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i的成语 (466个)
-
321
拾带重还
- 成语拼音:
- shí dài zhòng hái
- 成语解释:
- 相传唐宰相裴度少时游香山寺,拾得某妇人所遗下的三条宝带,这是她借来为父亲脱罪的,裴度守候着还了她。见宋丁用晦《芝田录 裴度》。后以喻拾到财物,物归原主,不占为己有。
- 成语出处:
- 相传唐宰相裴度少时游香山寺,拾得某妇人所遗下的三条宝带,这是她借来为父亲脱罪的,裴度守候着还了她。见宋·丁用晦《芝田录·裴度》。
-
322
山高海深
- 成语拼音:
- shān gāo hǎi shēn
- 成语解释:
- 比喻恩情深厚
- 成语出处:
-
323
瘦骨穷骸
- 成语拼音:
- shòu gǔ qióng hái
- 成语解释:
- 骸:身体。形容年老瘦弱的身躯
- 成语出处:
- 清·洪昇《长生殿·弹词》:“马嵬坡血污了天姿国色,江南路哭杀了瘦骨穷骸。”
-
324
四海承风
- 成语拼音:
- sì hǎi chéng fēng
- 成语解释:
- 指全国都接受教化。
- 成语出处:
- 《孔子家语 好生》:“舜之为君也,其政好生而恶杀,……化若四时而变物也。是以四海承风。”
-
325
四海承平
- 成语拼音:
- sì hǎi chéng píng
- 成语解释:
- 国家持久太平
- 成语出处: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9回:“当今四海承平,万方朝贡,有什么紧急事情,这等大惊小怪?”
-
326
四海鼎沸
- 成语拼音:
- sì hǎi dǐng fèi
- 成语解释:
- 四海:古人以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用以指全国各地;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
- 成语出处:
- 《三国志·蜀志·谯周传》:“既非秦末鼎沸之时,实有六国并据之势。”《晋书·祖逖传》:“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
327
涉海登山
- 成语拼音:
- shè hǎi dēng shān
- 成语解释:
- 渡过大海,攀登高山。形容旅程的艰苦,也形容行程连绵不断。亦作“涉水登山”。
- 成语出处:
- 唐·张说《贺示历书表》:“奉宣圣旨,内出新撰历书二十五卷,以示臣等,窃窥深奥,仰观英华,涉海登山,罔知攸际。”
-
328
苏海韩潮
- 成语拼音:
- sū hǎi hán cháo
- 成语解释:
- 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
- 成语出处:
- 清 孔尚任《桃花扇 听稗》:“蚤岁清词,吐出班香宋艳;中年浩气,流出苏海韩潮。”
-
329
四海皆兄弟
- 成语拼音:
- sì hǎi jiē xiōng dì
- 成语解释:
- “四海”指天下,全国。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样。
- 成语出处:
- 先秦·孔子《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
330
四海九州
- 成语拼音:
- sì hǎi jiǔ zhōu
- 成语解释:
- 指全中国。
- 成语出处: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回:“那人王乃四海九州之主,代天宣化,岂肯颠倒,强人所难。”
-
331
誓海盟山
- 成语拼音:
- shì hǎi méng shān
- 成语解释:
- 同“山盟海誓”。
- 成语出处: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六卷:“誓海盟山心已许,几番浅笑深颦。”
-
332
四海升平
- 成语拼音:
- sì hǎi shēng píng
- 成语解释:
- 升平:太平。天下太平。
- 成语出处:
-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寡人御极以来,幸喜四海升平,八方宁靖。”
-
333
四海他人
- 成语拼音:
- sì hǎi tā rén
- 成语解释:
- 谓没有亲戚关系。
- 成语出处:
- 元·尚仲贤《三夺槊》第三折:“俺虽然是旧忠臣,则是四海他人。”
-
334
四海为家
- 成语拼音:
- sì hǎi wéi jiā
- 成语解释:
- 原指帝王占有四海;统治全国。后指人漂泊不定;到处都可以当成家;也指志在四方;不恋故土。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故“四海”指全国各地。
- 成语出处: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帝本纪》:“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
-
335
四海一家
- 成语拼音:
- sì hǎi yī jiā
- 成语解释:
- 四海之内,犹如一家。形容天下一统。
- 成语出处:
- 战国·赵·荀况《荀子·议兵》:“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
-
336
豕亥鱼鲁
- 成语拼音:
- shǐ hài yú lǔ
- 成语解释:
- 《吕氏春秋 察传》载有“己亥”误作“三豕”的故事。晋葛洪《抱朴子 遐览》:“书字人知之,犹尚写之多误。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此之谓也。”后以“豕亥鱼鲁”谓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 成语出处:
- 《吕氏春秋·察传》载有“己亥”误作“三豕”的故事。晋葛洪《抱朴子·遐览》:“书字人知之,犹尚写之多误。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此之谓也。”
-
337
四海之内皆兄弟
- 成语拼音:
- sì hǎi zhī nèi jiē xiōng dì
- 成语解释:
- 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四海”指天下,全国。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样。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
338
杀鸡骇猴
- 成语拼音:
- shā jī hài hóu
- 成语解释:
-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它人。
- 成语出处: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3回:“俗话说得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
-
339
石烂海枯
- 成语拼音:
- shí làn hǎi kū
- 成语解释:
- 直到石头变土,海水干涸。比喻永久。
- 成语出处:
- 清·王维城《新乐府》之二:“报施适当非为过,虎头蛇尾事可耻,石烂海枯团体固。”
-
340
石泐海枯
- 成语拼音:
- shí lè hǎi kū
- 成语解释:
- 直到石头碎裂,海水干涸。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
- 成语出处:
- 清·倪会鼎《与人书》:“倘邀数行,与贵通家商此数种,传之通邑大都,此为寿我先人,虽石泐海枯,义存无斁。”
* hai成语,hai的成语,带hai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