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国风诗句(歌颂国风的诗歌需要,很急,朗诵的)

1.歌颂国风的诗歌需要,很急,朗诵的

香山红叶是什么使人柔肠寸断是什么让人忘返留连是什么令人陶醉不已是什么留给人永久的怀念啊,香山红叶你使爱情如此浪漫你让人生这样痴情你把秋天点缀得绚烂多彩不,你不是红叶你是一颗相思的心血红的颜色是你的赤诚凝固的霜花是你的圣洁相逢时,你是一根多情的丝缕热恋中,你是一片热爱的盟誓离别了,你是一份沉重的思念分手后,你是一段珍贵的记忆而真正的你只不过是一片叶子一片经历过风刀霜剑的叶子一片被白雪辉映得更加鲜红的叶子秋天死了,而你还活着在严冬的冰雪里褪尽了你的红颜消尽了你的芬芳直至憔悴了你彩虹般艳美的身躯春天来了翠绿的叶子又铺满香山人们却视而不见还是期待着你--秋天的红叶 望月望着月亮的时候常常想起你望着你的时候常常想起月亮世界上最美的是月亮比月亮更美的是你没有你的日子里我常常望着月光那溶溶的月色就像你的脸庞月亮慰藉着我的心我的泪水浸湿了月光月亮在天上我在地下就像你在海角我在天涯月亮升得再高也高不过天你走得多么远也走不出我的想念。

有关国风的诗句,国风的诗句,描写国风的诗句

2.求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诗

1、南区----《周南》、《召南》、《陈风》:“二南,其地在南阳(今河南西南部、湖北北部)、南郡(今湖北江陵),二南之地后被楚国吞并,故有人称之为《楚辞》之源。

《二南》诗中,多表现女性劳动、恋爱、思夫等生活与情感,还有一些礼俗诗(贺新婚、祝多子等)。陈地在今河南淮阳、柘城和安徽亳县一带。

《陈风》多半是关于恋爱婚姻的诗,《汉书·地理志》:‘妇人尊贵,好祭祀用巫,故俗好巫鬼,击鼓于宛丘之上,婆娑于枌树之下,有太姬歌舞遗风。’二南与陈地最近南楚,受楚地南方文化之浸染最明显。

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故二南之诗,感物兴怀,引辞表旨,譬物连类,比兴二体,厥制亦繁,构造虚词,不标实迹,与二雅迥殊。至于哀窈窕而思贤才,咏汉广而思游女,屈宋之作,于此起源。”

作品注重物色刻划,细致贴切;抒情真切,直率炽热;繁弦促节,多回旋往复之调。”(注:引用网络资料)。

2、西区----《秦风》、《豳风》:“秦国原居甘肃天水,后渐东扩,占据陕西一带,平王东迁后,西周王畿和豳地归秦所有。《汉书·地理志》:“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

《秦》诗中多尚武精神、杀伐之音,朱熹《诗集传》:“秦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死。”清新朴素,简洁质实,刚毅健朗。”

(注:引用网络资料)。 3、北区----《魏风》、《唐风》:“魏在今山西芮城一带;唐在今山西中部,后改称晋。

朱熹《诗集传》:“唐风土瘠民贫,勤俭质朴,忧思深远。""魏地狭窄,民俗俭啬。”

土地贫瘠,人民困窘,纤俭习事的地域特征与风尚,使其讽谕现实的精神尤为突出,多讽刺、揭露性的诗篇,自古学者称《魏》、《唐》多“变风”。质朴率直,自然朗畅,多沉郁悲慨之气。”

(注:引用网络资料)。 4、中区----《郑风》、《卫风》、《邶风》、《鄘风》、《王风》、《桧风》、《曹风》:“邶和鄘都是卫邑名,同属一地,卫风之地在今河北磁县、濮阳,河南安阳、淇县、汲县、开封、中牟等地。

