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元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日”阅读答案及翻译
贞观①元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致治之本,惟在于审。量才授职,务省官员。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孔子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此皆载在经典,不能具道。当须更并省官员,使得各当所任,则无为而治矣。”玄龄等由是所置文武总六百四十员。太宗从之,因谓玄龄曰:“自此倘有乐工杂类,假使术逾侪辈者,只可特赐钱帛,以赏其能,必不可超授官爵。”
贞观三年,太宗谓吏部尚书杜如晦曰:“比见吏部择人,惟取其言词刀笔,不悉其景行。数年之后,恶迹始彰,虽加刑戮,而百姓已受其弊。如何可获善人?”如晦对曰:“两汉取人,皆行著乡闾,州郡贡之,然后入用,故当时号为多士。今每年选集,向数千人,厚貌饰词,不可知悉,选司但配其阶品而已。铨简之理,实所未精,所以不能得才。”太宗乃将依汉时法令,本州辟召,会功臣等将行世封事,遂止。
(选自《贞观政要·卷三》,有改动)
贞观十一年,著作佐郎邓隆表请编次太宗文章为集。太宗谓曰:“朕若制事出令,有益于人者,史则书之,足为不朽。若事不师古,乱政害物,虽有词藻,终贻后代笑,非所须也。只如梁武帝父子及陈后主、隋炀帝,亦大有文集,而所为多不法,宗社皆须臾倾覆。凡人主惟在德行,何必要事文章耶?”竞不许。
贞观十四年,太宗谓房玄龄曰:“朕每观前代史书,彰善瘅恶,足为将来规诫。不知自古当代国史,何因不令帝王亲见之?”对曰:“国史既善恶必书,庶几人主不为非法。止应畏有忤旨,故不得见也。”太宗曰:“朕意殊不同古人。今欲自看国史者,盖有善事,固不须论;若有不善,亦欲以为鉴诫,使得自修改耳。卿可撰录进来。”玄龄等遂表上之。太宗见玄武门事②,语多微文,乃谓玄龄日:“昔周公诛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鸩叔牙而鲁国宁。朕之所为,义同此类,盖所以安社稷,利万民耳。史官执笔,何烦有隐?宜即改削浮词,直书其事。”侍中魏征奏曰:“臣闻人主位居尊极,无所忌惮。惟有国史,用为惩恶劝善,书不以实,后嗣何观?陛下今遣史官正其辞,雅合至公之道。”
(选自《贞观政要·卷七》,有改动)
【注】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②玄武门事:即玄武门之变。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李世民在玄武门附近发动政变,杀死长兄和四弟,得立为新任皇太子。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假使术逾侪辈者 侪辈:对手,敌手
B.今每年选集 选集:集中选拔
C.庶几入主不为非法 庶几:希望,但愿
D.雅合至公之道 雅合:正好相合
4.A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解析】侪辈:同辈;朋辈。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因谓玄龄日 因人之力而敝之
B.若事不师古 若入前为寿
C.而所为多不法 此余之所得也
D.书不以实 君何以知燕王
5.C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解析】A项,连词,于是;介词,凭借。B项,连词,如果;代词,你。C项,均为所字结构。D项,介词,用;介词,凭。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太宗提倡量才授职。他引用孔子的话阐释选官宜善而不宜多的道理,强调只有让官员各当所任,才能杜绝徇私舞弊的腐败现象。
