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孟母三迁有关的诗句(《三字经》中与《孟母教子》相关的语句是)
1.《三字经》中与《孟母教子》相关的语句是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一、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二、注释1、昔:从前。 2、孟母:孟子的母亲。
孟子姓孟名轲,字子舆,战国时代邹国人。相传孟子早年丧父,其母为引导儿子学习,曾三次迁徙居处,最后在一所学校旁定居下来。
3、择:选择。 4、邻:邻居。
5、处:相处、居处。 6、子:即孟子。
7、机:指织布机。 8、杼(音柱):牵纱的梭子。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扩展资料:背景孟子作为儒家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称为“亚圣”。他之所以成为一代大儒,跟他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有莫大的关系。
《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代学者倾向的观点意见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即王应麟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读书,于是编写了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王应麟是南宋人,《三字经》原著中的历史部分只截至到宋朝为止。
随着历史的发展,为了体现时代变迁,各朝代都有人对《三字经》不断地加以补充,清道光年间贺兴思增补的关于元、明、清三代的历史,共计二十四句话。孟母教子三迁:1、一迁孟子家从前住在坟场边。
邻居家的孩子无聊,玩儿些上坟祭奠的游戏。孟子的母亲认为这对孩子的成长不利,便搬家到一个集市旁边。
2、二迁不久,她又发现市场上的商人利欲熏心,耍手段蒙骗顾客,担心孩子学坏,3、三迁所以再次搬家到学堂附近。此处书声朗朗,环境尚优,孟母认为对孟子的成长有利,便在此定居下来。
用简洁通俗的白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哲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不受文字限制,用通俗的文字将经史子集等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全文用典极多,全篇充满乐观精神;在《三字经》出现之前,蒙学读物都是四个字一句,《三字经》则以三言形式出现,读起来轻松愉快,更符合儿歌特点,故此为蒙学第一书。《三字经》在古代被称为“小纲鉴”,可以将零散的知识贯穿起来,使读书积累的百科知识,得以纳入一个清晰知识体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