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姓的成语 (11个)
-
1
变姓埋名
- 成语拼音:
- biàn xìng mái míng
- 成语解释:
- 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不让别人知道
- 成语出处: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9回:“即将所有金银犒赏三军,涕泣起行,退居濮州雷夏泽中,变姓埋名,农樵为乐。”
-
2
二姓之好
- 成语拼音:
- èr xìng zhī hǎo
- 成语解释:
- 指两家困婚姻关系而成为亲戚。
- 成语出处:
- 《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济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
3
高姓大名
- 成语拼音:
- gāo xìng dà míng
- 成语解释:
- 询问人家姓名时的客气用语。同“高名大姓”。
- 成语出处: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五回:“宋江、花荣慌忙下马,扶起那两位壮士道:‘且请问二位壮士高姓大名?’”
-
4
更姓改名
- 成语拼音:
- gēng xìng gǎi míng
- 成语解释:
- 更:改变。指改换原来的姓名
- 成语出处: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自此更姓改名,削发披淄去了。”
-
5
改姓更名
- 成语拼音:
- gǎi xìng gēng míng
- 成语解释:
- 改换原来的姓名。多指为了隐瞒原来的身分。同“改名换姓”。
- 成语出处:
- 明 无名氏《闹铜台》楔子:“则今日辞别尊兄疾去忙,改姓更名离水乡。”
-
6
更姓改物
- 成语拼音:
- gēng xìng gǎi wù
- 成语解释:
- 指王朝更迭,改正朔,易服色。
- 成语出处:
- 《国语 周语中》:“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韦昭注:“更姓,易姓也。改物,改正朔、易服色也。”
-
7
改姓易代
- 成语拼音:
- gǎi xìng yì dài
- 成语解释:
- 谓朝代改换。泛指政权更替。
- 成语出处:
- 《宋书·符瑞志上》:“岁星入太微,内有兵乱,人主以弱。三者,汉改姓易代之异也。”
-
8
显姓扬名
- 成语拼音:
- xiǎn xìng yáng míng
- 成语解释:
- 谓显耀门第,传扬名声。
- 成语出处:
- 元·郑光祖《梅香》第一折:“使小姐振厥家声,又何须悬头刺股,积雪囊萤,那里也齐家治国,显姓扬名。”
-
9
异姓骨肉
- 成语拼音:
- yì xìng gǔ ròu
- 成语解释:
- 骨肉:血缘关系相同的人。虽然不同姓但像骨肉兄弟一样亲近
- 成语出处:
- 《魏书》:“尚自少侍从,尽诚竭节,虽云异姓,其犹骨肉。”
-
10
隐姓埋名
- 成语拼音:
- yǐn xìng mái míng
- 成语解释:
- 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
- 成语出处:
- 元 王子一《误入桃源》:“因此上不事王侯,不求闻达,隐姓埋名作庄家学耕稼。”
-
11
尊姓大名
- 成语拼音:
- zūn xìng dà míng
- 成语解释:
- “姓名”的尊称。
- 成语出处:
-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二回:“但不知令舅尊姓大名,目今为梁朝什么官职?”
* 第二个字是姓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