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艾草有关的诗句(描写艾草的诗句)

1.描写艾草的诗句

禽虫十二章(白居易)燕违戊己鹊避岁,兹事因何羽族知?疑有凤王颁鸟历,一时一日不参差。

[不知其然也。燕衔泥常避戊己日,鹊巢口常避太岁,验之皆信。

]水中科斗长成蛙,林下桑虫老作蛾。蛙跳蛾舞仰头笑,焉用鲲鹏鳞羽多?[齐物也。

]江鱼群从称妻妾,塞雁联行号弟兄。但恐世间真眷属,亲疏亦是强为名。

[故名也,江、沱间有鱼,每游辄三,如媵随妻,一先二后,土人号为婢妾鱼。礼云:雁兄弟行。

]蚕老茧成不庇身,蜂饥蜜熟属他人。须知年老忧家者,恐是二虫虚苦辛。

[自警也。]阿阁鹓鸾田舍乌,妍媸贵贱两悬殊。

如何闭向深笼里,一种摧颓触四隅?[有所感也。]兽中刀枪多怒吼,鸟遭罗弋尽哀鸣。

羔羊口在缘何事,暗死屠门无一声?[有所悲也。]蟭螟杀敌蚊巢上,蛮触交争蜗角中。

应是诸天观下界,一微尘内斗英雄。[自照也。

]蠨蛸网上罥蜉蝣,反覆相持死始休。何异浮生临老日,一弹指顷报恩仇。

[诫报也。]蚁王化饭为臣妾,螺母偷虫作子孙。

彼此假名非本物,其间何怨复何恩?豆苗鹿嚼解乌毒,艾叶雀衔夺燕巢。鸟兽不曾看本草,谙知药性是谁教?[尝猎者说云:鹿若中箭发,即嚼豆叶食之,多消解。

箭毒多用乌头,故云乌毒。又燕恶艾,雀欲夺其巢,先衔一艾致其巢,辄避去,因而有之。

]一鼠得仙生羽翼,众鼠相看有羡色。岂知飞上未半空,已作乌鸢口中食。

鹅乳养雏遗在水,鱼心想子变成鳞。细微幽隐何穷事,知者唯应是圣人。

[鹅放乳水中,不能离,群雏从而食之,皆饱而去之。又如鱼想子,子成鱼,并皆是佛经中说。

]浣溪沙(杜甫)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熏,使君原是此中人。古风(陆游)木生虽拱把,鲜不困斧斤。

枯朽亦可全,又以芗故焚。嘉禾终銍艾,岂独草见耘。

此理讲已熟,要当尊所闻。山房(陆游)四纪移家剡曲傍,自茨生草作山房。

寒侵夜艾知霜重,行遍天涯觉梦长。戒婢无劳事钗泽,课奴相率补陂塘。

无衣已免豳人叹,数箔春蚕岁有常。雨晴至园中(陆游)入夏经月雨,园路久已荒。

今朝偶一到,蒿艾如人长。岂惟蛙黾豪,颇觉蜂蝶狂。

怅然怀故山,舍东百本桑。迨此积雨余,枝叶沃以光。

父老适相遇,藉草挥一觞。一觞颓然醉,笑语相扶将。

赋诗示儿子,此乐未易忘。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李白)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松兰相因依,萧艾徒丰茸。

鸡与鸡并食,鸾与鸾同枝。拣珠去沙砾,但有珠相随。

远客投名贤,真堪写怀抱。若惜方寸心,待谁可倾倒。

虞卿弃赵相,便与魏齐行。海上五百人,同日死田横。

当时不好贤,岂传千古名。愿君同心人,于我少留情。

寂寂还寂寂,出门迷所适。长铗归来乎,秋风思归客。

奉和崔评事寄外甥刘同州并呈杜宾客、许给事(权德舆)芳讯来江湖,开缄粲瑶碧。诗因乘黄赠,才擅雕龙格。

深陈名教本,谅以仁义积。藻思成采章,雅音闻皦绎。

清时左冯翊,贵士二千石。前日应星文,今兹敞华戟。

谢公尝乞墅,宁氏终相宅。往岁疲草玄,忘年齐举白。

酒酣吟更苦,夜艾谈方剧。枣巷风雨秋,石头烟水夕。

多逢长者辙,不屑诸公辟。酷似仰牢之,雄词挹亭伯。

老骥念千里,饥鹰舒七翮。叵能舍郊扉,来偶朝中客。

浣溪沙(苏轼)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东坡八首(并叙)(苏轼)余至黄州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余乏食,为于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

释耒而叹,乃作是诗,自愍其勤,庶几来岁之入以忘其劳焉。废垒无人顾,颓垣满蓬蒿。

谁能捐筋力,岁晚不偿劳。独有孤旅人,天穷无所逃。

端来拾瓦砾,岁旱土不膏。崎岖草棘中,欲刮一寸毛,喟焉释耒叹,我廪何时高。

荒田虽浪莽,高庳各有适。下隰种秔稌,东原莳枣栗。

江南有蜀士,桑果已许乞。好竹不难栽,但恐鞭横逸。

仍须卜佳处,规以安我室。家童烧枯草,走报暗井出。

一饱未敢期,瓢饮已可必。自昔有微泉,来従远岭背。

穿城过聚落,流恶壮蓬艾。去为柯氏陂,十亩鱼虾会。

岁旱泉亦竭,枯萍黏破块。昨夜南山云,雨到一犁外。

泫然寻故渎,知我理荒荟。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

雪芽何时动,春鸠行可脍。(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作之。)

