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不修边幅之诗句(有一首诗是描写诗人不修边幅,庭院杂乱不堪)
1.有一首诗是描写诗人不修边幅,庭院杂乱不堪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看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南山,即庐山,当时是佛教、道教云集的胜地。
(1)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逗而地字作坚决地转折。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逗人境地中独享安闲的缘由。五---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逗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地中自有逗悠然地的心境。收尾两句抒发感情:逗忘言地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2)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逗悠然见南山地好的,也有认为逗悠然望南山 地好的。逗见地字好,逗见地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逗悠然地情态,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逗望地字好--逗望地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诗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逗独地字,两个逗异地字,渲染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
2、有人评价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地两句诗在全诗中逗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地,这三四句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 ,显得深沉含蓄。 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逗遥知地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诗人把逗我思人地的情绪,折射为逗人思我地的幻觉,似乎自己逗独在异乡为异客地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逗少一人地的缺憾更须体贴。这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
希望可以帮到你!
2.昨日一滴相思泪 全首诗是什么
昨日一滴相思泪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对联,而不是诗,这昨日是苏小妹用于讽刺哥哥苏轼脸长的句子。
相传苏小妹同其兄苏轼一样,擅诗喜联,开朗活泼,好开玩笑、斗嘴相讥。一日,苏轼吟出一联讥笑小妹凸额:莲步未离香格下,额头已到画堂前。意思是说妹妹脚跟还没出闺房内,额头就已到画走廊了。
苏小妹一听,于是回敬上诗句:昨日一滴相思泪,今日方流到腮边,意思是说苏轼去年的一滴眼泪,到现在才流到嘴边,这脸也实在太长了。
此联还有不同的版本:
娇躯未离香闺内,额角已到画堂前;(苏轼)
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方流到口边。(苏小妹)
扩展资料:
“昨日一滴相思泪”——苏小妹人物故事
据传苏小妹从小就受与两个哥哥比才斗嘴,常以诗、联相嬉,兄妹间戏谑起来,百无禁忌,常常是语带双关,尖酸克薄、斗狠斗绝。
传说苏小妹长得肥瘦相宜,樱桃丹唇,圆脸大眼,凸额突颚凹眼,一副天真、慧黠的样子。苏东坡长得满腮胡须,肚突身粗,穿着宽袍大袖的衣服,不修边幅,不拘小节。于是兄妹间经常展开口战,一次苏东坡拿小妹的凸额出上句戏之。
苏小妹抓着哥哥长脸的特点,以下句回敬之。苏东坡一听,见占不到便宜,接着又吟出一诗: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试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嘻嘻一笑,当即又反唇相讥道:
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
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据说,苏小妹为了找到如意郎君,曾以文选婿。当时消息一传出,呈文求婚者不计其数。其中有一豪门公子叫方若虚,他对小妹倾慕已久,闻讯后连忙应选。他呈上得意诗文若干篇,谁知小妹一看,淡如白水,便提笔在上面批了一联:笔底才华少,胸中韬略无。
苏东坡看到小妹的对联,可急坏了。方府豪门是得罪不起的,为了避免是非,便悄悄在小妹的联语后面各添一个字,把对联改成:笔底才华少有,胸中韬略无穷。 方若虚读后真是欣喜若狂,他急于要见苏小妹以表衷肠。
苏东坡知道小妹根本看不上他,生怕玩笑开大了不好收场,急忙托故阻止,说:"我妹妹文才是有些,但其貌不扬,脸长,额突,不信我给你念首诗便知: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未出房门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方若虚怎知是苏东坡在骗自己,还真以为苏小妹很丑,于是怏怏地走了。