郑国的都城新郑,在今河南郑州一带。王即王都的简称,平王东迁洛邑,在今河南洛阳一带。

崔述《读风偶识》:“幽王昏暴,戎狄侵凌;平王播迁,家室飘荡”诗多有乱离悲凉之气。曹在今山东西南菏泽、定陶、曹县一带,位于齐、晋之间。

桧在今河南密县一带,两个都是小国,存诗很少。魏源《诗古微》:‘三河为天下之都会,卫都河内,郑都河南,故齐、晋图伯争曹、卫,晋、楚图伯争宋、郑,战国纵横争韩、魏。

……据天下之中,山河之会,商旅之所走集也。……商旅集则货财盛,货财胜声色辏。

’《汉书·地理志》:‘土陿而险,山居谷汲,男女亟聚会,故其俗淫。……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

’郑卫处商业中心,交通便利,文化心态较为开放,男女交往自由,相与咏歌,各言其情。故郑卫之风尤多情诗,善于即景生情,委婉细腻,情真意切。

重利轻义、游媚富贵的风习,又使郑卫犹多弃妇冤妇之调。另一类风诗,或抒黍离之悲,或刺昏君无道,感叹世事人生,悲郁凄恻。”

国风,诗句

3.诗经·风的诗句

1.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扬扬,可以乐饥。《诗经·陈风·衡门》

译:陈国城门的下方,游玩休息很理想;泌丘泉水淌啊淌,清流也可充饥肠。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里小岛上。文静美丽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译: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儿在何处?在那河的那一旁。

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译: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

5.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译:手指纤纤如嫩荑,皮肤白皙如凝脂,美丽脖颈像蝤蛴,牙如瓠籽白又齐,额头方正眉弯细。微微一笑酒窝妙,美目顾盼眼波俏。

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译:了解我的人,能说出我心中忧愁;不了解我的人,以为我有什么要求。高远的苍天啊,这(了解我的)人是谁?

7.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译:风雨天气阴又冷,雄鸡喔喔报五更。丈夫已经归家来,我心哪能不安宁?诗经

8.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译:你的衣领色青青,我心惦记总不停。

9.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译:美君子文采风流,似象牙经过切磋,如美玉经过琢磨。

10.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送我一只大木瓜,我以美玉来报答。不仅仅是为报答,表示永远爱着她。(注:风诗中,男女定情后,男多以美玉赠女。)

11.死生契阔(qìkuò),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译:生生死死离离合合,(无论如何)我与你说过。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

12.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陈风·月出》

译:月亮出来亮皎皎,月下美人更俊俏。

13.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译:大老鼠啊大老鼠,别再吃我种的黍。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生活你不顾。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的新乐土。(这里把剥削阶级比作老鼠)

14.式微式微,胡不归!《诗经·国风·邶风·式微》

译:天渐渐黑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15.交交黄鸟,止于桑。《诗经·国风·秦风·黄鸟》

译:黄雀叽叽,飞来桑树上。

16.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17.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诗经·国风·唐风·绸缪》

译:把柴草捆得更紧些吧,那三星高高的挂在天上。今天是个什么样的日子呀?让我看见如此好的人呀。你呀你呀,你这样的好,让我该怎么办呀?

18.匪汝之为美,美人之贻。《诗经·国风·邶风·静女》

译:不是认为荑美丽,因是美人的赠贻。

19.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译:为人却没有道德,不死还有什么意思。

20.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译:心中的幽怨抹不掉,好像没洗的脏衣裳。静下心来思前想,只埋怨飞无翅膀。

21.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译:汉水滔滔深又阔,水阔游泳力不接。汉水汤汤长又长,纵有木排渡不得。

22.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译:当年山盟又海誓,哪料反目竟成仇。不要再想背盟事,既已恩绝就算了。

4.《诗经》的国风是一种什么类型的诗歌

《诗经》中的“国风”本是乐歌,本来是那个时代的通俗文学,经过孔子整理,到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并加以解释之后,就化俗为雅了。周朝有许多民间歌谣,这些歌谣的作者大都是平民。据说这些诗歌经过专人采集后,由掌管音律的乐官、太师修正、加工,再演奏给天子听,以观风俗,知得失,这就是《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 区的乐调。国是地区、方域之意。十五国风160篇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 周南、召南、豳都是地名,王是指东周王畿洛阳,其余是诸侯国名,十五国风即 这些地区的地方土乐。国风中,豳风全部是西周作品,其他除少数产生于西周外, 大部分是东周作品。

