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金山寺有关的诗句(关于金山寺的诗词)
1.关于金山寺的诗词
金山寺朝代:宋代作者:梅尧臣吴客独来后,楚桡归夕曛。
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
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金山寺朝代:唐代作者:窦庠一点青螺白浪中,全依水府与天通。
晴江万里云飞尽,鳌背参差日气红。金山寺朝代:唐代作者:齐己山带金名远,楼台压翠层。
鱼龙光照像,风浪影摇灯。 槛外扬州树,船通建业僧。
尘埃何所到,青石坐如冰。题金山寺作者:许棠 四面波涛匝,中楼日月邻。
上穷如出世,下瞷忽惊神。刹碍长空鸟,船通外国人。
房房皆叠石,风扫永无尘。游金山寺 诗人:苏轼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蟾宫曲·题金山寺 山水相辉,楼台相映,天与安排。
诗句就云山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醉眼睁开,遥望蓬莱,一半烟遮,一半云埋。
2.关于金山的诗句
登镇江金山 潮平水阔两岸齐,雄风雾列远山迷。
登临金山添豪气,江天尽揽入画题。 访镇江金山江天禅寺留玉阁 文 / 曲槐 好个八风吹不动, 禅师一纸寺中来。
秃头无坐锋芒露, 留玉阁前步步回。 题润州金山寺 (唐)张 祜 一宿金山寺,超然离世群。
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树色中流见,钟声两岸闻。
翻思在朝市,终日醉醺醺。 [说明] 张祜,字承吉,唐代诗人,一生未做过官,人称张处士。
他初离姑苏,后至长安。为元稹所贬抑,逐至淮南。
最后隐居曲阿(今江苏丹阳),卒于宣宗大中年间。杜牧曾赠诗说:“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这首五律描写了独立江心的金山寺的景貌,僧徒归山和游览借宿的生活,清新洒脱,流畅自然。特别是五、六两句明白如话而又十分工切。
题金山寺 (唐)孙 鲂 山载江心寺,鱼龙是四邻。楼台悬倒影,钟磬隔嚣尘。
过橹妨僧定,惊涛溅佛身。谁言题咏处,流响更无人? [说明] 孙鲂,字伯鱼,唐南昌人。
《题金山寺》有意识地与张祜同题之作比一高低。前六句描写了金山寺的雄伟景象,末两句显示了作者的自负。
送识上人游金山登送陀岩 (宋)范仲淹 空半簇楼台,红尘安在哉?山分江色破,潮带海声来。烟景诸邻断,天光四望开。
疑师得仙去,白日望蓬莱。 [说明] 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
北宋名臣,文学家。这首诗气派阔大,尤其是“山分江色破,潮带海声来”两句,气势雄浑。
上人为和尚的尊称。识是僧名中的一个字。
金山晚眺 (宋)秦 观 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气昏昏上接天。清渚白沙茫不辨,只应灯火是渔船。
[说明] 秦观(1049—1100),北宋文学家,江苏高邮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同为苏门四学士。
这首诗四句四景,合成一幅金山晚眺的优美图景,十分清丽。 瓜洲夜泊 (清)郑 燮 苇花如雪隔楼台,咫尺金山雾不开。
惨淡秋灯渔舍远,朦胧夜话客船偎。风吹隐隐荒鸡唱,江动汹汹北斗回。
吴楚咽喉横铁瓮,数声清角五更哀。 [说明] 郑燮(1693—1765),清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扬州八怪”之一。
曾居住镇江金、焦二山读书作画。此诗写的是夜泊瓜洲情景。
诗情画意,历历如在目前。 次北固山下 (唐)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去?归雁洛阳边。 [说明] 王湾,唐洛阳人,先天进士,官洛阳尉。
作者客游在外,经过北固山下时作此诗,通过写景抒发了新春思乡之情,此诗在当时很有名。 采桑子--润洲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宋)苏轼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
