缾之罄矣維罍之恥的读音 缾之罄矣維罍之恥的意思
辞典解释缾之罄矣维罍之耻 píng zhī qìng yǐ wéi léi zhī chǐ 缾,小的酒器。罍,大的酒器。罄,尽。全句指缾没有酒了,是罍的耻辱。比喻父母不得其所,是儿子的耻辱。 《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缾之罄矣,维罍之耻。」
- 缾
- 之
- 罄
- 矣
- 維
- 罍
- 之
- 恥
“缾之罄矣維罍之恥”的读音
- 拼音读音:
- [píng zhī qìng yǐ wéi léi zhī chǐ]
- 汉字注音:
- ㄆㄧㄥˊ ㄓ ㄑㄧㄥˋ ㄧˇ ㄨㄟˊ ㄌㄟˊ ㄓ ㄔˇ
- 简繁字形:
- 缾之罄矣维罍之耻
- 是否常用:
- 否
“缾之罄矣維罍之恥”的意思
基本解释
辞典解释
缾之罄矣维罍之耻 píng zhī qìng yǐ wéi léi zhī chǐ ㄆㄧㄥˊ ㄓ ㄑㄧㄥˋ ㄧˇ ㄨㄟˊ ㄌㄟˊ ㄓ ㄔˇ 缾,小的酒器。罍,大的酒器。罄,尽。全句指缾没有酒了,是罍的耻辱。比喻父母不得其所,是儿子的耻辱。
《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缾之罄矣,维罍之耻。」
网络解释
“缾之罄矣維罍之恥”的单字解释
【缾】:同“瓶”。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罄】:完;尽:罄其所有。罄竹难书。
【矣】:1.用在句末,跟“了”相同:由来久矣。悔之晚矣。2.表示感叹:大矣哉。
【維】:同“维”。
【罍】:古代一种酒器,多用青铜或陶制成。口小,腹深,有圈足和盖儿。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恥】:同“耻”。
“缾之罄矣維罍之恥”的相关词语
* 缾之罄矣維罍之恥的读音是:píng zhī qìng yǐ wéi léi zhī chǐ,近义词,组词,造句等解释。缾之罄矣維罍之恥的意思:辞典解释缾之罄矣维罍之耻 píng zhī qìng yǐ wéi léi zhī chǐ 缾,小的酒器。罍,大的酒器。罄,尽。全句指缾没有酒了,是罍的耻辱。比喻父母不得其所,是儿子的耻辱。 《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缾之罄矣,维罍之耻。」
辞典解释
缾之罄矣维罍之耻 píng zhī qìng yǐ wéi léi zhī chǐ ㄆㄧㄥˊ ㄓ ㄑㄧㄥˋ ㄧˇ ㄨㄟˊ ㄌㄟˊ ㄓ ㄔˇ缾,小的酒器。罍,大的酒器。罄,尽。全句指缾没有酒了,是罍的耻辱。比喻父母不得其所,是儿子的耻辱。
《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缾之罄矣,维罍之耻。」
【缾】:同“瓶”。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罄】:完;尽:罄其所有。罄竹难书。
【矣】:1.用在句末,跟“了”相同:由来久矣。悔之晚矣。2.表示感叹:大矣哉。
【維】:同“维”。
【罍】:古代一种酒器,多用青铜或陶制成。口小,腹深,有圈足和盖儿。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恥】:同“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