种稻清明前,乐事我能数。毛空暗春泽,针水闻好语。

(蜀人以细雨为雨毛。稻初生时,农夫相语稻针出矣。)

分秧及初夏,渐喜风叶举。月明看露上,一一珠垂缕。

秋来霜穗重,颠倒相撑拄。但闻畦陇间,蚱蜢如风雨。

(蜀中稻熟时,蚱蜢群飞田间,如小蝗状,而不害稻。)新舂便入甑,玉粒照筐筥。

我久食官仓,红腐等泥土。行当知此味,口腹吾已许。

良农惜地力,幸此十年荒。桑柘未及成,一麦庶可望。

投种未逾月,覆块已苍苍。农夫告我言,勿使苗叶昌。

君欲富饼饵,要须纵牛羊。再拜谢苦言,得饱不敢忘。

种枣期可剥,种松期可斫。事在十年外,吾计亦已悫。

十年何足道,千载如风雹。旧闻李衡奴,此策疑可学。

我有同舍郎,官居在灊岳。(李公择也。)

遗我三寸甘,照座光卓荦。百栽倘可致,当及春冰渥。

想见。

2.含有艾字的古诗词

许应龙

艾人暨桃印,奚用更悬门。 【贵妃合端午帖子 其二】

周必大

艾叶双人巧,菖花九节荣。 【端午帖子 其一 太上皇后阁(乾道七年)】

艾髯张绣户,菰黍簇金盘。 【端午帖子 其一 太上皇帝阁(淳熙五年)】

项安世

艾叶翻翻白,榴花叠叠红。 【思归二绝句 其二】

真德秀

艾虎垂朱户,槐龙舞玉墀。 【皇后阁端午贴子词五首 其二】

释了元

艾叶成人后,榴花结子初。 【端午帖子】

诗句,艾草

3.关于端午插艾草习俗的诗句有吗

习俗来源:端午节本是纪念屈原的节日。

至唐黄巾起义时,黄巢义军攻打中原地区,时值端午。当地官员于是放出风声:“黄巢隔山摇刀,人头落地!”动员民众逃离家园,是为"走黄巢"。

实际是使义军无法与民众接触,以制义军不断扩大之势。 中原地区某户人家,男人都外出了,家中只有一妇人与二个小孩,一小孩为亲生,一小孩是她嫂子的遗孤。

亲生的小孩刚能行走,她嫂子的遗孤大她自己的小孩一岁。妇人一人带二小孩逃难,背着她嫂子的遗孤,却让自己刚能行走的小孩步行,但却落在后头。

走不多远,遇一黄衣人,问:“嫂嫂为何不让大小孩走路,而让小的小孩走路?”妇人如实相告,黄衣人听后甚为感动,道:“你危难之中行忠义之事,已破黄巢之刀,黄巢已无法取你人头,其实你只需在家门口插上艾草,表示你家是忠义之家,黄巢便无奈你何。”言罢竟忽不见。

妇人认为是仙人指点,于是回家依言而作,并沿途叫逃难之人插艾草可破黄巢之刀云云。因此妇人平时善良,多行善事,诸多民众都相信,依言在家门口插上艾草不用“走黄巢”,在家中过端午节。

果然,义军过境,见家中插艾草的人家,无人打扰,随军的医生还为民众看病,问疾苦。一时妇人遇仙人指点之事在各地传开,平民之家,不再“走黄巢”,纷纷插艾草过端午,并效妇人行忠义之事。

其实,黄衣人是黄巢义军的前锋谋士,武艺高强。义军所到之处,都是无人村,义军无人支援,成了孤军。

谋士知有蹊跷,化成便衣,独自寻找原因,遇是了妇人。忽然不见,只是纵身跳上大树隐藏起来了。

谋士小施一计,不仅破了官府的:“黄巢隔山摇刀,人头落地!”谣言,为义军获得民众支持,又使民众积德行善成风,世人于是将此传统继承下来,成为今天端午节“插艾草”的风俗。 陆河人为客家人,多为中原迁移到陆河。

是以大都保持了“走黄巢”“插艾草”的习俗。 注:黄巢(?~884) 唐末农民战争领袖。

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稍通书记,屡举进士不第,以贩私盐为业。

家富于财,善击剑骑射。 关于艾草的诗: 七律 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还有些散碎的句子和对联: 门高无碍齐公子,海阔难寻楚大夫。 菖蒲驱恶迎喜庆,艾叶避邪保平安。

蒲剑冲天皇斗观,艾旗拂地神鬼惊。 松大夫招来百福,竹君子扫去千灾。

思无邪正心诚意,虑有德履泰临丰。 端阳艾叶如旗招百福,午日菖蒲似剑斩千妖。

盛世本无邪,寰宇长昭天子镜;德门原有庆,端阳亦镇赤灵符。 胜地纪中天,象取白芳占汇吉;翔风符正午,薰来引竹报平安。

与艾草有关的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