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救的成语 (13个)

1

远水不近火

成语拼音:
yuǎn shuǐ bù jiù jìn huǒ
成语解释:
比喻在遥远的地方或较长的时间以后;虽然能找到的办法;但不了眼前的急难。
成语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近火也。”
2

不暇

成语拼音:
zì jiù bù xiá
成语解释:
自己都来不及。指无力再帮助他人。
成语出处:
唐 杜甫《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寇形势图状》:“今残孽虽穷蹙日甚,自不暇,尚虑其逆帅望秋高马肥之便,蓄突围拒辙之谋。”
3

骖推食

成语拼音:
jiě cān tuī shí
成语解释:
骖: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下驾在车前两侧的马匹,换取食物送给急需的人。指以自己的财物他人之急。
成语出处:
宋·苏轼《洗玉池铭》:“维伯时父,吊古啜泣,道缝玉人,骖推食。”
4

民倒悬

成语拼音:
jiě mín dào xuán
成语解释:
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出来。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倒悬也。”
5

倒悬

成语拼音:
rú jiě dào xuán
成语解释:
比喻把人从危难中出来。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倒悬也。”
6

倒悬

成语拼音:
yóu jiě dào xuán
成语解释:
;倒悬:人被倒挂,比喻处境困难。比喻把人从危难中出来。
成语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倒悬也。”
7

急人之困

成语拼音:
jí rén zhī kùn
成语解释:
急:急;难。别人的困难。也作“急人之急”、“急人之难”、“急人之危”。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公子列传》:“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8

拔诸水火,登于衽席

成语拼音:
bá zhū shuǐ huǒ,dēng yú rèn xí
成语解释:
拔:拉出;诸:同“之于”;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人从水火中拉出来放到床上。比喻危难中的人们
成语出处:
明·宋濂《阅江楼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9

出于水火,登之衽席

成语拼音:
chū yú shuǐ huǒ,dēng zhī rèn xí
成语解释:
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人从水火中拉出来放到床上。比喻危难中的人们
成语出处:
章炳麟《致南京参议会论建都书》:“国维四固,安于泰山,出于水火而登之衽席,则其幸耳。”
10

斗水活鳞

成语拼音:
dòu shuǐ huó lín
成语解释:
语本《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后因以“斗水活鳞”比喻得到微薄的资助而眼前的危急。
成语出处:
语出《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11

东征西怨

成语拼音:
dōng zhēng xī yuàn
成语解释:
语本《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本谓商汤向一方征伐,则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来自己。后因以“东征西怨”谓帝王兴仁义之师为民除害,深受百姓拥戴。
成语出处:
语出《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
12

捐躯济难

成语拼音:
juān qū jì nàn
成语解释:
捐躯:牺牲生命;济:助。牺牲生命,以国家的危难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13

赖有此耳

成语拼音:
lài yǒu cǐ ěr
成语解释:
赖:依赖、倚靠。幸亏有一着(才得)。
成语出处:
《晋书·石勒载记》:“尝使人读《汉书》闻郦食其劝立六国后,大惊曰:‘此法当失,何得遂成天下!’至留侯谏,乃曰:‘赖有此耳。’”
* 关于解救的成语 形容解救的成语 描述解救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