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
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说明] 这首词是作者写多景楼宴会遇友的情景。
写得情景交融,挥洒自如。上阕连用四个“多”字,语如贯珠;下阕听琵琶助兴,有人面桃花之趣。
北固 (清)张玉书 古桧祠堂久寂寥,净名遗筑倚山椒。槛前碑版留三国,树杪江声咽六朝。
草复大堤春试马,雨余多景暮归樵。可怜万井炊烟里,鹅鹳军声响丽谯。
[说明] 张玉书(1642—1711),江苏丹徒人,其故宅在今镇江市南门大街张家巷内。顺治进士。
康熙时为相二十多年,世称京江相国。诗中写北固山的荒凉景象,遗迹模糊,寒潮呜咽,万户炊烟,五夜更声都足以引人遐思。
题鹤林寺壁 (唐)李 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说明] 李涉,字清溪,洛阳人。唐宪宗时,曾贬官峡州司仓参军,文宗太和中,任太学博士,后因故流放康州。
这首诗写作者为官不得志,终日如醉如梦,忽觉春光已尽,勉强登山游览,可惜花事阑珊,无春可寻。偶然经过竹院,与山僧闲谈,感到在纷扰社会中,暂得半日清闲,心情也很娱悦。
梦溪 (清)戴守梧 溪水潺潺入郑湖,花如覆锦满平芜。梦中山水萦情处,沈括风流绝世无。
[说明] 戴守梧,字桐荪,清同治时人,丹徒县廪生。资敏学博,年少即成《禹贡注》。
二十多岁即去世,有《陈箧集》。此诗是其《京口竹枝词》中的一首。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情。写得情景并佳,恰到好处。
3.苏轼《游金山寺》的诗境?求详细解答/(ㄒoㄒ)/? 爱问知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苏轼于《书唐氏六家书后》云:“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
(卷六十九)又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36)所谓“反常合道”的意思是“违反常,而合于道理”。
熙宁四年(1071)苏轼通判杭州任命,途经镇江金山,作《游金山寺》云: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冷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37) 这首诗描写金山寺的白天、黄昏、月夜和月落后的不同景色,而产生出奇特的幻想。
他对金山寺本身景观皆略而不写,着重写登眺望远,高旷绵邈之景,景中交织一片浓郁的乡情,情景交融,意象开阔。前八句中写出落日的景观,江面上微风引起的细浪如靴纹细,黄昏晚霞喻鱼鳞,比喻新颖。
“是时”六句描写月夜和月落后的景色,江月初升,才到二更就西沉,在黑暗的江中心似乎点燃起了明亮的火炬,火光照映山头,而惊散了栖息的鸟。 作者在此描写的奇幻莫测的联想与禅宗奇异的思维方式有关,即禅宗的机锋应答之所以不可思议,正是因为它不能以正常的理性思想去判断,在凝神沉思中,思维已经突破了语言、物象、概念、判断、推理的束缚,一刹那间,突然彻悟,最后不得不用一般人想像不到的语言来表示。
(38)苏轼于熙宁五年(1072)在杭州作《夜泛西湖五绝》诗中也写了“湖光非鬼亦非仙,风恬浪静光满川”句。“江山”二句说“炬火”的出现是江神显灵示警,似乎嗔怪诗人不归隐山林,最后二句流露出自己想归山的意念。
此诗想像奇特,笔力矫健,比喻新颖,奇趣横生。 又《泛颍》云: 我性喜临水,得颍意甚奇。
到官十日来,九日河之湄。吏民笑相语,使君老而痴。
使君实不痴,流水有令姿。绕郡十余里,不驶亦不迟。
上流直而清,下流曲而漪。画船俯明镜,笑问汝为谁。
忽然生鳞甲,乱我须与眉。散为百东坡,顷刻复在兹。
此岂水薄相,与我相娱嬉。声色与臭味,颠倒眩小儿。
等是儿戏物,水中少磷缁。赵陈两欧阳,同参天人师。
观妙各有得,共赋泛颍诗。(39) 此首诗作于元六年(1091)。
苏轼在颍州,写游湖的事。“到官十来日,九日河之湄。”
反映爱颍之深。 “绕郡十余里,不驶亦不迟。
