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研庐的诗句(谁有山水诗)

1.谁有山水诗

王维、李白这两颗唐代诗坛的超级巨星,几乎同时降生于盛唐,又几乎同时陨落于大唐帝国大伤元气于安史之乱而逐渐走向衰败的转折时期。

此二诗人主要的创作活动时期都是在最能代表盛唐精神的开元年间。他们一生在山水诗上均投以极大精力,且都获得了极大成功。

非常有意思也非常有意义的是,此二家山水诗风格歧异两极,一个冲和淡远,一个则清雄瑰奇,表现出大相径庭的美学趣味,各自代表了一个完整的审美创造模式,而又以两种迥然有异的美学形态生动地表现出盛唐面影,成为盛唐之正音。 我们的不少研究,热衷于在时代精神上发微,以对应诗人诗风而求解原因,这似乎并不错。

可是,假如较比王李现象,则很难自圆了,更不用说获取深刻而可靠的结论。“一个作家的风格是他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歌德语),而影响“内心生活”形成的因素里则大有比时代精神更为深刻、更有主导作用的内容。

这正是我们所要寻找的差异二人诗风的最本质最独特也是最深层次的秘密。因此,我们把研究的重心落实在“内心生活”诗性外化的心象呈示形态之上了。

诗人在人世间的人生态度,不外醉与醒两种。当代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在其《艺境》一书中指出:“诗人善醒,他能透彻人情物理,把握世界人生的真境实相,散播着智慧,那由深心体验所获得的晶莹的智慧。”

他认为:“诗人更能醉,能梦。由梦由醉,诗人方能暂脱世俗,超越凡近,深深地坠入这世界人生的一层变化迷离、奥妙惝恍的境地……”⑴ 诗人醒与醉的状态,大凡出现在诗人参与政治而又往往是在政治失败之后,是一种人生境界,也是审美态度。

王维、李白活动于有唐一代的最鼎盛时期,生活于建功立业情绪普遍高涨的年代,王李二人均有异常强烈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的政治宏抱和功名自信,一个是“忘身辞风阙,报国取龙庭”(《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一个则“壮士怀远略,志存解世纷”(《送张秀才从军》)。这种对于政治的执著,使他们的命运结局必然无异于千古热衷政治的仕人而归于冒险性和悲剧性。

而且,在其政治失败之后,也必然走着千古失意文人相同的放浪山水以自疗创伤的一路,而不会如西方斗士在战得遍体鳞伤之后则逃到女人身边而接受抚慰。诚然,王维李白二人也自然找不到比山水更合适温存失败之心的途径。

这两个政治失败者和山水癖好者,因为失败性质上的不同,在与山水的关系上也表现出极大的差异。王维主要是精神上的失败,其仕途尚算得上是比较亨通的,只是有过早年“被出济州”和“晚景陷贼”的两次惊吓,故而有其历史上鲜见的且仕且隐的潇酒。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入空门不得销”(《叹白发》),他是主动走向山林和禅宗的,身居庙堂之高而心在山石林泉。李白往往只凭一时的热情而轻率行事,缺乏理智的清醒。

他是被强推入山林的,显得有些悲壮因此,信心十足的李谪仙也不无尴尬且悲观地自叹:“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赠蔡山人》)。他早年仗剑远游而终于圆了中年高歌进京之梦,短暂的两年待诏翰林而被赐金放还,诗人在很不情愿地离开官场之后仍念念不忘再起于东山,还出现了至老请缨入幕永王以致获罪流放夜郎的惨遇。

李白兼有官场和精神两种失败。因此,“李白个性形成不能从自然界找原因,只能从社会和社会历史中找原因。”

⑵正是这种社会历史原因,使王李二人的政治面貌和处境地位出现了本质差异,进而形成了一醒一醉的人生态度,而在各自的山水诗中凝淀下来时,则成为张扬和具象各美学个性的风格标志。 《苕溪渔隐丛话》引《后湖集》云:“观其(维)诗,知其蝉脱尘埃之中,浮游万物之表者也。”

王维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这种终极关怀的超越境界,形象地表明其“醒”的程度。在李白和杜甫等济世肠热时,王维早就倦飞知归了。

张九龄罢相标志着唐王朝开明政治的结束,也是正义正直的王维厌倦政治的开始,其早年游侠时的政治热情再也激励不起来了。但是,政治的凶险,并未使他彻底揖别官场。

而是身心分离,混迹于官场之内,而宅心于天地之外,表现出独特的观时处世的醒者智慧。因此,他认为陶潜之不足取,是在于其尚未脱俗,尚未到达真正“醒”者的境界。

在王维目中,道无不在,何必讲究是丰草长林还是官署门衙呢!关键在于自我主观精神的顿悟,而不在乎形式上的放弃还是追求。他不执著入,也不执著出;无所谓入,也无所谓出。

很少有如李白的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著和热情,以不执着任何世俗的态度对待世俗,正所谓“以天地之胸怀来处理人间事务”,“以道家精神来从事儒家业绩”(冯友兰语)。 王维的醒,也是政治压迫的结果。

他在多道诗中自述了这种醒的过程和醒后的状态。比如其诗中曾云:“少年不足言,识道年已长。

事往安可悔,余生幸能养。誓从断荤血,不复婴世纲。

浮名寄缨,空性无羁鞅。……”他把少年奋发进取的热情和努力也加以否定,视为可悔之稚行,而发誓“一心在法要”,“不复婴世纲”。

王维很快就在心理上调整成功,达到了人生价值的转换,“虚己以应物”,表现出乐天无为的人生机智和随缘任运的用世态度。不执著功利,。

2.关于庐山的诗句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谢灵运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

但欲淹昏旦,遂复经圆缺。

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

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题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瀑布

江 为

庐山正南面,瀑布古来闻。

万里朝沧海,千寻出白云。

寒声终自远,灵派孰为分。

除邓天台后,平流莫可群。

题西林壁

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庐山瀑布

徐凝

瀑布瀑布千丈直,

雷奔入海不蹔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

一条界破青山色。

江上送客游庐山

张 继

楚客自相送,

沾裳春水边。

晚来风信好,

并发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

云开瀑布泉。

惬心应在此,

佳句向谁传。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

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

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

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

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

日暮空闻钟。

庐山独夜

元稹

寒空五老雪,

斜月九江云。

钟声知何处?

苍苍树里闻。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

我本楚狂人,狂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望庐山五老峰

李 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

吾将此地巢云松。

有关研庐的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