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春天的意象的描写诗句(古诗中的关于“春”的诗句所表现的意象)
1.古诗中的关于“春”的诗句所表现的意象
古典诗词中较多地保留着前代诗人运用过的一些词汇,由于历史的积淀,这些词汇浸染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被赋予特定的涵义,就形成了意象。
诗品家司空图说:“意象欲出,造化以奇。”胡应鳞在《诗薮》里也说过:“古诗之妙,专求意象。”
由此可见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也是诗人倾注情感的焦点。因此鉴赏诗歌时必须熟知常见意象,并理解其寓意,这样才能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 “折柳”,由于“柳”、“留”谐音,古诗中的“柳”暗含希望对方留下来之意。《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句子。
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隋无名氏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唐代西安的霸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霸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再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杜鹃”,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断肠鸟,是凄凉、哀伤的象征。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地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恰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开得那样鲜红,便说成杜鹃啼得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蜀道难》诗云:“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又如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杜鹃的啼叫又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思。
“冰雪”,古人往往以它的晶莹洁白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洁。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心即高洁的心性。古人常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张孝祥《念奴娇》有“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的句子。 “月亮”,空灵、清澈、高洁,它铸造了不少中国古诗的血脉和灵魂,见证历史的悲凉,演绎生命的绝唱,渲染离别的情怀,倾诉闺阁的幽怨,烘托劫后的荒凉,感悟人生的哲理等。
如李煜的《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诗人望月思故国,写出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李白《静夜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都体现了诗人望月怀亲、思乡念友怀念故国之情。 “南浦”、“长亭”,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长亭都喻指送别。
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而长亭则是古代设在路边供人休歇的厅舍。庾信《哀江南赋》云:“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说明当时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词里长亭已成为陆上送别之所。 “浮云”、“春草(芳草)”,则有游子离思之意,“浮云”出自汉古诗“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春草(芳草)”出自《楚辞•招隐士》“王孙兮不归,春草生兮凄凄。”如杜甫《梦李白》“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秦观“凄凄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
类似的意象还有“落日(夕阳)”、“蓬草”等。而苏轼的《蝶恋花》:“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则另有出处,即屈原《离骚》中灵魂的告语“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指实现美好理想的地方。
“梧桐”、“芭蕉”在古典诗歌中大多表达孤独忧愁、凄苦之意。古语常有“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说得便是梧桐叶落。
以梧桐写悲秋,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是古人常用的手法。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煜《乌夜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可见梧桐总是跟愁分不开。民乐合奏曲《雨打芭蕉》蜚声中外,其声凄清,听之无不为之动情。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雨打芭蕉”也象“梧桐夜雨”一样,令人愁肠百结。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纵然无雨,风吹芭蕉的叶片,也吹出冷气飕飕。 “梅花”、“松柏”,早期的咏梅诗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唐诗中有“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的句子。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诗中梅花都显示一种高洁的品格。“松柏”出自《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
后世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如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蟋蟀”,《诗经•幽风•七月》中对蟋蟀的活动描写得相当细致:“七。
