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闻不如眼见的意思 耳闻不如眼见的读音和出处
- 耳
- 闻
- 不
- 如
- 眼
- 见
- 更新时间:
- 2024年
- 成语名称:
- 耳闻不如眼见
- 成语拼音:
- [ěr wén bù rú yǎn jiàn]
- 成语解释:
- 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亲身感受比传闻可靠
- 成语出处:
- 《旧唐书 辛替否传》:“臣尝以为古之用度不时,爵赏不当,破家亡国者,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眼见。”
- 成语例句: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8回:“口说无凭,耳闻不如眼见。我背了马,且请师父亲去看看。”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语
- 感情褒贬:
- 中性成语
- 成语词性:
- 作宾语、定语、分句;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
- 结构类型:
- 主谓式成语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语
- 标准拼音:
- 繁体字形:
- 耳聞不如眼見
- 英文翻译:
- Seeing is better than hearing
- 成语故事:
- 成语接龙:
- “耳闻不如眼见”成语接龙
- 成语分类:
- 主谓式成语 六字成语 E开头的成语
- 成语关注:
- 听到 不如 看到 真实 可靠 比喻 感受 传闻
“耳闻不如眼见”的单字解释
【耳】:1.耳朵:耳聋眼花。耳闻目睹。2.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3.位置在两旁的:耳房。耳门。4.姓。5.而已;罢了:想当然耳。技止此耳。
【闻】:1.听见:听而不闻。耳闻不如目见。2.听见的事情;消息:见闻。新闻。奇闻。3.有名望的:闻人。4.名声:令闻。秽闻。5.用鼻子嗅: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6.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眼】:1.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通称眼睛。2.小洞;窟窿:泉眼。炮眼。拿针扎一个眼儿。3.(眼儿)指事物的关键所在:节骨眼儿。4.围棋用语,由同色棋子围住的一个或两个空交叉点。5.戏曲中的拍子:二黄慢板,一板三眼。6.用于井、窑洞:一眼井。一眼旧窑洞。
“耳闻不如眼见”的近义词
“耳闻不如眼见”的相关成语
耳闻不如眼见
耳闻不如目见
耳闻眼见
百闻不如一见
传闻不如亲见
千闻不如一见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耳听是虚,眼见是实
耳听是虚,眼见为实
目知眼见
不闻不问
耳闻目睹
耳闻目见
耳闻目击
耳闻目览
耳闻目染
耳闻是虚,眼观为实
耳闻眼睹
耳闻则诵
目睹耳闻
“耳闻不如眼见”的关联成语
耳字的成语
闻字的成语
不字的成语
如字的成语
眼字的成语
见字的成语
耳开头的成语
闻开头的成语
不开头的成语
如开头的成语
眼开头的成语
见开头的成语
er的成语
wen的成语
bu的成语
ru的成语
yan的成语
jian的成语
ewbryj的成语
“耳闻不如眼见”造句
尽管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耳闻不如眼见,亲眼见到这数万的玄阶魂器之后,龙辰的心跳不由加快了些,心神也不由自主的散出探向那些魂器。
终究耳闻不如眼见,当我真正看到了这口从小学起就牢记于心的天下名泉时,还是为它的清澈感到吃惊。
“耳闻不如眼见,没想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强。
耳闻不如眼见,当晚,罗老请我们坐船畅游两江四湖,斑斓的灯光将水系夜景勾勒得分外梦幻精致。
耳闻不如眼见,这幅画果真画得好,应该去学点长处!第二天,傅山先生就去了李财主家。
正所谓耳闻不如眼见,记者在漳州市各个车站的采访中,宽阔笔直的进站大道、万事俱备的站前广场等均给联合采访团一行的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围观的百姓眼睛都瞪直了,耳闻不如眼见,以前都只是听说,这次可见真的了,而且后备箱里还有十几包呢。
绝了!耳闻不如眼见,***英俊!
而拉斐尔是现代人,虽然听人描述过外面世界的混乱,但耳闻不如眼见,他对现实的感悟远远比不上摩信科。
来自西安的杨姓游客对记者说,“原本是抱着希望来看泉的,以为耳闻不如眼见,现在看来是眼见不如耳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