B.唐太宗重视选官方法。他认为选官不当会损害百姓利益,准备改革当时选官制度,实行汉代州郡推荐官员的方法,后来因故停止。
C.唐太宗看重君主德行。他认为君主不应借文章不朽,而要做对百姓有益的事情,梁武帝等人虽有文集传世,却因多为不法而亡国。
D.唐太宗注重以史为鉴。他希望亲览当代的国史来改正错误,并要求史官对玄武门之变秉笔直书,体现了他的非凡胸襟和高度自信。
6.A
【考查方向】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解析】A项“才能杜绝徇私舞弊的腐败现象”错。原文是“则无为而治矣”。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比见吏部择人,惟取其言词刀笔,不悉其景行。
(2)朕之所为,义同此类,盖所以安社稷,利万民耳。
7.(1)我近来发现吏部选择官员,只看中他言辞文章,而不去了解他高尚的德行。(2)我做的事情,按道义来说和这些相同,都是用来安定国家,惠及百姓的。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解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注意字句的落实。(1)重点词:“比”“刀笔”“景行”;(2)重点词:“义”“ 所以”“ 利”。
【参考译文】
贞观元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审慎。要根据一个人能力的大小授予官职,务必精减官员人数。如果任用了好官,尽管人数不多也可以让天下得到治理;用了不好的官,人数再多又有什么用呢?孔子说:‘一千只羊的皮,不如一只狐狸的毛。’这些至理名言都载入史册,数不胜数。现在应当审查官吏,让他们都能够发挥各自的作用,那么国家就可以无为而治了。”房玄龄等人于是拟定出文武官员共六百四十人,唐太宗接受了这个数额,并对房玄龄说:“从今以后,如果谁有音乐、杂艺等一技之长,超过一般人的,只可以赏赐给他们钱财丝帛,一定不可奖赏过度,授予他们官职。”
贞观三年,唐太宗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我近来发现吏部选择官员,只看中他言辞文章,而不去了解他高尚的德行。几年之后,这些人的劣迹渐渐败露,虽然对他们进行了处罚,但是对老百姓已经造成了伤害。那么,如何才能够选拔到优秀的官员呢?”杜如晦说:“西汉和东汉选择的官员,他们的美德闻名乡里,成为众人的楷模,然后他们被州郡推荐,最后才被任用,所以两汉以选拔人才出众而著称。现在每年所选的人才,多达数千人,这些人外表谨慎忠厚、言语巧加掩饰,不可能很全面地了解他们。吏部只能做到授予他们品级和职位而已。选补官员的规章制度,实在不够完善,所以不能得到真正的人才。”太宗于是打算依照两汉时的法令,改由各州郡推荐人才,但因为功臣等人将实行世袭封官授爵制,这件事就停止了。
贞观十一年,著作佐郎邓隆上书请求把唐太宗的文章编成文集。唐太宗说:“我的诏书和命令,如果有益于百姓的,史书都已经记载了,足以流传千古了。如果我的命令不遵循古训,扰乱了政务,即使辞藻华丽,也终将贻笑后人,这不是我所需要的。像梁武帝父子、陈后主、隋炀帝,他们都有文集传世,可是他们的行为大都不可取,最后,社稷江山统统断送在他们手中。君主圣明与否,关键在于他的品性和行为,何必一定要有文章流传后世呢?”太宗最终不许编文集。
贞观十四年,唐太宗对房玄龄说:“我每看前朝的史书,惩恶扬善,足以规劝警戒后人。但我不知道,自古以来当朝的国史,为什么不让帝王亲自看到呢?”房玄龄回答说:“国史既然善恶必书,可以警戒帝王不做非法的事情。只是担心有与君主意见相抵触的地方,所以不让君主本人看到。”太宗说:“我的想法不同于古人。现在要亲自看国史,如果记有好事,自不必说;如记有不好的事,我可以引为鉴戒,并加以改正。你们把撰写抄录好的国史送过来吧。”于是,房玄龄等人就把国史加以删减整理,成为按照年月顺序记事的编年体,撰写成高祖和太宗的《实录》各二十卷,上表呈献。太宗看到六月四日所记玄武门之变说得很含蓄,就对房玄龄说:“从前,周公东征诛杀管叔、蔡叔,从而使周室得以安定。季友用毒药杀死叔牙,而使鲁国得以安宁。我做的事情,按道义来说和这些相同,都是用来安定国家,惠及百姓的。史官执笔,何须隐晦?你们应当立即改删虚饰之词,把这件事的原委写清楚。”事后,侍中魏徵上奏说:“我听说,君主身居至尊之位,无所顾忌惧怕,只有国史,足以惩恶劝善,如果写得不真实,那么让后世看什么呢?陛下如今叫史官修正《实录》,很符合公正的道理。”
