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子厚墓志铭的文言文练习以及答案
柳子厚墓志铭的文言文练习以及答案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①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子厚以元和 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以十五年七月十日,归葬万年②先人墓侧。铭曰:“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注】①观察使:官名。②万年:柳宗元的故乡万年县。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逮其父时 逮:赶上
B.率常屈其座人 屈:使……折服
C.因其土俗,为设教禁 因:顺着,依据
D.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比:不到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
B.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
C.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
D.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柳宗元从小就才华非凡,通达事理,年纪轻轻就考中进士。为了能够获得更多赞誉,柳宗元主动投入那些公卿显要的门下。
B.柳宗元出仕被贬后,因为居官清闲,他愈加刻苦自励,专心读书记诵,恣意寄情于山水之间,写出了不少经典诗文。
C.柳宗元重情重义,他因为不忍心看到有老母在堂的刘禹锡被派遣到偏僻的播州为官,便打算上疏表示甘愿同他替换,让刘禹锡去柳州,而自己去播州。
D.韩愈认为柳宗元由于自身原因再加上没有人扶持,所以潦倒一生不被重用;但他同时也看到这种遭际对柳宗元在文学创作上的积极意义。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3分)
(2)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4分)
答案:
4.D比:及,等到。
5.B
6.A、不是柳宗元主动投入,是公卿显要争着把柳宗元收入自己门下。
7.(1)当地习俗,用儿女作抵押向人借钱,约定如不能按时赎回,利息与本金相等时,(债主)就(把人质)没收为奴婢。(“质”“时”“侔”各一分)
(2)子厚当初年轻,勇于帮助别人,不知珍重爱惜自己,认为功名事业很快就能得到,因此受(他人犯罪)牵连而被贬谪。(“为人”“顾籍”“坐”和宾语前置“不自贵重顾籍”各一分)
【文言文翻译】子厚少年时就很精明聪敏,没有不明白通晓的事。赶上他父亲在世时,他虽然很年轻,但已经成才,能够考取为进士,突出地显露出才华,大家都说柳家有能扬名显姓的后人了。后来又通过博学宏词科的考试,被任命为集贤殿正字的官职。他才能出众,方正勇敢,发表议论时能引证今古事例为依据,精通经史诸子典籍,议论时才华横溢,滔滔不绝,常常使在座的人折服。因此名声轰动,一时之间人们都敬慕而希望与他交往。那些公卿贵人争着想让他成为自己的门生,异口同声的推荐赞誉他。
贞元十九年,子厚由蓝田县尉升任监察御史。顺宗即位,又升为礼部员外郎。赶上(同他关系密切的)当权者获罪,按条例他也被贬出京城当刺史,还未到任,又被依例贬为永州司马。身处清闲,自己更加刻苦为学,勉力记诵和阅读,写作诗文,文笔汪洋恣肆,雄厚凝练,像无边的海水那样精深博大,而他自己则纵情于山水之间。
元和年间,他曾经被引用成例召回到京城,又(与同案人)一同被派到外地做刺史,子厚分派在柳州。到任之后,他慨叹道:“这里难道不值得做出政绩吗?”于是按照当地的`风俗,给当地人制定教化和禁令,全州百姓都顺从并信赖他。当地习俗,用儿女作抵押向人借钱,约定如不能按时赎回,利息与本金相等时,(债主)就(把人质)没收为奴婢。子厚为此替借债人想方设法,都让他们把子女赎了回来;那些特别穷困没有能力赎回的,就让(债主)记下(作抵押的人)工钱,等到工钱和债务数目相等时,就让债主归还被抵押的人质。观察使把这个办法推广到别的州县,等到一年后,免除奴婢身份回家的将近一千人。
子厚被召回京师又再次被遣出做刺史时,中山人刘梦得禹锡也在被遣之列,应当去播州。子厚流着泪说:“播州不是人能住的地方,况且梦得又有老母在世,我不忍心看到梦得处境困窘,他没有办法把这事告诉他的老母;况且绝没有母子一同前往的道理。”向朝廷请求,并准备呈递奏章,情愿拿柳州换播州,表示即使因此再度获罪,死也无憾。正遇上有人把梦得的情况告知了皇上,梦得因此改任连州刺史。呜呼!士人到了穷境时,才看得出他的节操和义气!
子厚当初年轻,勇于帮助别人,不知珍重爱惜自己,认为功名事业很快就能得到,因此受牵连而被贬谪。被贬之后,又没有熟识而有力量有地位的人推荐与引进,所以最后死在荒僻的边远之地,才干不能为世间所用,抱负不能在当时施展。如果子厚当时在御史台、尚书省做官时,能谨慎约束自己,已能像做司马、刺史时那样,也自然不会被贬官了;贬官后,如果有人能够推举他,将一定会再次被任用,不至于穷困潦倒。然而若是子厚被贬斥的时间不久,穷困的处境未达到极点,即使可能在官场出人头地,但他的文学辞章一定不能这样地下功夫,以致于象今天这样一定流传后世,这是毫无疑问的。即使让子厚实现他的愿望,一度官至将相,拿那个换这个,何者为得,何者为失?一定能有辨别它的人。
子厚在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去世,终年四十七岁;在十五年七月初十安葬在万年县他祖先墓地的旁边。铭文说:“这是子厚的墓室,既牢固又安稳,使他的子孙享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