上流直而清,下流曲而漪。”写出泛颍的全过程,写直处、曲处的不同姿态,即把颍水上、下流作了细致刻画。
“画船俯明镜,笑问汝为谁。”反映了无风水面,波平如镜。
忽然,微风乍起,波摇影乱,是身影的破碎,“散为百东坡”;然风一停,水面又恢复了平静,影子“复在兹”,在此静与动之完美结合,虚实之间充满了奇趣。 所谓“忽然生鳞甲,乱我须与眉。”
水怎么能乱他的须与眉呢?这就是“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的表现。“声色与臭味”以下四句中说,世上的荣华富贵、声色货利所玄惑与小儿戏物即游水之事一样,但玩水不会使同流合污。
又“同参天人师”与“观妙各有得”,对前文作了概括。 即三人同参佛理,但所得的“观妙”,各有所得。
(40)苏轼的“观妙”,就在“等是儿戏物,水中少磷缁”。可见其自然浑成之趣,令人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
南宋刘辰翁认为苏轼的此句是受一位禅师偈的启发。(41)因为苏轼本身对禅学了解很深,因此他取禅师的偈,用了典故手法。
这时苏轼56岁,更深入于佛禅,故他的见解颇有可信。由此可见,苏轼的这首诗,盖言出意外,事非意想,新奇刺激,令人惊绝,奇趣横生。
方东树评此诗说:“坡公之诗,每于终篇之外,恒有远景,匪人所测;于篇中又各有不测之境,其一段忽从天外插来,为寻常胸臆中所无有。 ”(《昭昧詹言》)苏轼62岁写《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云:“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
觉而遇风急雨,戏作此数句》诗云: 四州环一岛,百洞蟠其中。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
登高望中原,但见积水空。此生当安归,四顾真途穷。
眇观大瀛海,坐咏读天翁。茫茫太仓中,一米谁雌雄。
幽怀忽破散,永啸来天风。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
安知非群仙,钧天宴未终。喜我归有期,举酒属明童。
急雨岂无意,催诗走群龙。梦云忽变色,笑电亦改容。
应怪东坡老,颜衰语徒工。久矣此妙声,不闻蓬莱宫。
(42) 绍圣四年(1097)六月渡海,七月作者从惠州到儋耳贬所,这首诗赴儋途中所作。 前四句描写诗人从琼州贬到儋耳所走的路线。
“登高”四句,表示天水无际,四周茫茫,我何时才能走出此岛,流露出深沉凄凉的气氛。但“眇观”四句中引用《史记》和《庄子·天水篇》,说天地在积水中,九州也在大瀛海中,中国也不过如茫茫太仓中的一粒米而已,即天地、九州、中国皆同一体,本无差别。
不用计较身在何处,不都是同一体吗?表现了脱离忧虑,旷达乐观的感慨。(43)这也就是表现佛教所说万事万物本无差别的“。
4.苏轼《游金山寺》运用了哪些典故
苏轼《游金山寺》1。
此诗是苏轼出任杭州通判,路过镇江金山时的游览之作,也是他七言古体诗的代表。通过描绘神奇莫测的江上景物,抒发了诗人羁旅行役之愁和怀乡归隐之情。
2。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前八句写金山寺山水形胜,并点出思乡主旨。 中间十句写登眺所见黄昏夕阳和深夜炬火的江景。
末四句直抒感喟,总束全篇。3。
此诗的艺术特点:(1)首尾呼应,章法严谨,层次分明。此诗以“宦游”始,以“归田”终,中间又以“望乡国”句相绾系,有起有结,遥相呼应。
全诗围绕长江着笔,以时间的推移来表现环境的变幻,笔势骞腾而层次井然。(2)景物描写很有特色。
本诗虽是写游金山寺,却对金山寺本身景观略而不写,着重写登眺所见之江景,可谓神思独运;在描绘景物时,抓住白天、傍晚、黑夜不同时辰的不同景象特征,予以生动细致地刻划,情景如绘,笔力矫健,意境开阔,兴象超妙;江上奇幻迷茫的景色同诗人浓郁诚挚的乡情交织在一起,既使人感到景之奇,又使人感到情之真。 (3)联想丰富,比喻新奇。
诗人把万顷江波比作靴子上的细微皱纹,把江天晚霞比为鱼尾的赤红色,喻象新颖贴切。作者见巨石随波出没,联想到自己的宦海浮沉;见到江心怪火,又联想到江神的警告,想象奇警而又紧扣主旨。
并无典故。
5.关于镇江金山的诗歌
