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的成语 (1082个)
-
481
景升豚犬
- 成语拼音:
- jǐng shēng tún quǎn
- 成语解释:
- 景升,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字。表与其子琦琮皆碌碌无为。故世人用“景升豚犬”谦称自己的子女。
- 成语出处:
- 清李渔《闲情偶寄 词曲 结枸》:“向忧伯道之忧,今且五其男,二其女,孕而未诞,诞而侍孕者,尚不一其人,虽尽属~,然得此以慰桑榆,不忧穷民之无告矣!”
-
482
经师易遇,人师难遭
- 成语拼音:
- jīng shī yì yù,rén shī nán zāo
- 成语解释:
- 经师:古代教官;人师:为人师表的人;遭:遇到。单纯传授知识的老师容易遇到,为人师表的人不容易的人难遇到
- 成语出处:
- 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昭曰:‘盖闻经师易遇,人师难遭。’”
-
483
经世之才
- 成语拼音:
- jīng shì zhī cái
- 成语解释:
- 经世:治理天下。旧时称治国安民的才能。
- 成语出处:
- 唐 杜甫《舟中上水遗怀》:“古来经济才,何事独罕有。”
-
484
经史子集
- 成语拼音:
- jīng shǐ zǐ jí
- 成语解释:
- 经:经书,儒家经典;史:史书;子:诸子百家著作;集:文集。指古代的经典著作。泛指古代典籍
- 成语出处:
- 《新唐书·艺文志》:“两都各聚书四部,以甲乙丙丁为次,列经史子集四库。”
-
485
惊世震俗
- 成语拼音:
- jīng shì zhèn sú
- 成语解释:
- 见“惊世骇俗”。
- 成语出处:
- 宋·王安石《余姚县海塘记》:“今世吏者,其愚也固不知所为,而其所谓能者,务出奇为声威,以惊世震俗。”
-
486
荆山之玉
- 成语拼音:
- jīng shān zhī yù
- 成语解释:
- 荆山:山名,此山产宝玉,据传和氏璧就出自此山。比喻极珍贵的东西。
- 成语出处:
- 三国 魏 曹植《与杨德祖书》:“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
487
敬天爱民
- 成语拼音:
- jìng tiān ài mín
- 成语解释:
- 敬奉天命,爱护百姓。
- 成语出处:
- 明·无名氏《下西洋》第一折:“方今圣人在位,圣智神聪,敬天爱民,豁达大度。”
-
488
鲸吞蚕食
- 成语拼音:
- jīng tūn cán shí
- 成语解释:
- 像鲸鱼吞食一口吞下,像蚕吃桑叶逐步侵占。比喻用各种手段侵吞
- 成语出处:
- 清 王韬《英宜保土》:“若土耳机三土一旦为俄所鲸吞蚕食,则地兼三海,拓疆万里。”
-
489
惊天动地
- 成语拼音:
- jīng tān dòng dì
- 成语解释:
- 惊:惊动;动:震撼。惊动上天;震动大地。形容声音极大或声势影响极大。
- 成语出处:
- 唐 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
490
惊天地泣鬼神
- 成语拼音:
- jīng tiān dì qì guǐ shén
- 成语解释:
- 惊:震惊。使天地为之震惊,使鬼神为之哭泣
- 成语出处:
- 清·汪琬《烈妇周氏墓表》:“然则匹妇虽微,及其精诚所激,往往动天地,泣鬼神,何可忽也?”
-
491
鲸吞虎据
- 成语拼音:
- jīng tūn hǔ jù
- 成语解释:
- 鲸吞:像鲸一样吞食;据:盘踞。像鲸鱼和老虎一样穷凶极恶地吞食与占据猎物。比喻吞并土地和财物
- 成语出处:
- 《旧唐书·萧铣等传论》:“自隋朝维绝,宇县瓜分,小则鼠窃狗偷,大则鲸吞虎据。”
-
492
惊涛骇浪
- 成语拼音:
- jīng tāo hài làng
- 成语解释:
- 惊:惊异;涛:大波浪;骇:惊吓。令人惊惧的大波浪。比喻险恶的环境、遭遇或艰难的考验。
- 成语出处:
- 唐 田颖《玉山常文集 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此所经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
493
鲸吞虎噬
- 成语拼音:
- jīng tūn hǔ shì
- 成语解释:
- 像鲸鱼和老虎一样吞食。多比喻吞并土地财物。宋·范仲淹《上执政书》:“前代乱离,鲸吞虎噬,无卜世卜年之意,故斯道久缺,反为不急之务。”明·张景《飞丸记·明廷张胆》:“他谋多中伤,威权明仗,鲸吞虎噬,谁敢拦挡?”清·徐芳《诺皋广志·寒空僧》:“先君子常言以桥
- 成语出处:
- 宋·范仲淹《上执政书》:“前代乱离,鲸吞虎噬,无卜世卜年之意,故斯道久缺,反为不急之务。”
-
494
荆天棘地
- 成语拼音:
- jīng tiān jí dì
- 成语解释:
- 荆、棘:带刺的灌木。天地间到处是荆棘。比喻处境艰险;障碍重重。
- 成语出处:
- 清 壮者《扫迷帚》:“一事不能做,寸步不能行,荆天刺地,生气索然。”
-
495
惊涛巨浪
- 成语拼音:
- jīng tāo jù làng
- 成语解释:
- 同“惊涛骇浪”。
- 成语出处:
- 清·李调元《大风渡黄河歌》:“我闻黄河天上来,惊涛巨浪相喧豗。”
-
496
惊涛怒浪
- 成语拼音:
- jīng tāo nù làng
- 成语解释:
- 同“惊涛骇浪”。
- 成语出处:
- 宋·韩拙《论观画别识》:“巅崖峻壁之间,一水飞出,如练千尺悬洒于万仞之下,有惊涛怒浪,涌竑腾沸,喷溅漂流。”
-
497
鲸吞蛇噬
- 成语拼音:
- jīng tūn shé shì
- 成语解释:
- 像鲸鱼和蛇一样吞食。比喻侵吞兼并。
- 成语出处:
- 清·鲁一同《秦论》:“秦人一出其师以挠山东,诸侯莫能支,鲸吞蛇噬,不及百年,天下席卷而入于秦矣。”
-
498
鲸涛鼍浪
- 成语拼音:
- jīng tāo tuó làng
- 成语解释:
- 犹言惊涛骇浪。
- 成语出处:
- 梁启超《覆金山中华会馆书》:“苟其不死也,则如从军者掷身于硝烟弹雨之间,航海者赌命于鲸涛鼍浪之窟,其不死自若也。”
-
499
经天纬地
- 成语拼音:
- jīng tiān wěi dì
- 成语解释:
- 经、纬:南北纵线为经;东西横线为纬;引申为治理、规划。比喻经营规划治理。形容人的才能极大。
- 成语出处:
- 《国语 周语》:“经之以天,纬之以地,经纬不爽,文之象也。”北周 庾信《拟连珠》:“盖闻经天纬地之才,拔山超海之力。”
-
500
泾渭不分
- 成语拼音:
- jīng wèi bù fēn
- 成语解释:
- 泾:渭水的支流;水清。渭:渭河;源出甘肃;流至陕西潼关入黄河;水浊。泾水渭水哪个清哪个浊都分不清。喻指是非、善恶、分辨不清。
- 成语出处:
- 唐 陆贽《又论进瓜果人拟官状》:“熏莸无辨,泾渭不分,二纪于兹,莫之能整。”
* jing成语,jing的成语,带jing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