此诗反讥苏东坡那不修边幅、蓬松缭乱的络腮胡须。女孩子最异别人讥讽他的生理弱点,于是以此诗予以回击。但又似觉此诗没打到哥哥的痛处,便又再一端祥,发现哥哥额扁平,毫无峥嵘之感,加上一副长达一尺的马脸,两眼相距较远,差点长到太阳穴处了,五观搭配怪异,于是又喜孜孜地再占出一诗: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苏轼一听,乐得拍着小妹的头大笑不止。
3.苏轼和苏小妹互嘲的几句诗
苏东坡与苏小妹互相嘲笑的诗句是: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未到耳腮边。
这首诗是苏小妹所作,前两句是嘲笑苏东坡额头扁平,意思是:如果要在哥哥的额头间赶路,一定是地面平坦,要走三千里。遥望眉毛的距离,比云汉还要远。后两句是说哥哥脸长,如去年流下了一滴泪,今年还没有到腮边。
苏东坡曾经嘲笑苏小妹额头突出并且面颊凹陷,于是作了一首诗: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看到此诗,十分难为情,但是不甘示弱,当即又作了一首诗嘲讽回去:
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杳然;
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这首诗是说自己的哥哥苏东坡胡子蓬乱、不修边幅。不过苏小妹说苏轼的胡须似乎又还没有抓到痛处,觉得自己没有占到便宜。再一端详,发现哥哥额头扁平,了无峥嵘之感,又一幅马脸,长达一尺,两只眼睛距离较远,整个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当即喜滋滋地作了上述的诗。
扩展资料
苏小妹在民间传说中,一直是聪慧的形象,与苏轼也经常是互相嘲笑,苏小妹与苏轼的其他故事有:
一次,苏东坡和佛印在林中打坐。苏东坡看到佛印的褐色袈裟拖在地上,便对佛印说:“上人坐姿,活像一堆牛粪。”佛印听了,只是微微一笑,然后说道:“我看你却像一尊佛”。
苏东坡心想不禁暗暗得意。回家后,他把这件事告诉了苏小妹。
苏小妹听了哥哥的话,说道:“哥哥,你又输了。佛家有经云:心有所想,目有所见。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像佛;而你看他像牛粪,是因为你心中只有牛粪呀!”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苏小妹
4.不修边幅是啥意思
汉语成语,拼音是bù xiū biān fú,意思是随随便便,不拘小节,出自《后汉书·马援传》。
后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貌的整洁。 近义词:不拘小节 释义:出自《后汉书·虞延传》,指不为无关原则的琐事所约束,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
反义词:衣冠楚楚 释义:出自 《诗经·曹风·蜉蝣》,意思是服装整齐漂亮。 同韵词:焚典坑儒 释义:出自《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出身传》,后泛指对文化和知识分子的摧残。
猜成语:哪种蝙蝠不用休息?答案:不修边幅。 扩展资料: 成语典故:隗嚣派马援前往成都观察公孙述的情况。
马援和公孙述是同乡,关系很好,他以为到达之后,公孙述一定像平时那样和他握手言欢。但公孙述让许多卫士排列在殿阶下,戒备森严,然后请马援进入。
行过交拜礼之后,公孙述让马援出去,到宾馆休息。又替马援制作布衣服和交让寇。
在宗庙中召集百官,设立了旧交老友的座位。公孙述用绣着鸾鸟的旗帜、披头散发的骑士作前导,开路清道,实行警戒,登车出发。
他向左向迎侯的官员屈身作答后,进入宗庙。礼仪祭品及百官的阵容十分盛大。
公孙述准备封马援侯爵,任命当大将军。马援带领的宾客们都乐意留下来。
马援向他们解释说:“天下胜负未定,公孙述不懂得吐出口中的饭,奔走迎接有才干的人,与他共同图谋成败的大事,他反而注重繁琐的小节,就像一个木偶人,这种人怎么能够长久留住天下有志之士呢?” 因此告辞返回,对隗嚣说:“公孙述不过是井底之蛙罢了,却妄自尊大!我们不如一心与东方的刘秀往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修边幅。
5.请问温庭筠写得<商山早行>中哪句是名句谢谢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
1. 动征铎(音夺):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
2. 槲(音弧):一种落叶乔木。
3. 枳(音只):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驿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这句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4. 杜陵:在长安城南,因汉宣帝陵墓所在而得名,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这句说:因而思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5. 凫(音符):野鸭。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解说]
这是一首抒发个人仕途失意的感慨之作。开头两句写早行引起了对故乡遥念。中间四句写景,处处突现一个“早”字。末尾二句说虽然途中观赏着景色,但头脑中却在回想着“凫雁满回塘”的“杜陵梦”境,表达了对长安的留恋之情和孤独失意之感。“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二句,把几个名词排列连缀起来,构成一幅早行的清冷图景,向为传诵的名句。后人常引此形容游子早行的景象和心境。
[作者简介]
温庭筠(音云)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唐代诗人、词人。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