1、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宋代:张孝祥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
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
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
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
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译文:山河是如此的雄伟壮丽,露珠滚滚,微风轻拂,顿感微微寒意。
寄声月亮,能否借我镜子让我看清这月下美景。那深谷中的鱼龙凄戚长鸣久久不绝,倒映在水面上的星辰也随着微波摇动,海面上水雾弥漫黑夜漫长。
远远望去,月光下那紫金山上的建筑犹如银阙晶宫。以飞霞为玉佩,头戴高冠,遗世独立俯视这人间大地。
月光如冰雪般洁白,照耀的大地明亮透澈,那万里之外的景物都能看的清清楚楚。回首遥望那海上三神山,仿佛群仙都在对我笑,邀我与他们同游。
乘着那鸾鸟驾驶由凤羽为车盖的马车,挥挥手扬长而去。2、折桂令·游金山寺 元代:张可久 倚苍云绀宇峥嵘,有听法神龙,渡水胡僧。
人立冰壶,诗留玉带,塔语金铃。摇碎月中流树影,撼崩崖半夜江声。
误汲南冷,笑杀吴侬,不记茶经。译文:高高的佛寺横空出世,直与浓云相傍。
这里曾有神龙幻形前来听讲,还有从远道渡江到此的西域和尚。游人置身于玉洁冰清的世界之中,忆起东坡留下玉带和诗篇的佳话,听那寺塔的金铃阵阵作响。
树影出现于长江的江心,摇碎了波面的月光。夜半的江涛,隆隆地震撼着崩坏的崖壁,势不可挡。
昔时曾有军士拿江岸水冒充南泠水的情况,可笑如今的吴人,早已把《茶经》遗忘。3、金山晚眺 宋代:秦观 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气昏昏上接天。
清渚白沙茫不辨,只应灯火是渔船。译文:西津江口,一钩初月天上悬;江中水气,迷迷蒙蒙上接天。
清江水,白沙滩,模糊一片难分辨,只有点点灯火,分明是渔船。4、大风留金山两日 宋代:苏轼 塔上一铃独自语,明日颠风当断渡。
朝来白浪打苍崖,倒射轩窗作飞雨。龙骧万斛不敢过,渔舟一叶従掀舞。
细思城市有底忙,却笑蛟龙为谁怒。无事久留童仆怪,此风聊得妻孥忏。
潜山道人独何事,半夜不眠听粥鼓。译文:塔上的一个铃铛在自言自语:“明天有狂风不能渡过江南去。”
早晨风吹白浪拍击着青色山崖,又从山崖倒射船窗化作点点飞雨。高大宽阔的楼船不敢航行,一叶小小的渔舟却任随风浪翻舞。
细思量奔往湖州又有何事可忙?倒暗笑蛟龙掀起怒涛为了什么缘故。无事久留童仆就会责怪,这场大风使妻儿同意我在此地暂住。
潜山道人独自在做些什么,半夜不睡静静地倾听寺中的木鱼梆鼓。5、金山行 宋代:郭祥正 金山杳在沧溟中,雪崖冰柱浮仙宫。
乾坤扶持自今古,日月仿佛悬西东。我泛灵槎出尘世,搜索异境窥神功。
一朝登临重叹息,四时想象何其雄!卷帘夜阁挂北斗,大鲸驾浪吹长空。舟摧岸断岂足数,往往霹雳搥蛟龙。
寒蟾八月荡瑶海,秋光上下磨青铜。鸟飞不尽暮天碧,渔歌忽断芦花风。
蓬莱久闻未曾往,壮观绝致遥应同。潮生潮落夜还晓,物与数会谁能穷?百年形影浪自苦,便欲此地安微躬。
白云南来入长望,又起归兴随征鸿。译文:金山缥渺隐现在茫茫江水中;雪浪澎湃,冰涛直立,浮沉着山上的仙宫。
山自古以来支撑着天与地,太阳和月亮仿佛悬挂在它的西和东。我乘着只小船来到这里,似乎脱离了尘世;探幽访奇,这神异境界中的景物,真如鬼斧神功。
登上山顶禁不住再次感叹,想象这儿四时的景色该是何等地雄壮恢宏。夜间卷起了高阁的帘子,北斗就挂在窗前;巨大的鲸鱼在江面上吹起浪花,直喷高空。
毁坏船只、冲破堤岸只是小事一桩;往往可见到霹雳震响,击打着蛟龙。八月里月光明媚摇荡着清澈的江水;水天一色,月亮似乎随着江水被上下摩弄。
傍晚的天空一碧如洗,乌儿在天边飞翔;一阵阵风吹过芦苇荡,把悠扬的渔歌不时传送。久闻海上蓬莱仙岛的胜境却无法前往,眼前这难以比拟的壮丽景色想来与蓬莱相同。
潮水上涨又退落,白天过了又是夜晚;万物与气运相会,有谁能把它的奥妙完全弄懂!人生百年不必飘泊承受无尽的苦难,我想就在这里安度余年,从从容容。远远望见白云从南面飘来,又使我目送着远飞的大雁,勾起了思乡的情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