2.春的意象及诗句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5.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8.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0.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1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12.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3.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14.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5.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6.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17.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18.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19.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0.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1.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22.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23.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24.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25.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3.春的意象及诗句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5.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8.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0.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1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12.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3.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14.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5.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6.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17.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18.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19.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0.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1.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22.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23.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24.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25.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4.有关春意象的诗词
春望杜甫 〔唐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唐代〕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望相似 一作: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裴回 一作:徘徊)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落月 一作:落花)。
5.春天的意象有哪些
春天对于不同的对象,有不一样的意义,具体如下:1、对新生的萌芽来说,春天象征着新生命的开始。
2、对野花来说,春天象征着生机勃勃。3、对森林来说,春天象征着复苏和希望。
4、对学生来说,春天就是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开端,新的计划,新的目标。扩展资料:春季,是所有生物推陈出新,生气盎然的季节,春季开启了一年生命活动周期的序幕。
春季天气逐渐变暖,此时阳气升发,饮食要以清淡平和,营养丰富为宜,同时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避免多吃油腻、辛辣、油炸食物,这些食物难消化,会加重胃和肝脏的负担。
此外多食新鲜时令水果。春季肝功能旺盛,酸味食品使肝气更加旺盛,导致脾胃消化和吸收功能下降,而甜味食品能够增强脾胃之气,有益健康。
因此,春季饮食要增甘减酸,甜。
6.诗词中春的意象
关键词:诗词创作 春*意象 原型批评 摘 要:春*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个意象,用来表达送别、相思的主题。
用荣格的原型批评对这一意象进行原型分析,它在古代文学中的最早出现及当时创作者的心理,后世作品中的运用,在名称和象征意义上的变化。 中国古代文学具有极为丰富的原始意象,古典诗词的艺术特征就是以意象为表现基础的。
意象作为古老的美学概念,是诗人抒发情感的最基本的方法。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进入古典诗词的意象更是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审美情趣,诗人往往用意象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
只有对意象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我们才能对诗歌艺术产生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才会产生深挚的审美情感。在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长廊中,有关时间和空间的经典意象层出不穷,原型意义的内容被大大地扩展开来,成为一种现实的、广泛存在的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这也就使原型概念在批评实践中具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