贞观三年,太宗谓吏部尚书杜如晦曰:“比见吏部择人,惟取其言词刀笔,不悉其景行。数年之后,恶迹始彰,虽加刑戮,而百姓已受其弊。如何可获善人?”如晦对曰:“两汉取人,皆行著乡闾,州郡贡之,然后入用,故当时号为多士。今每年选集,向数千人,厚貌饰词,不可知悉,选司但配其阶品而已。铨简之理,实所未精,所以不能得才。”太宗乃将依汉时法令,本州辟召,会功臣等将行世封事,遂止。
贞观十一年,著作佐郎邓隆表请编次太宗文章为集。太宗谓曰:“朕若制事出令,有益于人者,史则书之,足为不朽。若事不师古,乱政害物,虽有词藻,终贻后代笑,非所须也。只如梁武帝父子及陈后主、隋炀帝,亦大有文集,而所为多不法,宗社皆须臾倾覆。凡人主惟在德行,何必要事文章耶?”竞不许。
贞观十四年,太宗谓房玄龄曰:“朕每观前代史书,彰善瘅恶,足为将来规诫。不知自古当代国史,何因不令帝王亲见之?”对曰:“国史既善恶必书,庶几人主不为非法。止应畏有忤旨,故不得见也。”太宗曰:“朕意殊不同古人。今欲自看国史者,盖有善事,固不须论;若有不善,亦欲以为鉴诫,使得自修改耳。卿可撰录进来。”玄龄等遂表上之。太宗见玄武门事②,语多微文,乃谓玄龄日:“昔周公诛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鸩叔牙而鲁国宁。朕之所为,义同此类,盖所以安社稷,利万民耳。史官执笔,何烦有隐?宜即改削浮词,直书其事。”侍中魏征奏曰:“臣闻人主位居尊极,无所忌惮。惟有国史,用为惩恶劝善,书不以实,后嗣何观?陛下今遣史官正其辞,雅合至公之道。”
【注】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②玄武门事:即玄武门之变。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李世民在玄武门附近发动政变,杀死长兄和四弟,得立为新任皇太子。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使术逾侪辈者
B.今每年选集
C.庶几入主不为非法
D.雅合至公之道
4.A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解析】侪辈:同辈;朋辈。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谓玄龄日
B.若事不师古
C.而所为多不法
D.书不以实
5.C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解析】A项,连词,于是;介词,凭借。B项,连词,如果;代词,你。C项,均为所字结构。D项,介词,用;介词,凭。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提倡量才授职。他引用孔子的话阐释选官宜善而不宜多的道理,强调只有让官员各当所任,才能杜绝徇私舞弊的腐败现象。
B.唐太宗重视选官方法。他认为选官不当会损害百姓利益,准备改革当时选官制度,实行汉代州郡推荐官员的方法,后来因故停止。
C.唐太宗看重君主德行。他认为君主不应借文章不朽,而要做对百姓有益的事情,梁武帝等人虽有文集传世,却因多为不法而亡国。
D.唐太宗注重以史为鉴。他希望亲览当代的国史来改正错误,并要求史官对玄武门之变秉笔直书,体现了他的非凡胸襟和高度自信。
6.A
【考查方向】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解析】A项“才能杜绝徇私舞弊的腐败现象”错。原文是“则无为而治矣”。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比见吏部择人,惟取其言词刀笔,不悉其景行。
(2)朕之所为,义同此类,盖所以安社稷,利万民耳。
