感慨、幽怀无以言表的苦痛和孤独寂寞之情。落红满地,春天在不知不觉间转瞬即逝,而词人自己也如落花一般年华不在。此等伤感,词人无语诉幽怀,只能独自面对西窗之雨,一杯酒,一襟泪,寂寞抒怀。
9.(1)描绘了一幅秋高气爽、景色怡人的山中秋日图,抒发了词人刚刚从官场中解脱出来,重新投入大自然怀抱中的愉悦心情。
(2)词人的形象特点:放荡不羁、淡泊名利、率真自然、闲适洒脱。下片前四句写出了词人饮酒后的醉态,他放荡不羁,毫无拘束,纵横骋才。五、六句写词人言情言志,只为抒发情怀,并不为什么风骚之旨,表现了词人的洒脱。“乐因循”表现词人心性的率真自然,“能潦倒”表明心迹淡泊名利,“也消摇”表达出对闲适生活自得其乐、乐此不疲的生活态度。(性格特点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分析合理即可)
* 古代诗歌阅读(一)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九 日文 森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1)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颈联。(2)沈德潜评价此诗曰:“语不必深,自然蕴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