国风中的作品,更多针对战争徭役,婚姻恋爱等生活抒发诗人 的真实感受,在对这些生活侧面的具体描述中,表现了诗人真挚的情感,鲜明的个性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艺术特点,表现在赋、比、兴的手法 句式的章法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无论是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 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 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赋运用得十分广泛普遍,能够很好地叙述事物,抒写感情。赋是一种基本的表现手法,赋中用比,或者起兴后再用赋,在《诗经》中是很常见的。赋可以叙事描写,也 可以议论抒情,比兴都是为表达本事和抒发情感服务的,在赋、比、兴三者中,赋是基础。

《国风》中比的运用也很广泛,比较好理解。其中整首都以拟物手法表达感情的比体诗,如《豳风·鸱鸮》、《魏风·硕鼠》、独具特色; 而一首诗中部分运用比的手法,更是丰富多彩。《卫风·硕人》,描绘庄姜之美, 用了一连串的比:“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分别以柔嫩的白茅芽、冻结的油脂、白色长身的天牛幼虫、白而整齐的瓠子、宽 额的螓虫、蚕蛾的触须来比喻美人的手指、肌肤、脖颈、牙齿、额头、眉毛,形 象细致。“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两句动态描写,又把这幅美人图变得生动鲜活。以具体的动作和事物来比拟难言的情感和独具特征的事物,在《诗经》中也很常见。“中心如醉”、“中心如噎”(《王 风·黍离》)。大量用比,表明诗人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够以具体形象的诗歌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再 现异彩纷呈的物象。

“兴”的运用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只是在开关起调节韵律、唤 情绪的作用,兴句与下文在内容上的联系并不明显。《国风》中更多的兴句, 与下文有着委婉隐约的内在联系。或烘托渲染环境气氛,或比附象征中心题旨, 构成诗歌艺术境界不可缺的部分。《郑风·野有蔓草》写情人在郊野“邂逅相遇”: 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清秀妩媚的少女,就像滴着点点露珠的绿草一样清新可爱。而绿意浓浓、生 趣盎然的景色,和诗人邂逅相遇的喜悦心情,正好交相辉映。兴句与所咏之词通过艺术联想前后相承,是一 种象征暗示的关系。《诗经》中的兴,很多都是这种含有喻义、引起联想的画面。 比和兴都是以间接的形象表达感情的方式,后世往往比兴合称,用来指《诗经》 中通过联想、想象寄寓思想感情于形象之中的创作手法。

楼主你考研啊?呵呵

5.求《诗经.国风》的任意八首,及每首的翻译和赏析

哈哈~你是8中的哈?! 诗经·国风·桃夭 【原文】 桃之夭夭①,灼灼其华②。

之子于归③,宜其室家④。 桃之夭夭,有⑤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⑥。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 桃树含苞满枝头, 花开灿烂如红霞。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树含苞满枝头, 果实累累坠树丫。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树含苞满枝头, 桃叶茂密色葱绿。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读解】 一首简单朴实的歌,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

歌中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夸张铺垫,平平淡淡,就像我们现在熟悉的、谁都能唱的《一封家书》、《同桌的你》、《小芳》一类的歌。 魅力恰恰就在这里。

它符合天地间一个基本的道理:简单的就是好的。 正如女子化妆,粉黛轻施的淡妆总有无穷的神韵,没有的地方总觉得有,有的地方总觉得没有。

浓妆艳抹,厚粉浓膏,不仅艳俗,而且拒人于千里之外,让人疑心厚重的脂粉底下有多少真实的货色,或许卸下妆来是半老徐娘一个或满脸雀斑。 简单是质朴,是真实,是实在,是亲切,是萦绕心间不能忘却的情思。

刻意修饰是媚俗,是虚伪,是浮泛,是浅薄,是令人生厌,是古人常说的恶俗。 简单质朴既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也是艺术的一种境界,并且是至高的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诗经·国风·唐风·蟋蟀》 蟋蟀在堂, 岁聿其莫。① 今我不乐, 日月其除。

