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贯之的意思 一以贯之的读音和出处
- 一
- 以
- 贯
- 之
- 更新时间:
- 2024年
- 成语名称:
- 一以贯之
- 成语拼音:
- [yī yǐ guàn zhī]
- 成语解释:
- 用一种学说贯穿一切事物;也有自始至终贯彻到底的意思。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 成语例句:
- 据谷超豪等人回忆,凡遇应当参加的讨论会,苏先生向来是风雨无阻,几十年间一以贯之。(刘征泰《苏步青》)
- 是否常用:
- 感情褒贬:
- 中性成语
- 成语词性:
- 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宾语;含褒义
- 结构类型:
- 紧缩式成语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语
- 标准拼音:
- 繁体字形:
- 一以貫之
- 英文翻译:
- one principle runs through it all
- 成语故事:
- 成语接龙:
- “一以贯之”成语接龙
- 成语分类:
- 四字成语 一的成语 紧缩式成语 一开头的成语 Y开头的成语
- 成语关注:
- 学说 贯穿 事物 也有 贯彻 意思
“一以贯之”的单字解释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以】:1.用;拿:以少胜多。晓之以理。赠以鲜花。2.依;按照:以次。以音序排列。3.因:何以知之?。不以人废言。4.表示目的:以广视听。以待时机。5.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以厚,地广以深。7.姓。8.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三日以后。县级以上。长江以南。五千以内。二十岁以下。
【贯】:1.穿;贯通:如雷贯耳。学贯古今。2.连贯:鱼贯而入。累累如贯珠。3.旧时的制钱,用绳子穿上,每一千个叫一贯:万贯家私。4.世代居住的地方:籍贯。乡贯。5.事例;成例:一仍旧贯。6.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一以贯之”的反义词
“一以贯之”的近义词
“一以贯之”的相关成语
“一以贯之”的关联成语
一字的成语
以字的成语
贯字的成语
之字的成语
一开头的成语
以开头的成语
贯开头的成语
之开头的成语
yi的成语
yi的成语
guan的成语
zhi的成语
yygz的成语
一以什么什么的成语
一什么贯什么的成语
一什么什么之的成语
什么以贯什么的成语
什么以什么之的成语
什么什么贯之的成语
“一以贯之”造句
政策一旦实施,就要一以贯之。
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一以贯之的根本精神.
“热诚守信,美化大众”是公司一以贯之的服务宗旨.
“要想晚上能睡得踏实,精致的外观与高品质必须一以贯之。”他将用户需求置于工程便利之上,为此他曾坚持第一代苹果机不装排风扇,这样机器就是无噪音的了。
不管你利用哪段时间做祷告,但必须一以贯之。把这段时间在你的日历本标出了;就像跟任何人约会一样在约定的时间里向圣父倾诉。同样也与主耶稣约定!
时间,精力和创造力是需要一以贯之.
在适当的年龄教给孩子相应礼节,并在童年时期一以贯之地巩固,这是教会孩子懂礼貌的最有效的一个方法。
而在这些人中,却又有一个人仍旧保持着一以贯之的信心。
另外,自变法伊始,严行律令一以贯之,无论是太子或公子,均与民同罪。
古为今用”和中西比较之上,就使全书具备了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即在坚持传统礼仪反对西化的同时,发扬传统礼仪中的合理因素,以激清扬浊,匡谬正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