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言不分的成语 (11个)
-
1
一概而言
- 成语拼音:
- yī gài ér yán
- 成语解释:
- 概:古代量粮食时刮平斗用的木棍;一概:一律。指处理事情或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
- 成语出处:
- 晋·葛洪《抱朴子·释滞》:“各从其志,不可一概而言也。”
-
2
混沌不分
- 成语拼音:
- hùn dùn bù fēn
- 成语解释:
- 混沌:亦作“浑沌”,古代寓言中的中央帝名。原意是借喻一切事物都应顺其自然。后常用以表示愚昧无知。
- 成语出处:
- 《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窃,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窃,七日而浑沌死。”
-
3
没日没夜
- 成语拼音:
- méi rì méi yè
- 成语解释:
- 犹言不分白天夜晚。
- 成语出处:
- 冰心《姑姑》:“我希望她遇见一位煞神般的婆婆,没日没夜的支使欺负她,才给我出这口气!”
-
4
耳食之言
- 成语拼音:
- ěr shí zhī yán
- 成语解释:
- 耳食:耳朵吃饭。比喻耳杂吃进去的不知滋味。不加分辨的;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
- 成语出处: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六国年表序》:“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
5
锱铢不爽
- 成语拼音:
- zī zhū bù shuǎng
- 成语解释:
- 犹言分毫不差。
- 成语出处:
- 清·周亮工《书影》卷八:“条分缕析,一一相配,而锱铢不爽也。”
-
6
司马称好
- 成语拼音:
- sī mǎ chēng hǎo
- 成语解释:
- 五代李瀚《蒙求》诗:“司马称好。”徐子光集注:“(后汉司马徽)口不谈人之短。与人语,莫问好恶,皆言好。有乡人问徽安否,答曰好。有人自陈子死,答曰大好。妻责之曰:人以君有德,故相告,何忽闻人子死,便言好!徽曰:卿言亦大好。”后因以喻指老好人是非不分,事理不
- 成语出处:
- 五代·李瀚《蒙求》诗:“司马称好。”徐子光集注:“(后汉司马徽)口不谈人之短。与人语,莫问好恶,皆言好。有乡人问徽安否,答曰好。有人自陈子死,答曰大好。妻责之曰:人以君有德,故相告,何忽闻人子死,便言好!徽曰:卿言亦大好。”
-
7
言高语低
- 成语拼音:
- yán gāo yǔ dī
- 成语解释:
- 说话不知轻重,没有分寸。
- 成语出处:
- 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三折:“店小二云:‘小人早晚言高语低,耽待些儿。’”
-
8
出位僭言
- 成语拼音:
- chū wèi jiàn yán
- 成语解释:
- 出:超出;僭:超越本分。超越自己的地位说出无权说或不应说的话
- 成语出处:
- 唐·柳宗元《上裴晋公度献唐雅诗启》:“出位僭言,惶战交积。”
-
9
哀而不伤
- 成语拼音:
- āi ér bù shāng
- 成语解释:
- 哀:悲哀;伤:伤害;妨害;悲痛过分。①感情适度;悲哀而不过度伤心。后用来形容诗歌;音乐等含优雅哀调;却又感情适度而不过分;具有中和美。②比喻言行适度或无伤大雅。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
10
不知进退
- 成语拼音:
- bù zhī jìn tuì
- 成语解释:
- 不知道应当前进还是应当后退。比喻无决断。也形容言语行动没有分寸。
- 成语出处:
- 汉 荀悦《汉纪 哀帝纪下》:“恐陛下有过失之讥,贤有小人不知进退之祸。”
-
11
雄辩高谈
- 成语拼音:
- xióng biàn gāo tán
- 成语解释:
- 辩论充分有力,言词豪放不羁。形容能言善辩。亦作“高谈雄辩”。
- 成语出处: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却说安老爷的话,一层逼进一层,引得邓九公雄辩高谈,真情毕露。”
* 关于言不分的成语 形容言不分的成语 描述言不分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