② 无已大康,③ 职思其居。④ 好乐无荒,⑤ 良士瞿瞿。

⑥ 蟋蟀在堂, 岁聿其逝。⑦ 今我不乐, 日月其迈。

⑦ 无已大康, 职思其外。 好乐无荒, 良士蹶蹶。

⑧ 蟋蟀在堂, 役车其休。⑨ 今我不乐, 日月其慆。

⑩ 无已大康, 职思其忧。 好乐无荒, 良士休休。

⑾ 【译文】 蟋蟀在堂屋, 一年快要完。 今我不寻乐, 时光去不返。

不可太享福, 本职得承担。 好乐事不误, 贤士当防范。

蟋蟀在堂屋, 一年将到头。 今我不寻乐, 时光去不留。

不可太享福, 其他得兼求。 好乐事不误, 贤士该奋斗。

蟋蟀在堂屋, 役车将收藏。 今我不寻乐, 时光追不上。

不可太享福, 多将忧患想。 好乐事不误, 贤士应善良。

【赏析一】 就诗论诗,本篇劝人勤勉的意思非常明显,可是《毛诗序》偏说是“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悯)之,欲其及时以礼自虞(娱)乐也”。

清方玉润驳得好:“今观诗意,无所谓‘刺’,亦无所谓‘俭不中礼’,安见其必为僖公发哉?《序》好附会,而又无理,往往如是,断不可从。”(《诗经原始》)对《诗序》说纠正较早的当是宋王质,其《诗总闻》指出“此大夫之相警戒者也”,而“警戒”的内容则是“为乐无害,而不已则过甚。

勿至太康,常思其职所主;勿至于荒,常有良士之态,然后为善也”。释语达理通情,符合原诗。

较他说为胜。拙著《诗经选注》定本篇为“劝人勤勉的诗”,即是受王质说启发。

本篇三章意思相同,头两句感物伤时。诗人从蟋蟀由野外迁至屋内,天气渐渐寒凉,想到“时节忽复易”,今年已到了岁暮。

古人常用候虫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来表示时序更易,《诗经·豳风·七月》写道:“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九月在户”与本诗“蟋蟀在堂”说的当是同一时间。

《七月》用夏历,本诗则是用周历,夏历的九月为周历十一月。本篇诗人正有感于十一月蟋蟀入室而叹惋“岁聿其莫”。

首句丰坊《诗说》以为“兴”,朱熹《诗集传》定为“赋”,理解角度不同,实际各有道理。作为“兴”看,与《诗经》中一些含有“比”的“兴”不同,它与下文没有直接的意义联系,但在深层情感上却是密不可分的,即起情作用。

所以从“直陈其事”说则是“赋”。从触发情感说则是“兴”。

这一感物惜时引出述怀的写法,对汉魏六朝诗影响很大,《古诗十九首》中用得特多,阮籍《咏怀八十二首》亦常见,如其第十四首(依《阮籍集校注》次第): 开秋肇凉气,蟋蟀鸣床帷。感物怀殷忧,悄悄令心悲。

多言焉所告,繁辞将诉准…… 开头与下文若即若离,与《蟋蟀》起句写法一脉相承,只是这里点明了“感物”的意思,而《蟋蟀》三、四句则是直接导入述怀:诗人由“岁莫”引起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宣称要抓紧时机好好行乐,不然便是浪费了光阴。其实这不过是欲进故退,着一虚笔罢了,后四句即针对三、四句而发。

三章诗五、六句合起来意思是说:不要过分地追求享乐,应当好好想想自己承当的工作,对分外事务也不能漠不关心,尤其是不可只顾眼前,还要想到今后可能出现的忧患。可见“思”字是全诗的主眼,“三戒”意味深长。

这反覆的叮嘱,包含着诗人宝贵的人生经验,是自儆也是儆人。最后两句三章联系起来是说:喜欢玩乐,可不要荒废事业,要像贤士那样,时刻提醒自己,做到勤奋向上。

后四句虽是说教,却很有分寸,诗人肯定“好乐”,但要求节制在限度内,即“好乐无荒”。这一告诫,至今仍有意义。

本诗作者,有人根据“役车其休”一句遂断为农民,其实是误解,诗人并非说自己“役车其休”,。

有关国风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