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妈妈与女儿的诗句(表达“母女情深”的诗有哪些?)
1.表达“母女情深”的诗有哪些?
《墨萱图·其一》
元代: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译文:灿灿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南风吹着萱草,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着芬芳?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抬头看着一片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至此很是惭愧。
扩展资料:
萱草又名谖草,古人认为萱草嫩苗为蔬,食之令人昏然欲睡,可以使人忘忧。相传隋末时,唐太宗李世民与父亲李渊南北征战,他的母亲因思念儿子而病倒。大夫用具有明目安神效果的萱草煎煮给李世民的母亲服用,并在北堂种植萱草,以解其忧思。
后来,游子远行时,会在北堂种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记烦忧。古时候,母亲居屋门前往往种有萱草,所以,人们雅称母亲所居为萱堂,于是萱堂也代称母亲。该诗为《墨萱图》而题,诗作借助图画中的萱草来表达游子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的愧疚之情。
前四句写北堂之下一排萱草花,在夏风(南风)的吹拂下,色彩鲜艳,芳香尽吐,令人身心愉悦,可是,游子离家后的孤单母亲,此时已无心思欣赏这盛开的花朵,她的心早已飞向漂泊在外的游子身上。摇摆的萱草花呀,你在为谁倾吐着芬芳!
这四句诗意与孟郊的“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母亲抬眼就能看到堂前的萱草,但此时母亲的心思全在游子的身上,面对鲜艳的萱草母亲自然视而不见。
是啊,“儿行千里母担忧”,忘忧草啊忘忧草,你如何能让慈祥的母亲忘却为游子的担忧?接下来四句写慈祥的母亲倚着门扉期盼着孩子一路平安,期盼着儿子早日归来,可是每每想到母亲依门而望的情境,远行的游子心中就有无尽的悲苦。
对双亲的奉养愿望一天天地远去,游子的音讯一天天地渺茫,家中的母亲只能苦挨时日。游子离家时,那不经意回头而见的“慈母倚门”的情境,就这样定格在了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成为一种温馨而痛苦的煎熬,每每在孤独寂寞时,就自然而然地从心底悠悠浮起。
“举头望云林”语用典故,据《大唐新语》载:“(阎本立)特荐(狄仁杰)为并州法曹,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任于并州,登太行,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近此云下。’悲泣,伫立久之,候云移乃行。”
“举头望云林”意为眺望双亲居处——抬头望见白云,就不由得想到白云之下的故乡,以及故乡中的双亲。“愧听慧鸟语”写慧鸟的鸣叫勾起了游子疏于奉养的愧疚。慧鸟,疑为“慈乌”,白居易《慈乌夜啼》云“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说的是:
慈乌失去了它的母亲,哀伤得一直哑哑啼哭,早晚守着旧树林,整年都不肯飞离,仿佛为自己没有尽到反哺的义务而哀伤不已。作者借物抒怀,感慨自己连一个慈乌鸟都不如呀,从而哀痛自己不能尽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墨萱图
2.关于母亲牵挂儿女的诗词有哪些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6、《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7、《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8、《谁氏子》【唐】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无乐声。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张谓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 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 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近传天子尊武蔬,强兵直欲静胡尘。 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11、《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12、《步虚》【唐】司空图 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 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低拂宝炉。
13、《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唐】孟浩然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 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3.关于母亲和孩子的诗句
岁末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怨风尘。
将母
(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紵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1.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谁氏子》
2.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4.描写母女情深的诗句有哪些
一、《游子吟》朝代:唐代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词句注释:①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
⑵临:将要。③意恐:担心。
归:回来,回家。④谁言:一作“难将”。
言,说。寸草:小草。
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⑤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
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白话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二、《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译文: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往丹阳城南望去,只见秋海阴雨茫茫;向丹阳城北望去,只见楚天层云深深。
高楼送客,与友人依依惜别,心情悲愁,喝酒也不能尽兴。四周一片寂静,对着寒冷江天,只有高悬的明月照我心。
三、《劝孝歌》朝代:清末 作者:徐熙 孔子著孝经,孝乃德之属。父母皆艰辛,尤以母为笃。
胎婴未成人,十月怀母腹。渴饮母之血,饥食母之肉。
儿身将欲生,母身如在狱。惟恐生产时,身为鬼眷属。
一旦儿见面,母命喜再续。爱之若珍宝,日夜勤抚鞠。
母卧湿簟席,儿眠干被褥。儿睡正安稳,母不敢伸缩。
儿秽不嫌臭,儿病身甘赎。儿要能步履,举止虑颠状。
哺乳经三年,汗血耗千斛。儿要能饮食,省口姿所欲。
劬劳辛苦尽,儿年十五六。慧敏恐疲劳,愚怠忧碌碌。
有善先表扬,有过则教育。儿出未归来,倚门继以烛。
儿行千里路,亲心千里逐。孝顺理当然,不孝不如禽。
译文:自古圣贤把道传孝道成为百行源,奉劝世人多行孝先将亲恩表一番。十月怀胎娘遭难坐不稳来睡不安,儿在娘腹未分娩肚内疼痛实可怜。
一时临盆将儿产娘命如到鬼门关,儿落地时娘落胆好似钢刀刺心肝。赤身无有一条线问爹问娘要吃穿,娘坐一月罪受满如同罪人坐牢监。
把屎把尿勤洗换脚不停来手不闲,白昼为儿受苦难夜晚怕儿受风寒。枕头就是娘手腕抱儿难以把身翻,半夜睡醒儿哭唤打火点灯娘耐烦。
或屎或尿把身染屎污被褥尿湿毯,每夜五更难合眼娘睡湿处儿睡干。倘若疾病请医看情愿替儿把病担,对天祷告先许愿烧香抽签求仙丹。
煎汤调理时挂念受尽苦愁对谁言,每日娘要做茶饭儿啼哭来娘心酸。饭熟娘吃儿又喊丢碗把儿抱胸前,待儿吃饱娘端碗娘吃冷饭心也安。
倘若无乳儿啼唤寻觅乳母不惜钱,或喂米羹或嚼饭或求邻舍讨乳餐。四、《遥寄母女情》作者: 风清——现代诗歌 夜里凉风吹,思乡梦飘飞。
村头知了叫,山泉水流声。为求谋生计,割舍母子情。
远隔千万里,相呼两不应。女儿上学想,上课无心听。
母亲上班思,针扎手指疼。寄望梦中见,如云浮升腾。
仿佛风筝线,系着两地心。母亲如筝飞,女儿紧握绳。
风筝高飞远,握绳泪满巾。风传风筝语,孩儿勿伤心。
勤学健康长,喜迎风筝归。五、《别老母》清代: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译文: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
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