按照荣格创立的原型批评,我们知道,每个原型就是“一个象征”、“一个意象”,古典文学中的原型作为艺术符号,往往牵系着古老民族丰富的历史经历和心灵世界。原型在文学作品中被有效地形象化,唤起了读者的共鸣。
原始意象即原型得益于文学作品这个载体,不断地以本原的形式反复出现。原型批评的另外一个重要人物弗莱说:“(原型是)一个象征,通常是一个意象,它在文学作品里反复出现,足可被认作人的文学经验之总体的因素。”
{1} 在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诗词的创作中,“春*”就是这样一种原型,它经常用在表达送别、相思主题的作品中,成为抒发离愁别恨的一个意象。卡西尔曾说过:“艺术王国是一个纯粹形式的王国”,而“这些形式不是抽象的,而是诉诸感觉的”{2},所以,春*的意象也就构成了一种诗的纯粹形式,它凝聚着我们民族的丰富历史内容和文化意蕴。
春*意象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生兮萋萋。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
这篇作品始见于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后世许多学者认为是西汉淮南小山思念淮南王刘安所作。因为刘安常到长安朝见汉帝,但朝中情况异常险恶,作为他的宾客的淮南小山担心刘安遇害,希望他不要在长安久留,早日归来。
宾客们远望刘安离去和将要归来的道路,在明媚的春光里,他迟迟不归,只能望见满目萋萋的春*。思念之情非常急切,从“春*生”到秋天的“蟪蛄鸣”,时光流逝,感情愈烈。
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诗人把情思融进物象,萋萋的春*凝聚着无限思念。
春*既是报春的使者,更是诗人寄托离情别绪的载体。而美好的春色又总能逗引起怀念故人盼望团聚的思想感情,最能表达离愁无穷无尽的情思。
春*意象反映出来的其实是中国古代广阔深远的时空意识。宇宙浩瀚无穷,亘古不变,春*的形象犹如灞陵伤别的年年柳色反复撞击着文人才士的心灵。
见春*而思念远方的亲人,这在交通、通讯非常落后的古代,是许多人都具有的心理活动,而春*也成为一种原型,这一“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经过诗人们长期、反复地运用,产生了鲜明的象征意义。原型一旦出现在文学作品里,便会使读者如同重温远祖的切身体验那样,受到强烈的感染。
荣格认为原型是种族代代相传的基本意象。作家是在集体无意识的支配下,不自觉地在作品中体现了某些原型;而读者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则由这些原型而触动了积淀在内心深处的集体无意识,这时会突然感到酣畅淋漓,得到心灵的震撼,仿佛全人类的声音都在心中共鸣。
自从“春*”在《楚辞·招隐士》中出现以后,春*原型和抒发离别相思之情结下了不解之缘,描写别离的诗人对春*这一意象十分钟情,使它成为诗词创作中一个固定的意象,而“王孙”也成为诗人笔下游子的代称。春*意象经常在后世的作品中出现。
李商隐曾把这个现象概括为:“见芳*则怨王孙之不归。”(《献河东公启》)绿遍天涯的萋萋芳*将人们的情思引向远方,碧*连天,寄托着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也寄托了送别亲友时依依惜别的深厚情谊。
以春*为意象抒发离别情结的诗句不胜枚举: 江淹《别赋》:“春*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谢灵运《悲哉行》:“萋萋春*生,王孙游有情。” 李白《灞陵送别行》:“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 刘长卿《谪仙怨》:“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萋萋。”
独孤及《登后湖伤春怀京师故旧》:“山山春*满,何处不相思。”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更行更远还生。”
王维《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这首送别诗也出现春*原型,独特之处在于从时间上将来年的春*表现出来,在当前想到未来,在送别当日就流露出归期难定、离思方深的感情。题为“送别”却又无具体送别情节,以春*为反衬,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似浅实深,意蕴悠长,回味无穷。
李白《春思》:“燕*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这首诗的动人之处在于从空间上表现异地的。
7.描写季节的意象的诗
江雪 *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雪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 *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临清大雪 *吴伟业 白头风雪上长安, 短褐疲驴帽带宽。 辜负故园梅树好, 南枝开放北枝寒。
山中雪后*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 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 一种清孤不等闲。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写雪的诗词 逢雪宿芙蓉山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雪 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唐) 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孟郊·唐】 夷门雪赠主人 夷门贫士空吟雪,夷门豪士皆饮酒。
酒声欢闲入雪销, 雪声激切悲枯朽。悲欢不同归去来,万里春风动江柳。
饥雪吟 饥乌夜相啄,疮声互悲鸣。冰肠一直刀,天杀无曲情。
大雪压梧桐,折柴堕峥嵘。安知鸾凤巢,不与枭鸢倾。
下有幸灾儿,拾遗多新争。但求彼失所,但夸此经营。
君子亦拾遗,拾遗非拾名。将补鸾凤巢,免与枭鸢并。
因为饥雪吟,至晓竟不平。 晚雪吟 贫富喜雪晴,出门意皆饶。
镜海见纤悉,冰天步飘飖。 一一仙子行,家家尘声销。
小儿击玉指,大耋歌圣朝。 睿气流不尽,瑞仙何夐寥。
始知望幸色,终疑异礼招。 市井亦清洁,闾阎耸岧峣。
苍生愿东顾,翠华仍西遥。 天念岂薄厚,宸衷多忧焦。
忧焦致太平,以兹时比尧。 古耳有未通,新词有潜韶。
甘为酒伶摈,坐耻歌女娇。 选音不易言,裁正逢今朝。
今朝前古文,律异同一调。 愿于尧琯中,奏尽郁抑谣。
雪 忽然太行雪,昨夜飞入来。崚嶒堕庭中,严白何皑皑。
奴婢晓开户,四肢冻徘徊。咽言词不成,告诉情状摧。
官给未入门,家人尽以灰。意劝莫笑雪,笑雪贫为灾。
将暖此残疾,典卖争致杯。教令再举手,夸曜馀生才。
强起吐巧词,委曲多新裁。为尔作非夫,忍耻轰暍雷。
书之与君子,庶免生嫌猜。 【王初·唐】 早春咏雪 句芒宫树已先开,珠蕊琼花斗剪裁。
散作上林今夜雪,送教春色一时来。 望雪 银花珠树晓来看,宿醉初醒一倍寒。
已似王恭披鹤氅,凭栏仍是玉栏干。 雪霁 星榆叶叶昼离披,云粉千重凝不飞。
昆玉楼台珠树密,夜来谁向月中归。 <<春雪>> 飘飘飒飒舞梨花,薄衣寒心乱如麻. 晶莹剔透供谁赏,何不只落富人家.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得雪化时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