7.(1)我近来发现吏部选择官员,只看中他言辞文章,而不去了解他高尚的德行。(2)我做的事情,按道义来说和这些相同,都是用来安定国家,惠及百姓的。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解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注意字句的落实。(1)重点词:“比”“刀笔”“景行”;(2)重点词:“义”“ 所以”“ 利”。
【参考译文】
贞观元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审慎。要根据一个人能力的大小授予官职,务必精减官员人数。如果任用了好官,尽管人数不多也可以让天下得到治理;用了不好的官,人数再多又有什么用呢?孔子说:‘一千只羊的皮,不如一只狐狸的毛。’这些至理名言都载入史册,数不胜数。现在应当审查官吏,让他们都能够发挥各自的作用,那么国家就可以无为而治了。”房玄龄等人于是拟定出文武官员共六百四十人,唐太宗接受了这个数额,并对房玄龄说:“从今以后,如果谁有音乐、杂艺等一技之长,超过一般人的,只可以赏赐给他们钱财丝帛,一定不可奖赏过度,授予他们官职。”
贞观三年,唐太宗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我近来发现吏部选择官员,只看中他言辞文章,而不去了解他高尚的德行。几年之后,这些人的劣迹渐渐败露,虽然对他们进行了处罚,但是对老百姓已经造成了伤害。那么,如何才能够选拔到优秀的官员呢?”杜如晦说:“西汉和东汉选择的官员,他们的美德闻名乡里,成为众人的楷模,然后他们被州郡推荐,最后才被任用,所以两汉以选拔人才出众而著称。现在每年所选的人才,多达数千人,这些人外表谨慎忠厚、言语巧加掩饰,不可能很全面地了解他们。吏部只能做到授予他们品级和职位而已。选补官员的规章制度,实在不够完善,所以不能得到真正的人才。”太宗于是打算依照两汉时的法令,改由各州郡推荐人才,但因为功臣等人将实行世袭封官授爵制,这件事就停止了。
贞观十一年,著作佐郎邓隆上书请求把唐太宗的文章编成文集。唐太宗说:“我的诏书和命令,如果有益于百姓的,史书都已经记载了,足以流传千古了。如果我的命令不遵循古训,扰乱了政务,即使辞藻华丽,也终将贻笑后人,这不是我所需要的。像梁武帝父子、陈后主、隋炀帝,他们都有文集传世,可是他们的行为大都不可取,最后,社稷江山统统断送在他们手中。君主圣明与否,关键在于他的品性和行为,何必一定要有文章流传后世呢?”太宗最终不许编文集。
贞观十四年,唐太宗对房玄龄说:“我每看前朝的史书,惩恶扬善,足以规劝警戒后人。但我不知道,自古以来当朝的国史,为什么不让帝王亲自看到呢?”房玄龄回答说:“国史既然善恶必书,可以警戒帝王不做非法的事情。只是担心有与君主意见相抵触的地方,所以不让君主本人看到。”太宗说:“我的想法不同于古人。现在要亲自看国史,如果记有好事,自不必说;如记有不好的事,我可以引为鉴戒,并加以改正。你们把撰写抄录好的国史送过来吧。”于是,房玄龄等人就把国史加以删减整理,成为按照年月顺序记事的编年体,撰写成高祖和太宗的《实录》各二十卷,上表呈献。太宗看到六月四日所记玄武门之变说得很含蓄,就对房玄龄说:“从前,周公东征诛杀管叔、蔡叔,从而使周室得以安定。季友用毒药杀死叔牙,而使鲁国得以安宁。我做的事情,按道义来说和这些相同,都是用来安定国家,惠及百姓的。史官执笔,何须隐晦?你们应当立即改删虚饰之词,把这件事的原委写清楚。”事后,侍中魏徵上奏说:“我听说,君主身居至尊之位,无所顾忌惧怕,只有国史,足以惩恶劝善,如果写得不真实,那么让后世看什么呢?陛下如今叫史官修正《实录》,很符合公正的道理。”
* 贞观①元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致治之本,惟在于审。量才授职,务省官员。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孔子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此皆载在经典,不能具道。当须更并省官员,使得各当所任,则无为而治矣。”玄龄等由是所置文 ......