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征不信的意思 无征不信的读音和出处

  • zhēng
  • xìn
更新时间:
2024年
成语名称:
无征不信
成语拼音:
[wú zhēng bù xìn]
成语解释:
没有验证的事不可相信。
成语出处:
《礼记·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
成语例句:
所谓夏礼、殷礼都已文献无征。“无征不信”,故他所重视的是“郁郁乎文哉”的周礼。★郭沫若《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二》
是否常用: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类型:
紧缩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無征不信
英文翻译:
not credible unless supported by evidence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无征不信”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紧缩式成语 为人处事的成语 主观的成语 W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没有 验证 不可 相信

成语无征不信

“无征不信”的单字解释

】:[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5.姓。[mó]见【南无】。
】:1.走远路(多指军队):征途。长征。2.征讨:出征。南征北战。3.政府召集人民服务:征兵。应征入伍。4.征收:征税。5.征用:征地。6.征求:征稿。征文。7.证明;证验:文献足征。信而有征。有实物可征。8.表露出来的迹象;现象:征候。象征。特征。“徵”
】:[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xìn]1.诚实,不欺骗:信用。信守。信物。信货。信誓旦旦。2.不怀疑,认为可靠:信任。信托。信心。信念。3.崇奉:信仰。信徒。4.消息:信息。杳无音信。5.函件:信件。信笺。信鸽。信访。6.随便,放任:信手(随手)。信步(随意走动,散步)。信笔。信意。7.同“芯2”。8.姓。                                       。[shēn]1.古同“”,舒展开。2.古同“”,表白。

“无征不信”的相关成语

“无征不信”的关联成语

“无征不信”造句

实证主义史学一方面继承了乾嘉史学“无征不信”、实事求是的考证原则,另一方面也吸收了西方实证主义史学提倡的进化史观。

原则就是,“无征不信”,“孤证不足为据”。

根据孔子的教导之一,就是无征不信,“述而不作”(《论语·述而》),也就是不凭造作,保持历史的真实性。

史语所“无征不信,实证求真”的精神,在其历史文物陈列馆中随处可见。

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

作者坚持“历史是实证科学,无征不信”的信条,通过史料梳理,得出蒋多数时候能取抗日积极态度的结论。

胡适本人主要是做历史的、文献的、文本的研究,所用的实证的方法,就是“有证据的”、“根据证据的探讨”,也即无征不信(《胡适的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